此心安处是吾乡//桂花
很久很久没有奔赴心灵之约,这一阵子,是否安好?
——与心对话
毛主席曾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蓦然回首,2020,日历已经过半,我的朋友圈,沉默了一圈又一圈。有心人,甚至常常挂念!
也许女子的年轮,总是转得格外快。转着转着,就力不从心,飞离轨道,而后香消玉殒。难怪黛玉葬花,美人迟暮!
近年来,或许是疲惫不堪,或许是意趣索然,总之,越来越慵懒,渐渐淡出了曾经一度活跃的“群”或“圈”!
起初不经意间地踏入,如今不知不觉地淡出。往来或停的人生路,总会有出入,有反复,有无助。心浮气躁的现实社会,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就地沉沦,还学会了慢慢沉淀,不再是一味的气急败坏。
去岁诸多的小意外和不愉快,让我瞬间成熟,一夕沧桑……
父亲生病,让我突然领悟:一直庇护我的一方晴空,早已年久失修,随时都会坍塌!
与他人龃龉的不快,令我明白: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多地多发的学生自杀事件,警示我们:教育孩子,真不能简单粗暴。老子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凡事得有“度”,讲究“道”。教育亦如煲汤,只能文火炖,不能大火爆。
大半年的枯竭期,提醒我:文学创作,从来不是沽名钓誉的生硬拼凑,而是不吐不快的情感表达。喜欢那种一气呵成的直击心灵的文字表达,那种自我陶醉或自我慰藉的酣畅感!不为虚名,不图小利,不凑热闹,只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热切宣泄。
近来,心气不顺,时常数落家人。冷静时自我诊断: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与人相处,距离要适度,方式很微妙。犹如两只刺猬的拥抱:太远,感受不到热度;太近,容易扎伤对方。故而,距离一定要适度,无论是爱人,还是子女;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年过不惑的我们,恐怕正是此等尴尬窘境。个中滋味,只能我们自己闷头品咂……
这一路走来,除了风尘仆仆的半生疲惫,还有如人饮水的冷暖自知;既有收获满满时的千般欢畅,亦有两手空空后的万分沮丧。
这一程山水,我们走得太苦太累也太急。已然忘记了当初出发时拟定的意义,也不管不顾行进路上的方向是否早已有了偏离?如今的我们,只能咬紧牙关,只字不提。曾经,我们也有过花季,可以在雨季里清新,在艳阳下绽放。而今,我们早过了花期,却就地站成了一树风姿。曾经,我们“对镜贴花黄”,而今,我们只能揽镜拔“秋霜”!
是夕,暑天的风,从容地穿过飘窗,拂过满是倦容的脸庞,倒也带来几缕清凉。白天里的烦躁与忧伤,在夜色的遮蔽下,在凉风的安抚下,已渐渐平复。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灵魂漂泊感,也渐渐搁浅在那楼头明月处。
家人们外出归来,语声盈室,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烟火气,适才那份清浅的静谧随之幻灭!
真想拥抱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看来,我真的需要一场旅行,带上自己的影子!
这辈子,我一直都在和另一隅的自我苦苦纠缠、拼命较量!不分年岁,难断输赢!
也许,我似李易安,少小时,“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娇憨而调皮;深爱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落寞时,“寻寻觅觅”,到头来“冷冷清清”,最终“凄凄惨惨戚戚”;
也许,我该如东坡,人生低谷,仍然高唱“大江东去”;半道淋雨,也能坦然“也无风雨也无晴”;哪怕流落远方,却也“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0/6/6留笔于郁闷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