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第9天
早上,进行了第八次核酸。
午睡了会,就开始查核酸结果。
但是今天出结果慢。
我打开窗户,一股冷风强劲袭来,让人措不及防。
我往楼下望去,依然有工作人员在小区巡逻。
在朋友圈看到邻居说,越城区送来的豆腐干很好吃。晚上准备了五香豆腐干。
在疫情中,我有一个反思。
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我们家长正在面临或者可能面临的问题是孩子独自外出隔离或者独自外出治疗的问题。
我就在心里打问号:他可以独立面对这个问题吗?
如果路途比较远,他的体力可以支撑吗?
所以,这对孩子的体能、心态、应变能力以及独立能力都有着一些挑战。
记得那天,我在朋友圈写道:活着就是为了让儿子有肉吃。
配图是儿子指着一块腊肉的照片。
朋友司马老师,评论道:
活着就要让他挨饿受冻挨揍,
否则他不认识你是谁的谁的谁。
后来,我请教了司马老师,他说,不要过于亲近他,不要过于关心他,让他有动手、跑腿、动嘴的能力,逐步引导孩子自主的能力。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故事。
一个老奶奶培养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儿子。
他的心得体会是:“我什么舍不得(打孩子)!自己打有轻重,要是自己不打,以后长大了让别人打,不知死活。”
我曾向一位僧人请教要不要打孩子的问题,僧人说,打是要打的,但是也不能打得孩子怀疑人生。僧人认为必要的惩罚是必须的。
肖陈颖老师是这样理解老奶奶的话的,自己从小把孩子教育好了,他走出去不会让我们担心,不操心。
我现在之所以有操心,还是自己平时做得不够好,平时给他锻炼的机会少。
在肖老师的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人不学,不知道。
就打比方,我时常会说儿子不做家务,后来我思考这个事情,儿子不是懒,是不会。
疫情期间,我慢慢教儿子折衣服、淘米。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儿子做起来也很开心,觉得自己会做了。
自己现在不教,到了社会有没有人教?他可能会碰得满脸是灰,可能会鼻青脸肿。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待人处事,他的坏习惯可能会造成他工作的丢失,可能造成他与同事的矛盾。他的人生会幸福吗?
我们从小有没有观照孩子的心境,有没有去教他处理危机,有没有摆正他的心态?
我们是不是很多事情帮助孩子做了?
我们是不是给孩子营造了一个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
我终于明白了,司马老师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