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

觉察 | 图卡02:赞杨的三个内涵(20200609)

2020-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试错TryError

【关键词】《赞扬与责备》、赞扬

【输出时间】整理内容90分钟,制图20分钟

【图卡】

觉察| 图卡02:赞扬的三个内涵

【内容】

赞扬不仅仅是简单的话语,而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碰撞。

一个真诚的点赞,就涉及三个方面的反应。

第一个层面,化学层面。

当父母的脸上流露出赞扬,传递着“我想看看你是谁,我欣赏你”的信息时,婴儿的大脑中会涌入大量的催产素和内啡肽。这些令人愉快的激素能鼓励他们友好而坚定地凝视,从而促进父母与子女的亲密感与理解,提供更多的大脑养料。

催产素有时被称作“亲密激素”,因为它对制造两人之间的亲和力有重要作用。而内啡肽会释放人体自然产生的鸦片剂(opiate),让我们享受欣快感(与使用海洛因而达到的欣快感不无相似)。

当大量催产素在我们大脑中流动时,我们更可能信任他人,也更容易应付失望与背叛。

第二个层面,心理学层面。

赞扬是健康大脑不可缺少的奠基石,而我们无论年龄多大,都不会消减对它们的需要。

赞扬对行为的正面影响远比任何责备或惩罚要大很多。然而,某些赞扬其实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目前,赞扬理论分为两派。

旧赞扬理论(沉浸式赞扬理论)认为:“只要我们根据期待赞美对孩子,就能塑造一个我们期待中的孩子。”

这种理论基于相信孩子会基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建造自我概念。

如果家长与老师表扬孩子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善良体贴、优秀出众,那么孩子们也会内化这些标签。他们会努力达成自己和他人制造的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这个名字取自一位希腊传说中的雕塑家,他爱上了自己雕刻的一尊象牙美女雕像。后来,经过不断祈祷和供奉,他的一个吻让雕像变成了活人。

用这个效应来说明,孩子会践行他人的期待并取得成功或是失败。

可是,面对赞扬时,我们都可能会过于敏感或抵触,赞扬可能会让我们如坐针毡,它们看似出于好意,却暗藏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企图压制我们自己的评判。

因此,在旧赞扬理论下,赞扬就是一个工具,企图把“我”扭曲成一个“我”不愿做的人。

而新赞扬理论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努力,而非天生能力。”

你如果希望孩子成功、愿意接纳挑战,就要赞扬他们的努力、刻苦和坚持不懈,而不是他们的智商、天赋或能力。要在人生路上成功,孩子需要怀有信心,但这并非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天道酬勤”这个规律带来的结果。

一句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你心跳加快,让希望被填满,让尊严得到慰藉。

第三个层面,贸易学层面。

你可能有些好奇,赞扬也具备贸易性质?

哲学家杰弗里·布雷南(Geoffrey Brennan)和菲利普·佩蒂特(Philip Pettit)描述了一种潜在于我们外露动机及目标之下的、流动的、“尊严的潜在贸易”。

在市场贸易中,人们重视金钱,并愿意通过工作换取它,主要是由于它能购买货物及服务。在尊严的贸易之中,其他人的好评即是让你心甘情愿地做一位与他人愉快合作的工人、发明家、业主、政客、好邻居的内在激励。

每一天,我们在他人的生活中产生对其所作所为的认识,然后把这些都记录在自己心中的评判表里。

人们也许会揣测我们接下来的行为。于是,我们即便没有被评判,想到未来可能会遇到的评判,自身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他人的评判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我们也时刻准备着刺激并调整自身的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