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沟通,暴力吗?
30天橙长日记之非暴力沟通二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鲁思·贝本梅尔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语言既可以是沟通心灵的窗户,也可以是隔阻我们交流的墙。语言可以让人们相爱,也可能让人们互相赍恨。
我们怎么可以开启一段好的对话呢?
什么样的语言让你觉得不舒服?
1、道德评判
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就对他下标签,并加以评判。
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觉得做不完,他就“太过分了”。女友想要多一些体贴,她就“太粘人了”。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冷漠了”。
当我们把这个标签贴到对方身上时,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
2、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果你总是被父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可能最痛恨这种比较了。
3、回避责任
“不得不”“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短语,“你让我伤透了心”,把责任推给了对方。
“为什么要打扫卫生”,因为我不得不做
“为什么要打孩子”,因为他跑到街上去了
“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工作”,因为我是丈夫,还是一个父亲
责任是别人的吗?还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4、强人所难
人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收到惩罚。
“你应该满足我的要求”
“我可以投诉你”
听到命令是,只有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命令。
我们应该对他人提出请求,而不是要求或者命令。
在提出请求前,如果我们有以下想法,那么我们的请求已经成了对他人的要求:
他应该照我说的去做
我有权有更长的假期
她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一旦别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难免会指责他们。
你的沟通方式里有这些吗?认识到沟通里我们存在的暴力的那部分已经很不容易了,需要我们随时对自己的表达方式觉察和反思。
我依然相信,善意可以交换善意,爱可以交换爱。非暴力的沟通方式,不是为了让对方改变行为迎合我们,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