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案俱乐部先秦

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美名扬,悲惨结局无人知

2021-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有画说艺术

小时候学习语文,经常要背一些词语和课文,我最拿手的就是成语,因为几乎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历史故事,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去了解某个历史人物,就可以记住很多成语。

比如我以前非常喜欢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和项羽有关的成语特别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四面楚歌、江东父老、霸王别姬……还有很多真的是一口气读不完。

所以成语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哲理,那今天的内容,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与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

说起廉颇与蔺相如,我们同样可以联想到很多的成语,比如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最有名的,当然是他们“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将相和的故事,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在如今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当中也收录有这个历史典故,而且千百年来,将相和也在各种舞台和戏曲当中一再地被演绎,廉颇与蔺相如也因为“将相和”而美名扬。

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咱们就不多讲,那么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这个,就很少有人了解过。

蔺相如

从我们对美好事物期盼的心理来说,大家肯定都愿意相信廉颇和蔺相如,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历史往往是残酷的,它有时候只向我们展现美好的一面,却会选择隐藏那些不太好的结局,比如廉颇和蔺相如的命运归宿,就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时间回到公元前266年,赵国在廉颇和蔺相如的辅佐下发展得比较顺利,但是这一年,重用廉颇与蔺相如的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

而这个时候,廉颇和蔺相如都已是年迈之人,新君上位,对这两位老臣的能力,已经不再像赵惠文王那样信任。

廉颇

公元259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对阵,廉颇率领赵军坚守营垒避而不战,秦军知道如果面对廉颇难有胜算,于是派出奸细到赵国散播流言,说廉颇已老胆小畏战,而秦国最怕的就是赵国的赵括将军,如果赵括出征,秦国一定马上就会退兵。

赵括,大家也知道,有个成语叫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这个赵括。那么这个流言传到赵王耳中以后,赵孝成王果然中计,下令赵括取代廉颇掌管赵军。

蔺相如当时已经病倒在床,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劝谏赵王,请赵王一定要相信廉颇可以抵挡秦军,不要轻易换将,由此还留下了“胶柱鼓瑟”的典故,意思就是说赵王用赵括换廉颇之举,就像是用胶把调弦的琴柱固定,再去弹奏,也就是不懂灵活变通。

廉颇

但是年轻的赵王,根本听不进蔺相如的规劝,一意孤行,最终导致长平之战大败,数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赵国差点灭亡。病榻上的蔺相如得此噩耗,悲愤交加含恨而终。

而另一方面,赵王也意识到廉颇的重要性,不久之后燕王入侵,赵王重新启用廉颇,廉颇率军以少胜多,因此封侯拜相。又过了六年,赵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赵悼襄王继位,又重蹈覆辙,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廉颇的职务,廉颇一怒之下出走魏国。

然而这个时候廉颇已经年纪很大,魏国虽然收留了这个老将,但却并不重用。廉颇走后,赵国又再次遭到秦国入侵,无人可用的赵悼襄王只好派人去寻找廉颇。

蔺相如

但廉颇的仇人郭开却从中作梗,他买通使者,使者回报赵王:廉颇已老不堪重用。赵王信以为真,廉颇也就失去了这次回国的机会,郁郁不得志的廉颇后来又流亡到楚国,最终客死他乡,一代名将结局凄惨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廉颇与蔺相如,留下了负荆请罪将相和等千古美谈,但这些美名背后的悲惨结局,可惜却几乎无人知道,透明历史美好的一面,其实还有更多残酷与沉痛等待人们去以史为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