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深度•路径2
刘里远博士用专业知识,拨云见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异常个例的发生数目或分布范围),让我们立刻透彻地认识了社会中的这类现象,让我们也实现了一次深入本质的深刻。
通过学习这个思考工具,学生不仅能看透“大多数是好的”这种掩盖严重现实问题的永远正确的废话,还能培养数学兴趣和逻辑能力。
(二)以层次为深的“需求层次论”
这里采用的不是纯理论的心理学著作,而是借用毕淑敏在《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一文中对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温饱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以及她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一段名言的讨论(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
毕淑敏以此来帮助读者分析和认识——“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引导读者去自我认识、自我定位,乃至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里用了明显高于我们一般读者的心理学理论,从更高也更新的层次,让我们跟随文章去实现深刻的认识,以及采取明智的选择。
我用这篇文章,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二是帮助学生明确更高的目标,三是让学生掌握一个思考的工具——从心理学层次来认识现实、分析难题、解决困惑。于是,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便又多了一个思考与论证的工具。
(三)以反为深的“第三份名单”
“搜狐教育”曾发表江寒园的一篇文章《对最近疯传两份状元名单的思考》。文章对网络疯传的两份名单(第一份名单,都是状元,最后却籍籍无名;第二份名单,尽管都没考中,但是最后还流传千古)及名单对读者的误导(逃避现实的“考试无用论”)做了分析论证。
江寒园老师,对这个思维陷阱做了解构,其中的最关键的要件是“第三份名单”:
1.欧阳修为了避嫌曾巩,而误将此考卷降格,否则苏轼就是状元;
2.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是状元;
3.文天祥是状元;
4.王维是状元;
5.柳公权是状元;
6.郭子仪是状元;
7.贺知章是状元;
8.三国演义开头曲,写二十一史弹词的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他也是状元;
9.张居正更是出名的神童,顾璘怕他年少得意,故意压制了几年,即使如此也在嘉靖二十六年中了进士;
10.其继任者申时行也是状元。
然后设问:制作两份状元名单并误导读者的人,怎么不举这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