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心——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秘密的脑洞

战国中晚期,是持续了数百年的国与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在这些战国纷飞的岁月里,各国的政治人物先后走上了“舞台”,通过他们的智慧,牵动着“天下”的时局。

作为当时的东方大国,齐国在对外方面一直表现的野心勃勃,这种毫不遮掩的野心,也被齐国的仇家燕国看在了眼里。

当年齐国陈燕国内乱攻破燕国,燕国从国君到民众都在寻找报仇的机会,可苦于国内实力与齐国的差距,一直等待机会。

等不到机会就只能创造机会,让齐国与他国发生战争,是削弱齐国国力最好的方法。可是选择哪个国家与齐国对打,既能削弱齐国的国力,又不会引火烧身呢?太小或者实力太弱的国家肯定不行,轻易的被齐国吞并,不但不会削弱齐国的实力,还会让齐国更为强大。

思来想去,燕王选择了靠近齐国的宋国。

齐国确实想吞并宋国,但秦国却不乐意。如果让齐国吞并了宋国,恐怕会打破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的平衡。

秦国暗中捣乱,齐国当然也要找个支持自己的帮手,谁的武力值能跟秦国抗衡呢?当然是赵国。

如何得到赵国的支持,成为苏秦现在的任务,他派了手下公孙衍去说服赵国的奉阳君,说服奉阳君的理由,就是利用了奉阳君的“私心”。

“君之身老矣,封不可不早定也。为君虑封,莫若于宋,他国莫可。夫秦人贪,韩、魏危,燕、楚辟,中山之地薄,莫如于陶。失今之时,不可复得已。”

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奉阳君啊,你现在年纪大了,封地的事要尽快定下来了。现在把天下的土地盘算一下,你的封地在宋国最好不过了。你看,秦国人贪婪,韩、魏国力衰败,地位岌岌可危,燕国和楚国又太偏僻,中山国的土地太贫瘠,如此对比,天下的土地,最好的就是宋国的陶邑啊。”

好地盘找到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得到陶邑呢?

公孙衍也给出了方法:“宋之罪重,齐之怒深,残乱宋,德大齐,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简单的说就是:“支持齐国攻打宋国,让齐国把陶邑封给奉阳君。”

奉阳君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一个绝好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封地,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从个人的角度考虑,当然是必须支持齐国攻打宋国,但如果有国家的角度考虑,支持齐国攻打宋国未必有利,而这件事恰恰证明了奉阳君为满足自己的私心做出的决定。

私心,是区分政治人物和政客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