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与我们仨
一个昏昏欲睡的夜晚,丁先生突然说要读一段文章给我听。
才听第一句我就立即睡意全无。倒不是因为他那独特而富有磁性的嗓音,而是被他所读到的文字的内容所深深吸引。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地球自转刹车用了四十二年,比联合政府的计划长了三年。
妈妈给我讲过我们全家看最后一个日落的情景,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当然,以后没有“天”也没有“夜”了,东半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十几年吧)将处于永远的黄昏中,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下并没落深,还在半边天上映出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长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黄昏并不意味着昏暗,地球发动机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因为只有这两个大陆完整坚实的版块结构才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发动机共有一万二千台,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各个平原上。
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象一个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图片来自网络
好美的文字呀,有点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又有点像一部离奇而科幻的小说。
不过,这路数、这画面感听起来咋这么耳熟,原来他读的是刘慈欣的原著《流浪地球》的开篇。
最开始,我还以为是某个人看了最近热映的同名电影后,展开想象写的续篇,或者其他相关文章。
毕竟最近关于这部片子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平时聊着聊着天,话题总是免不了跑到木星或地球上去。
丁先生甚至半夜醒来,会突然问我一个问题:你知道他们怎么都叫那小孩刘户口吗?
这我哪知道?一个绰号而已。我说。
因为他叫刘启呀,启字是由户和口组成的。他说。
嘿,还真是,我咋没想到呢?
有时候我们会彼此分享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或者画面。
比如丁先生说他记得最深刻的是吴京说的那句话:人都没有了,还要文明做什么?
另外由于职业的关系,他说他在电影里感触最深刻的部分是他看到了一个军人应有的担当。
如果是他,他也会选择这么做:牺牲小我,挽救大我。
这是由中国人长期以来特有的一种家国情怀决定的,他们总是以集体利益优先,敢于牺牲和奉献。跟外国人的讲究个人英雄主义不太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而我,记得最牢的一句台词是:要让地球上的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奢侈的。
是啊,我们都是人,人是有情感的,只有机器才是永远理智的。
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要做冷冰冰的机器,我们还是要做有血有肉的人,对吗?哪怕时常因为不理智而犯错,我们也要做人。
因为我始终觉得这个世界整体来说还是很美好的,只有做人才可以感受美好,感受温暖,感受爱和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至于我的儿子,看得出他对这部片子也极其感兴趣,他看得非常投入,并且也有他自己的独立思考。
我猜他最近连做梦都在宇宙翱翔,都在想着法子挽救地球。
他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要逃离太阳系,要去流浪,那么它的卫星——月球该怎么办?
看电影对于他来说根本无法满足他对地球逃离计划的全部想象,所以今天他要求我买回原著,他想从书中探寻更多。
图片来自网络再此之前,刚看完电影回来,他就已经完成了一篇作文,附上他的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