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语与忍辱
近两年,个人内心成长方面,受益最大的,大概是两件事,一是止语,一是忍辱。
当然,“止语”与“忍辱”很可能也是同一件事。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动辄得咎,常需要面对的某种人际关系很紧张,令人沮丧。那时似乎不能说话,一说就错,你说东,人家偏要说西。
对于快人快语、爱说爱笑的我来说,那一阵子很痛苦,也很紧绷。
开始时,总想辩驳几句,后来发现,越辩驳,越是被痛斥,甚至被穿小鞋,慢慢地,学会了沉默,不吭声,不表态,顶多是笑一下,表明自己听到了。
但内心里非常压抑,一离开那个小环境,就忍不住吐槽发泄,甚至想骂人。
那时,对于某位大哥说起的“格局都是委屈喂大的”,嘴上说着“是呢是呢”,心里并不认同,还有些鄙夷。
反反复复琢磨过那种人际关系背后的原因,大概是遇到了嫉妒加刻意显示quan威的人,很显然,对方拥有的胸襟、气度与其所在位置并不匹配——那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嘴上不说,但心里很不服气。
现在看来,别人怎样是ta的事,要改善这种人际关系,还是得从我自身找原因。
那时历练太浅,不够成熟,不懂得在内心自卑的人面前刻意表达尊重,触动了其本就充满不安全感的应激反应,才会招致那样的被动局面。
说到底,那是自作自受。
幸好,有次情绪激动地吐槽时,旁边的几位姐妹也都因为个人的处境随之表达浓烈的情绪,一时气氛弄得像声讨大会。
当时,G老师静静地听我们说了一会儿后,淡淡地劝告:小心你们的甲状腺!从今天起,大家可以试着练习“止语”,不能每天都练的话,每周至少有一天,要有意识、有觉知地少说话、不说话。
我听进去了,真的开始主动用“止语”来修正自己,进而用这种方式来改善人际关系。
当一件事变成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时,它带来的,就是正向的力量,而不是痛苦、纠结与内耗。
一段时间后,发现自控力慢慢增强,内心也变得更强大,对于难听的话、别有用心的话接受程度有所提高,被别人激怒、因某人的话生闷气的情形,也在减少。
特别是现在回头看时,由衷感谢G老师那一刻温和而坚定的提点,真的感受到“止语”的力量,发自内心地认同了“格局都是委屈喂大的”这个观点,借由此,也自然而然地做到了“忍辱”。
“心上磨,事上练”,“知行合一”,大抵就是这样的心路历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