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抱怨:学校领导从来不培养我们。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2024-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牵着蜗牛狂奔

有老师抱怨,我们领导从不关心教师的成长,他把学习的机会总是给了自己的亲信,我们想成长也没有一点机会。

真的是这样吗?

以下是一个自我测试:

1.学校订阅的教育类报刊,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你是否会经常拿来研读?

2.学校倡导每人订一份教育期刊,你是否很反感?

3.学校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后,你是否单独邀请过你的(师父)老师在一起吃一顿饭?是否在节假日问候或主动看望过老师?

4.除了学校的公开课,你是否主动去听过本学科老师或者师父的课?是否主动邀请过师父来听你的课?

5.学校布置的写读书笔记或者读书感悟的任务,你是否真的读了?还是让家人带你抄写?读书感悟是自己写的还是从网上下载的?

6.每年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你是自己听完的还是用挂机软件快速学习的?你是否自费外出学习过?

7.每次外出学习,你主动向专家提问过没有?你是否当时拿手机拍了不少课件内容回来后从没看过?你的学习笔记有没有回来后再次整理过?

8.外出学习你是不是喜欢和同事或者同学坐在一起?学习中,你是否和身边的陌生老师从没交流过主动加过微信?

9.学校安排你担任班主任或者非本专业学科教学,你是否很抵触并拒绝过?

10.没有晚自习时或者下午放学后,你是否会继续留在学校办公室看书吗?你是否主动买过一些教育类(其它书籍不算)书籍?

以上这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对照思考。如果你的选择里有6个以上“是”,就说明是你的问题了。

一、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每个学校都会订阅一些教育类的刊物,如我们学校就订阅了《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洛阳教育》等,门岗都知道,教育类报刊是绝对不允许拿去买破烂的,因为我要看。我在放假前,专门把这些报刊按照月份进行整理装订,方便老师查阅。另外,我本人买的一些教育类书籍,就放在办公室的柜子里,老师只需简单登记就可以随时借阅。

可是,很少发现有老师主动去借阅这些教育类刊物。难道学校订阅的报刊是为校长订的吗?

更别提让老师订阅教育类刊物这事,老师们怨声载道,哪有时间读这些闲书?学校为什么不掏钱订阅还得老师花钱?好像一切学习,都需要学校买单。

二、缺乏专业成长规划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听18节课,你期末查阅听课记录,有80%以上的老师完成任务且都是18节,不多不少。我不想挨批评,但也不想出诓力。不少老师就是这样的心态。

可是,有三五个老师,他的听课节数会远远超过规定次数。

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的刘肖院长说,听专家名师课的意义在于,一旦见识过美好,往后不会再将就了。我们常常对名师的课嗤之以鼻:都是作秀,演出来的,有什么意思?优质课是精品,彰显课堂教学追求,是待客之道,家常课是家常便饭,尽管使用却不能拿来招待贵宾。

三、不懂尊师之道和主动链接资源

学校搭台给我们安排了师父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可是我们却从没把师父放在心上,且不是三节两寿,就是日常问候都没有,你让师父怎么做?总不能拿着热脸去贴你的冷屁股吧?

外出学习,是最好的交流机会,我们和来自各地的同行一起学习,这是最好的互通有无得机会。可是,我们一些老师以为交流就是询问:你们哪里教龄工资多少?班主任费每月多少?有没有文明奖?

一旦知道对方所在地区比自己工资高出一千多,就捶足顿胸的骂娘。

难道我们不能聊一些与工资无关但又愉快的话题吗?比如你喜欢读哪一本书和哪一个名师?你读过“牵着蜗牛狂奔”公众号没有?

四、惧怕走出舒适圈

有位老师,教了三十多年一年级数学,职评时讲课要求讲二年级数学,可把她难坏了,因为从没有尝试过。如今要求跨学科教学,我们教语文的,对地理对历史对生物不了解,怎么跨?

因为班主任工作琐碎,有的老师就说,打死我也不当班主任。没人敢动你一指头,可是你失去了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

学校派一些老师外出学习,有老师经常推三阻四,小孩没人带,这几天正好不舒服。也有的说,我的课太多,调整太麻烦,让别人去吧。总之是怕外出,学习听课坐一天也是很难受的。让自费外出学习,无疑是逼着哑巴说话。

最后,你敢说,学校从没给过你学习的资源和成长机会吗?劝人读书,劝人参加读书会,劝人开始写作,我都觉得自己太烦人了。有时候我想,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南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