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阅读系列之十九

2021-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儒生闲谈

【心田花开.悦读吧】我是儒家追随者    撒播阅读种子   收获智慧人生

【目标】 每月读2本书

【打卡】第  126天 20210321

【书目18】《不做教书匠》

【进度】001—235

【用时】6天

【感悟】由朱永新、郑杰、周从刚三位分别作序的这本《不做教书匠》,我5年前读过。当时在三高,学校为了使年轻人尽快成长,给35岁以下的教师每人配备了一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作者管建刚写作这本书时年仅33岁,这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可模仿性,二是因为管建刚是跟着朱永新教授进行“新教育实验”而成长起来的教学改革专家,也代表着当时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三是因为管建刚的东西都是自己摸出来的东西,没有太多的理论阐述,便于年轻教师上手操作。近来抽空再读,感觉仍有新意。

此书其实就说了两件事。一是一位年轻教师想不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是一位年轻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想成为优秀教师,管建刚认为需要从五个方面的着手: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管建刚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说直白一点,管建刚就是围绕“想干、咋干”这两个方面去谈年轻教师如何不做教书匠而做教育专家的问题。里面有他自己的观点、方法,大家尽可以或整体或部分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进行模仿和探索,最后肯定收获匪浅。

5年后再读此书,还想推荐给刚入职的年轻同事,如果有机会,读读、试试这本书,会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具广度和深度,会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具诗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