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风格
(一)二月初五,初六,20200227~28
事情堆积如山,教学刚刚理出头绪,步入正轨,程咬金又在半路杀将出来。昨日一整天和学生交流毕业论文,格式内容框架文献引用全面撒网,没有受过训练也没上过学术写作课的娃们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举步维艰。想想当年我也不是同样如临大敌?晚上让一直做得不错的A同学给大家分享了引言写作,帮助大家发现问题找到出路。也许下一部分的文献综述还得老将出马。
今天打算推动一下自己论文的进展,上午读着文献却开着小差,总是专注不下来。中午接到临时任务,要把教研室最近线上教学的一切努力形成文字。坐在电脑面前发了半天呆,千头万绪杂乱无章,花了一个小时才有一点点思路,顺藤摸瓜找了些备注材料,一番绞尽脑汁,终于让每一个骨架渐渐长出血肉。邀功请赏式的宣传报道不是我的菜,不擅长在虚虚实实间斡旋。
论文仍是死穴,每一部分的穿针引线始终迟迟迈不开腿。一会担心自己过于主观,没借文献撑腰,一会担心文献抓不住重点,找不到各文献之间的关联,找不准与自己论文对接的切入点,一会又担心后文怎样自圆其说,圆满收场。只愿这一切磨练换来转变。
晚上点击了一下娃们的小组视频作业,超出我的想像,能够把课文里的句型分析透彻,还能引用以前的例子做佐证,并且善于利用其他资源拉赞助,大大地给娃们点个赞。看来以前对娃们的引导没白费。事实证明,只要放手,充分信任,娃们都能不负使命。教学设计的框架和体系在一步步形成,需要思考和凝炼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二月初七~初十,20200229~0303
为了录屏,使尽了浑身解数,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幸而前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收集了娃们想学的词汇,不用为讲什么犯难。第一步完成,第二步开始选材,每一个单词讲解什么例子,例子不能随意,最好查询资料,再结合现实生活情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同时还不能扔下课文原句不管。待材料准备就绪,第三步构思课件的设计和布局,页面要简单大方,有直观效果,图片、音频、视频全体动员,整个课件有放有收,有撒网有收网。课件的布局尽量做到一致,单词意思和课文例子根据情况合理调整。一切准备完毕,开始录课。第一次lead-in录课没有利用好剪辑技术,总是做重复性工作,反反复复录了十来遍才算基本满意。这一次若有所思,不再一大段一大段一口气录完,采用一次录一个或两个单词的形式,因为没有脚本,要靠临场发挥,有时难免有口误或状态不佳的情况。起初也总一个单词录几遍,耗时耗力,还不知道剪辑效果怎样,前前后后发了3个小时也没搞定,后来反应过来,就学聪明了,把录好的先串联编辑,发现有问题的再修改,如此探索一番,终于算找到些门道,凌晨两点收工。感谢自己做了这样的决定,终于迈出第一步了,这是一个里程碑,从此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满满的。
前天尝试QQ作业(感谢同事的分享,我也要学着自己去探索新技术了),昨天花了一天的时间批改,刚开始有些吃力,还边反馈边统计,一个班就花了近五个小时,后来干脆将反馈和统计分开,时间可以节约一半。做完第一次,就能够总结经验了。以后还要大胆去探索新技术的妙用。
今天上课状态不是最佳,讲解有时语无伦次,幸而娃们的互动挺给力,如果孩子们用心听了,应该能够收到知识的能量。但是娃们的学生活动 却让我大为感动,尽管有少数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有些跑题,但多数同学通过交流指导,都取得了明显好转,也打消了我之前变换主题的疑虑。娃们只要经过指导,再自己下一番功夫,完全能担重任。要始终相信娃们的能力,给他们机会挖掘潜力,增强信心。这大概就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主张的有意义的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更为感动的是,欣雅同学今天的长难句讲解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句型的灵活转换,真真把名词结构讲活了,就一个名词结构引出了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名词加介词结构、一个名词短语和形容词的互换,思维很开阔,也很深入。我情不自禁想起孔夫子对子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绘事后素”,“礼后乎”的点评,“赐也,可与言诗也,举一隅而知三隅反”,我当然没有孔子的智慧,但我的学生已经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了。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是教书育人最大的收获。如此学生,夫复何求?(明天记得给去他娃们也点评)。美中不足之处,今天工力建环班缺课人有8个,环境班也有3个,这批学生得开下小灶,加点担子。
这个单元的内容基本上结束,要开始着手第二单元的上课思路素材和任务清单了。凡是最好往前赶一步,才能提前发现问题,提早思考解决办法。
呼噜猪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给我买了一个恒温杯,说是节日礼物,真是有生活温度的人,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