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有残缺
母爱被赞颂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因为她博大、无私,像春日拂面的清风,轻柔而又温暖。 这是人们理想中的母爱,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我们知道母亲是爱我们的,可是一些母亲或是不知道如何抚养教育孩子,或是自身性格存在缺陷,常以错误的方式施与母爱,这种母爱必定是残缺的,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人生之路。
现实中这样的母亲大概并不少见吧。
要求严苛的母亲。这类母亲好胜心很强,常常给孩子提出很高的标准,并不顾实际,逼迫孩子完成。达不到要求就是各种的批评、贬损、惩罚。现在打孩子特别是母亲打孩子的情况比较少见了,但言语、表情、态度等构成的冷暴力却很常见。这种冷暴力同样是对孩子心理和精神的摧残和虐待。
我的邻居桃桃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母亲。桃桃的成绩虽然不能算是顶尖,也还算是比较优秀,但桃桃妈似乎总是不满意。她规定桃桃每次考试总分必须班级前三,单科成绩不能低于前五,否则就要写五百字以上的检讨,剥夺休息、娱乐的时间。整个高中阶段,我们见到的桃桃都是早出晚归,整个人都埋在了功课中,但她的妈妈却总是说她不够努力。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隔壁传来对桃桃的斥责声。去年高考桃桃发挥失常,只考取了一所三本院校。一个暑假我们几乎没见到桃桃,有次在楼梯口恰巧碰见,一向有礼貌的桃桃涨红了脸,低着头从我旁边闪过。我可以想象因为这次高考失利,她的妈妈给了她多大的压力,多少的责难。
充满怨气的母亲。有句令人感动的话:“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柔韧、坚强。当生活中、情感上遭遇挫折时,有的母亲会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归咎于孩子,把孩子作为出气筒:“为了你我才这么辛苦”、“不是因为你,我哪会成现在这样?”、“你不懂回报,不知感恩”……
一位心理医生曾治疗了一位因为母亲的抱怨而患上抑郁症的女患者小张。早年小张的父亲因为外遇而与母亲离婚,之后母亲变得更加多疑、敏感、脆弱。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小张都充满了怨恨。小张少年、青年期都在母亲的唠叨、抱怨中度过,她敏感、自卑、缺少安全感。结婚后,她把独自在老家生活的母亲接来同住。早年感情生活的挫折使母亲对男人抱有敌意,因此与小张的丈夫相处得很不融洽。母亲的干扰,再加上小张与丈夫感情基础本来就不牢固,两人最终离婚。长期的折磨终于致使小张发展成为抑郁症。
以自我为中心的母亲。这类母亲过分自负,认为家庭成员都应围绕在她们周围,说一不二,容不得反对声。甚至擅自为孩子做决定。
小云大学毕业后回到位于三线城市的家乡,在一家民营的银行找到了工作,两年后成了家。本以为一辈子就在家乡一直生活下去了。去年,小云去总行培训,由于表现突出,领导有意留她在总行工作。这对小云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她一直梦想在大城市生活,而且在总行工作会有很多个人发展的机会。但是小云妈妈却不同意,她的理由是:小两口不能两地分居、大城市房价太贵、离娘家太远……不容小云解释,不经小云同意,她找到总行领导,让人家放弃了留下小云的想法。妈妈给悲痛万分的小云的解释是:“为你好!”妈妈独断专行,以爱的名义扼杀了小云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就像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一样,母爱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在此谈论并没有控诉、谴责母亲之意。如果这样,不仅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违背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普通人,自然就有着普通人可能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是父母就要求他们必须一切都做得完美无缺。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套用这句话,我们与父母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了解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依然一样地爱他们。
但是这种爱并不意味着愚忠愚孝,客观、理性认识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才有可能更好地成长。更重要的是,在养育我们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摆脱这种负面影响,让孩子能享受到相对完美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