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珍藏了三十二年的诗情
随笔:再见!珍藏了三十二年的诗情
——记“云阳诗诵”活动的彩排印象之一
这再见,不是告别,而是重逢。
在排练现场,一位农民诗人(浪三子三十二年的定义),也可以叫做田园诗人(数年前云阳籍诗人书法家徐鼎一的定义)。他带来了许多作品。而这些作品中最珍贵的作品是两张诗签。第一张写于1984年,第二张写于2006年。现在相逢在2016年。这整整三十二的“诗谊”,因为这“云阳诗诵”而获得再现。
这两张诗签,后来被“心语”在餐桌上朗诵,感动得流泪的 就不仅仅是诗人自己,而且还有陪客的朋友。他们一起见证了“云阳诗文化”的传承、互助、友情。这里,不需要去评价这两张诗稿的艺术,而是透过薄薄的诗签,我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云安诗人”的情怀——诗歌的艺术探索永无止境,文学更重要的是“人学”,诗情永远存在每一个心灵纯洁的人的心间……
有云阳玉红、舒心的母女档组合准备在“月光草坪开幕式”上的“一棵树·诗阵地”上朗诵这个来自农村的田园诗人的作品。玉红很谦虚说自己仅仅是一个欣赏者。她向我了解情况。
本次活动的策划者三峡刘星说,33年我见他时,他就是农民,所以叫农民诗人就是最质朴的欣赏。当时我送他一首诗《致农民诗人》。刘星说诗写得幼稚,但情到永远。比如今天(17号在双井寨上)又相逢在“云阳诗诵台”。就是一种诗缘,情缘。
浪三子叫他农民诗人是33年前的事情,后来云阳籍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徐鼎一先生也这样评价说,“国华贤兄之诗富有田园风味,清新可喜,有不加雕琢之本朴之美。”朱国华是农民出身的诗人,务农,代课、法律代理等多种职业,但是却不缺少对云阳这一片土地的热爱。他写了大量质朴的作品,分别发表在万县日报、三峡都市报、四川农民报、四川法制报、人民法院报、鸭绿江等报刊杂志上。
由此可见,她选择这样的作品《川江,我故乡的江》就是他老诗人和朗诵者们对故乡,对土地,对云阳的无限深情;云阳诗情再一次从这里开始流转。
因为这样的“聚会”,因为这样的传唱才刚刚启动,所以——这再见,不是告别,而是重逢。
附录,两张诗签照片;珍藏在农民诗人国华的心间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