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看不见的大猩猩》《原子与灰烬》《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23/c5a67a34f4ac9af2.png)
关于自己认知能力的错觉,它们分别是:注意错觉、记忆错觉、潜能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以及自信错觉。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时刻意识到,“看不见的大猩猩”,就在身边,在思维和决策中,要尽可能收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听取尽可能多人的意见,进行交叉比对,哪怕这些意见和证据,和自己的常识或判断背道而驰。同时,如果这个决策涉及的外部变量非常少,而具体环境、流程又是你所熟悉的,那么在这种时刻,就请大家大胆地相信自己的直觉。
其次,是要依靠新技术,这个持续迭代进步的好帮手,例如通过深度学习而不断变强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诊断,天气预报以及投资市场预测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迅速分析海量数据,在各种局部细分领域做出精准的判断。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23/6a7327d78fa93ce0.png)
1. 三项引发核事故的常见原因,分别是:技术积累明显不足;发展路线急功近利;以及管理模式严重失当。
2. 人类对核技术的急功近利,前期积累的匮乏,乃至形形色色的管理问题,已经造成了一系列恶果,需要时刻敲响警钟。
3. 对新技术、新模式期待过高,不管有没有准备妥当,先试了再说。这样的现象,在许多工作场合都出现过,结局并不都是理想的。有时,我们需要把制定战略也当成运行核反应堆,再谨慎一点,再仔细一点。毕竟,对你的事业“反应堆”来说,安全同样是头等大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23/a21c4764a58aa5ae.jpg)
1. 在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而在消费者社会中,贫穷又是另一回事。
2. 穷人已不仅仅是经济上拮据,没有钱那么简单,它也是一种被制造出来的社会身份,甚至是一种关于“匮乏”的心理体验。
3. 真正的贫穷,不是金钱的贫乏,而是意义的贫乏。理解自己所受的限制,就是自由的开端,从而才能跳脱流行文化的束缚,回归生活的本身。
工作伦理的另一个目的,是把人所做的事,与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分开,也就是把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和他们内心所需求的意义分离开。人们熟练地忙碌着,不停地进行目标设定和执行,就好像跑轮上欲罢不能的仓鼠。
一旦限制人们的消费选择,也就扼杀了他们消费的潜能,社会再生产的齿轮转动也就放缓,这可能将是现代经济所害怕遭遇的灾难。
“工作即正义”的价值观,使这个社会无形中在认同:富人的富是靠自身的品格所带来,就像穷人的穷是自己造成的。
从不工作罪恶,到不消费可耻,社会文化为现代人不断制造出“道德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