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指月录之一:市场的本质
这个系列的文字是本人对学习缠论的一个总结的草稿,因为会发到网络公开,所以有必要先声明几句:
一:这是本人的理解,不代表“缠中说禅理论”,更不代表“缠中说禅”这个ID。之所以用“指月录”这个名字,不是要给缠论做一个正确的、符合缠师原意的解读,仅仅是自己在这条路上的一个记录。
二:欢迎批判指导,欢迎交流讨论,但不接受无理谩骂、人身攻击等行为。故作神秘、满嘴神佛却不漏真章的请绕道。
三:这不是最终版本,只是草稿,以后会根据本人的体会感悟随时更改,解释权在本人。有被这些文字误导的学习者,权责自负。
四:因为没有写完,也不保证准确性,所以请勿转载搬运。
五:本人生性懒惰,不必崔更。下一章很有可能在几年之后。
一:市场的本质
1588年,荷兰宣布独立建国。作为全世界“第一个赋予了商人阶层充分政治权利的国家”,荷兰于1602年成立全球第一个股份制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1609年成立了全球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荷兰立国之前,处于当时的海上强国西班牙的统治之下,荷兰的经济收入也主要来自与西班牙的贸易。建国之后,荷兰遭受到西班牙的封锁,贸易往来被断绝,经济陷入危机。
自航海大时代以来,欧洲的主要贸易就是与亚洲的商品贸易,来自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东南亚群岛的香料等等都是当时利润最高的货物。但是,当时的海上贸易通道被西班牙所垄断,荷兰要想在西班牙的封锁之下生存,就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独特道路。
作为全球第一个商业立国的国家,荷兰很快就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经济组织:股份制公司。
当时的远洋贸易,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建造船只、招募水手以及远洋航行。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出海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海难、风暴、疾病等等都是当时无法解决的严重威胁。单独的个人没有能力支付足够的庞大资金以及应对可能到来的风险,在此之前的海上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大多是以国家为后盾才建立起庞大的全球舰队。
1602年,在当时荷兰大议长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并非后来向中国贩卖鸦片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为了募资,东印度公司向国民公开发行股票,人们把钱借给东印度公司,同时登记成为公司的股东,等着领取分红,荷兰政府也将某些只有政府才拥有的权力折合成股本入股。
据某个传说,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次出航利润就超过一千倍。这样巨大的利润当然引起了轰动和追捧。但东印度公司当时选择了把资金投入到造新船、寻找新贸易航线上,导致了公司前十年都未曾分发红利。对于公司来讲,前期的继续投入巨大,不分红在情理之中。但对股东而言,十年不分红就是个大问题。投了一大笔钱进公司,却十年看不到任何现实收益,账面财富对于某些急需资金的股东就成为了鸡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荷兰再一次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制度:股票交易所。股东们可以把手中的股票在交易所交易出售,随时都可以把股票变成现金。当时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并不仅仅交易股票,欧洲各国的国债、公司债等等也可以流通。商人立国的国家就是不一样,当西班牙和荷兰两个国家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西班牙国王的战争债券照样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通行无阻。
先进的制度加上良好的信誉,使得当时的欧洲资金迅速流入荷兰,当金银(当时的货币)流通达到某个特定阶段的时候,银行这一现代经济领域的核心也应运而生,信用货币的随之出现也就理所当然了。
以上资料在互联网随手可查,对这些资料的记忆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需要考察的这些浅显的知识背后常常被人忽略的真相。
最初荷兰人踊跃投资东印度公司,是为了获取丰厚的利润,远洋航行带来的风险出现时,大家分摊也不至于损失过重。而股票交易的最初,也许是因为某些股东急需现金想卖出股票,另一部分人看好东印度公司的前景想买入股票,两者一拍即合,股票交易由此实现。
但这种交易一旦出现,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开始专业买卖股票,谋求一买一卖之间的差价。据传当时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红马甲就超过一千人,可见这股力量之强大。
由此,投资与投机的区分就正式出现。
所谓投资,就是将一笔资金投入某个行业,通过这个行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投资者希望获得的是这笔资金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中,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
所谓投机,就是通过低买高卖(做空机制反之),通过买卖之间的差价来获取资本升值。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识别很多误区,比如网上流传甚广的价值投资与技术派之争,在这个视角看来就是个伪命题。所谓“价值投资”,美其名曰寻找被低估的价值洼地,其本质依然是低买高卖,只不过这个低买高卖的依据是所谓的公司价值,而技术派的依据来自于交易图形的判断和解读。所以这个“价值投资”不过是给投机蒙上了一层看起来更加光彩的面纱而已。
那么市面上是不是不存在真正的投资了呢?当然不是。
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构造出不同的投资方案,试举一例:对上市公司进行历年分红分析,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作出预测,如果分红逐年提高,则在合适的价格买入。买入的依据则是分红金额除以每股价格,其数值一旦超过你设定的数值,那就买入。
可能很多人会说,按照这种方式买的股票就不会跌吗?买入之后跌了怎么办?一旦跌跌不休那就惨了。这就是对投资和投机的定义不明确造成的误会。
这个方案的本质就是看中企业的现金分红能力,实际上等同于把钱存入银行等着拿利息。只要企业还在分红,分红的收益还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股价的涨跌跟你无关。卖出的条件就是企业经营不善不分红了,或者分红收益低于你的预期界限,这时才考虑卖出的问题。
以股市标杆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发行价3.12元,首日开盘价3.4元。其后自2007年至2018年8月底累计每股现金分红2.3355元,差不多快要翻倍了。看前复盘价格图,发行价也低到了1元左右,这就是去除现金分红的成本价。
再举一个例子:被股民调侃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上市满仓中石油”的中国石油,上市发行价16.7元,开盘价格46元到现在跌到8块,最低价到过7块。但其历年分红加起来,每股现金分红25.947元。如果按照发行价16.7元计算,已经获利一倍半多。按照上市首日最高价也获利50%了。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现金分红和买入股价的比值。工商银行历年分红一开始逐年递增,2014年6月(实际是2013年分红)到达最高点每10股分红2.617元,其后稳定在2.3-2.5元左右,按照买入价格3.4元计算,可获得每年6-7%的收益,是可以继续持有的,这中间的股价波动根本没必要理会,只有分红比例低于某个数值才会去考虑卖不卖的问题。
工商银行历年分红图:
工商银行月线前复权图:
再来看中石油,其历年分红2015年之前逐年提高,最高每10股3.2元,到2015年分红比例大幅降低,这几年又开始回升。现在要不要买,要看你设定的分红比例。如果按照最高3.2元分红,年分红比例6%计算,大概也要跌到5.3元左右才可以买。如果设定比例为每年3%,按照今年的分红金额,大概也要跌到5.3元左右才可以买,但考虑到最高3.2元的分红,如果你对中石油未来的效益有信心,10元以下都是买入的好时机。
中石油历年分红图:
中国石油月线不复权图:
当然,这种方案并不是只看现金分红这一点东西,还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利润与现金流的变化等等,但唯独会忽略中间股价的大幅波动,只考虑每年的现金分红能否在你买入的股价上有足够的利息率。
但是,绝大多数股票交易者都没有这种耐心来持有这样的股票,也不可能无视中间股价的大幅波动。正如巴菲特所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别说每年3%-6%的收益了,每年翻番都不会满足人们的胃口,每个人都恨不得天天涨停。进入股市的,都是想着一夜暴富,快速解决财务自由的。这必然会导致“投机”的盛行。问题是,这种可能性有多少呢?
投机的本质是低买高卖。
一买一卖谓之交易。有人买才有人卖,有人卖才有人买。当你想要低价买入的时候,必须要有人低价卖给你,当你想要高价卖出的时候,必然要有人高价买你的筹码。换句话说,你想要在这个市场赚钱,必须要有人赔钱才行。
那么问题来了,进入股市的都是想赚钱的,凭什么你能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放进自己的口袋?
投机市场像冬日的大草原,投机者就是草原里的群狼。在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狼群必须以同类为食才能生存下去。每一匹弱小的狼都是其它同类的食物,即使看起来最强大无比的狼也必须时刻小心,因为每只狼背后都有无数贪婪的血盆巨口在等着生吞活剥,一时大意就会丢掉性命。每一个个体都在面临随时可能丧命的危机,每一只眼睛都必须时刻盯紧身边每一个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吃掉同类而不被同类吃掉就是唯一的生存手段,活下去就是唯一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社会分工有了充足发展,进入某个行业多多少少都会有个门槛。你要开个饭馆,就得知道客人的口味、饭菜的好坏等等;你要开个门店,就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客户的心理等等;就是去街边擦皮鞋(并没有歧视某个行业的意思),你也要懂什么鞋擦什么油、怎么才能擦得又快又亮……唯独进入股市,只要身份证和银行卡就行了,不需要任何其它的条件。
为什么?因为人家要的就是你口袋里的钱,且只要你口袋里的钱。所以除了法律规定,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带着钱进来,越是什么都不懂,越是一块肥肉。在狼群聚集的地方,当然会大力欢迎新加进来的肥肉。
而狼群要吃肉,除了实力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套路,毕竟这不是纯粹的丛林社会,还有各种法律法规约束。所以,你看各种培训、各种收费、各种教学、各种报告、各种理论……其实都是为了某只狼或者某些狼吃掉其它狼服务。为了不被吃掉,同样的套路也被其它狼反复学习,这种套路与反套路甚至反反套路的博弈充斥着整个交易过程。
理解股市,还需要考虑国家意志。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各种新思想新潮流不断引入中国,但同时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物价飞速上涨,过度印发钞票引起巨大的通货膨胀,整体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经济改革首先从企业改革开始,1984年北京天桥和上海飞乐音响股票发行标志着中国股份制企业改革的开端。但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出现,股票买卖也如影随形开始红火起来。1986年上海静安证券正式进行证券交易,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不久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正式成立。
但正式的股票交易市场并未满足人们的需求,黑市交易逐渐在各地蔓延,著名的乐山黑市和成都红庙子黑市就是当时的代表。在此之前,国库券等有价证券的私下交易早已如火如荼。著名的“杨百万”就是此时挖掘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国家成立股市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满足人们的投机需求。从一开始,股份制企业改革和股市的建立都是为了企业募集资金,但最初政府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疯狂的投机行为,只能见招拆招。在股市的野蛮生长过程中,监管也开始日渐严格,可以说,中国股市从开始到现在就是一个钻空子与堵漏洞的斗争过程。但国家意志一直没变,直到今天,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这一要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强调一次。不受监管的投机行为从来不受政府的欢迎。
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股市的另外一个功能也逐渐体现,也就是缠师曾经提到的货币蓄水池。
在一个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社会,必然会呈现出财富收敛化的状态,也就是一小部分既得利益群体(不仅仅是个人)掌握全社会大部分财富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财富会以货币的形态出现。除此之外,经济稳定发展的市场必然会吸引外来资金的流入,资本逐利的天性会使这些资金不甘于寂寞,流向一切可以产生利润的场所。为了使这些资金的流通不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后果(比如前些年的蒜你狠、姜你军等民生领域),国家除了引导其进入缺乏资金的实体经济之外,有必要建立某些场所来限制这些无孔不入的资本,其中资本市场(包括股市、楼市、期货等等)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些领域里,资本之间互相厮杀,胜者为王,其本质依然是财富转移,是把钱从某个人的口袋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口袋。所以缠师才说交换不产生财富,只是自渎的游戏。这些市场依然是冬日狼群的彼此吞噬。
资本市场还在其它方面产生影响,比如就业。中国券商从业人员大概在35-36万人,据说私募基金管理人员达到27万人(公募基金只有2万人左右),还有不可计数的编外人员和依赖市场吃饭的相关人员。这些人的收入从何而来?基金收入来自管理费,券商收入来自交易手续费,投研公司收入来自客户收费……,总之一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市场参与者的钱在养活这些人。更别扭的是,这些人属于全社会高收入人群,动不动“某某教父”“某某大师”,年薪千万(比如最近被叫停的某财富分析师评选),其实就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所以骗子都成了精英。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新闻:http://www.sohu.com/a/230961051_527833一个财经节目的主持人就能疯狂敛财到这种地步。证监会的处罚只是针对违法收入,其背后的合法收入才让人触目惊心。一个小小的主持人就能牵扯起上亿元的产业链,整个社会依靠股市吃饭的类似产业链不知道有还有多少。像这样的收入比起投机市场群狼互食来,自然是风险极低收益极高的好买卖。
前一段时间,某位朋友拉我进了一个群,是*立德公司建的。这家公司曾经出版过土匪的《缠论札记》,土匪被我视为学缠路上四大指路人之一,所以我原是本着学习的态度进的。进去之后发现,原来公司要建一个线下论坛,用以缠中说禅理论研究和推广,并且要去李彪先生墓前扫墓等等。这种自然也是需要收费的。
我一是不认可缠中说禅就是李彪先生的说法(反过来就不一定),二来对收费聚会这一现象毫无兴趣,所以退出了。刚刚看到某个群在转现场的视频直播,不由感慨,资本才是最聪明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反对收费。这个世界永远都是这样,因缺有需。有人买就有人卖。知识的传授是需要传授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的,收点钱无可厚非。至于收多少,那要看买的人愿意付多少。比如某人缠论收费教学,单人收费高达数万,学习者依然趋之若鹜,而某人却从不实盘交易股票。只要这个世界还有人愿意付费去找在投机市场上的“圣杯”,就总会有资本看到这样的商机。这也难怪,前段时间知乎某人建群收费,却自辩“被市场交韭菜费也是交,却不见喊疼”。言下之意大概就是反正韭菜都要被割,与其让别人来割,还不如我来割。
现实就是如此。国家收割股市,一级收割二级,二级相互收割,场外收割场内。每个进入市场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被收割,避过了这个坑也避不过另一个,前方总有一个收割者手持镰刀虎视眈眈。
在这个血淋淋、赤裸裸的市场,比你聪明的、比你学历高的、比你知识丰富的、比你有权有势的、比你更能钻营的、比你有内幕消息的、比你胆大手黑的、比你勤奋的……,几乎每个你能想到的特质都比你强的人比比皆是。投机市场是这个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市场,也是最有钱的市场,有足够的资本汇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类的精英。
那么,你,一个平凡的人,如果一定要选择进入这个人吃人的世界,又该如何在这个市场生存下去?
那一夜,他的体液喷了我一身(十七)
(2006-12-24 14:34:29)
十七
[17:09:34] 【XX】对XXX说:今晚方便?
[17:10:25] XXX对【XX】说:可以
[17:11:27] 【XX】对XXX说:野兽?
[17:12:25] XXX
对【XX】说:对
[17:12:54]
【XX】对XXX说:教授?
[17:12:59] XXX
对【XX】说:是
[17:13:37]
【XX】对XXX说:几点回家?
[17:13:48] XXX
对【XX】说:可以不回
[17:14:03]
【XX】对XXX说:见面前还要了解什么?
[17:14:17] XXX
对【XX】说:冒昧问一下,你干什么的?你现在住的可是全武汉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的五星级饭店,你又这么年轻,你究竟干什么的?
[17:14:18]
【XX】对XXX说:这很重要?!
[17:15:07] XXX
对【XX】说:不
[17:15:23]
【XX】对XXX说:一种在刀锋上飞翔的游戏
[17:16:32] XXX
对【XX】说:不明白
[17:16:49]
【XX】对XXX说:刀,非刀,随时停歇,又随时飞转,无规则、无休止。
[17:16:59] XXX对【XX】说:能说说你和刀的故事吗?
[17:17:10]
【XX】对XXX说:刀,没有故事;刀,比梦还轻。从太平洋的深谷直到珠穆朗玛峰的绝顶,刀,无规则、无休止地轨迹着,尸骸飞溅。
[17:17:41] XXX对【XX】说:然后呢?
[17:17:46]
【XX】对XXX说:决斗,无法停歇;停歇,意味死亡。刀,在每个人身后追赶,没有人能比刀更快,触者即死。在刀锋上飞翔,躲避刀锋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别人掷向刀锋!
[17:18:23] XXX对【XX】说:踩着别人的尸骸、淌着别人的热血前进,是不是太卑鄙了?
[17:18:24]
【XX】对XXX说:这就是人与刀的游戏中唯一的规则,任何参与其中的人都必须自愿遵守。这里,死亡才是最大的卑鄙;这里,活着就是唯一的高尚。每当夕阳西下,游戏暂止,尸骸画满堇色的天空,这世上最壮丽的景色。而刀,继续在魔鬼的獠牙上打磨。每个夜晚,那打磨的声音划过天空荒凉的星野,这世上最绚丽的梦境。
[17:18:51] XXX
对【XX】说:白天呢?
[17:19:03]
【XX】对XXX说:白天,只有血腥,只有尸骸。人,每天都要死的。
[17:19:41] XXX对【XX】说:你,刚从尸骸中走出来?
[17:20:05]
【XX】对XXX说:对
[17:20:27] XXX
对【XX】说:满手鲜血?
[17:20:30]
【XX】对XXX说:对
[17:21:11] XXX
对【XX】说:别人的血?
[17:21:16]
【XX】对XXX说:对
[17:21:49] XXX
对【XX】说:你不觉得残忍吗?
[17:21:55]
【XX】对XXX说:不
[176:16:15] XXX
对【XX】说:就因为这是游戏的规则,而每个人都必须自愿遵守?
[17:16:24]
【XX】对XXX说:对
[17:16:33] XXX
对【XX】说:你有最接近死亡的时刻吗?
[17:16:41]
【XX】对XXX说:死亡随时降临,每一刻都是死亡,死亡没有钟点,永远都是最接近死亡的时刻。那是珠穆朗玛峰绝顶上的决斗,没有人能知道谁能坚持到最后。在这人与刀的游戏中,没有姓名、无须姓名,没有信仰、无须信仰,永远只有自己和别人两个人,任何的别人永远都只是游戏中的符号。自己和别人,只有一个倒下了,另一个才能活下去。两个人,必须倒下一个,别人的死亡就是自己唯一的生存。而别人是永远不会死亡的,游戏只要继续,就有不断的别人成为别人,那些同样要把别人掷向永无规则、永无休止的刀锋的别人。而自己是谁?自己就是别人的别人,游戏没有自己,只有别人。
[17:16:54] XXX
对【XX】说:一直到现在,结果倒下的都是别人?
[17:23:14]
【XX】对XXX说:倒下了,就不存在了。
[17:23:47] XXX
对【XX】说:这样有意思吗?
[17:24:16]
【XX】对XXX说:没意思
[17:25:03] XXX
对【XX】说:那还干?
[17:25:04]
【XX】对XXX说:干,就是意思,无处可逃。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