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植保:绿树犹待发华滋
新型植保产业是我县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集中分布在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园区是江苏省农药行业规划确定的十个优先发展的园区之一,从2003年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入驻以来,已形成涵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业结构,园区现有农药企业24家。新型植保产业对保持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潜力如何,值得关注。
根深叶茂,形成集群基础
社会形象差、生产环境糟糕、危险性大,是长时间以来外界对农药企业形成的刻板印象。不知是否为模糊这种行业画像,农药产业还有一个相对温和的指称,叫做“植物保护”。但沿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吴劲松还是习惯于坦然使用“农药”这一称谓:“农药是园区的起家行业,今日它仍然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
这一判断是有足够依据的。回溯园区的初创目标,便是建设中国农药生产基地。此后尽管园区不断升格,但农药产业始终是极为重要的经济板块。2011年12月,园区被省经信委授予“新型工业化农药产业示范基地”。以农药作为特色产业命名一个基地,这在当时全国绝无仅有,这也成为我县农药产业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到目前,我县新型植保行业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农药产业百强企业6家。粗略统计,企业员工总数超过400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66人,高级技术职称12人。2016年,行业应税销售53.1亿元,占园区工业销售总量的26%。
作为园区的起步产业,新型植保产业的规模优势还在日益凸显。2015年以来,在市场优胜劣汰加剧的竞争格局下,长青农化、海正化工、优嘉植保等龙头企业数十个原药、专用化学品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有效投入持续加大。园区引进了一批中间体生产企业,如永盛化工的双甘膦、东昌化工的甘氨酸可提供给泰禾生产产品,利通化工的三氯吡啶醇纳可以供给迈克斯化工,也可以和新农化工共同为快达农化、琦衡化工等直接供货,部分形成从原料到中间体、原药、制剂的行业产业链。而草甘膦、毒死蜱、敌草隆等产品产业链又实现了物质资源利用的闭路循环。
“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发展能力水平,我县农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全国是叫得响的。”吴劲松说,正是过去数十年的成果积累,使未来这一产业的转型发展占得先机。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经历市场风雨和园区管理层的主动筛选,目前,园区原药企业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大部分企业为国际农药龙头生产定制产品。制剂企业虽少,但均是国际国内的优秀农药企业。尽管如此,随着近年来全球农药市场出现需求调整,国内步入经济新常态,我国农药产业内部开始面临供给侧结构改革压力,农药工业“优胜劣汰”成为促使行业进步的必要过程。
转型发展,点击关键名词
2016年,备受农药界关注的《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它的重要之处在于,梳理了当前农药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指出了行业转型亟待探明的方向和路径。农业部为此出台了直接影响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创新,毫无悬念地成为指导转型的关键词。《规划》指出,我国农药生产目前仍以过专利期品种为主,部分大宗、热点品种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这一表述在吴劲松的观点里得到印证。“园区农药产业仍然偏重。所谓偏重,就是指中间体、原药企业多,但生产的传统产品偏偏也多。制剂企业偏少,而剂型却又偏老。”
这在更大意义上已然道出了中国农药行业的整体困境,因此并不简单代表在单个产品的研发上,企业没有付诸努力。恰恰相反,创新的热情是巨大的。如园区的农药企业元老“南通泰禾”,近几年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4000平方米的标准实验室,公司拥有近100人的研发团队。技术中心是国内仅有两家取得国际认可的GLP实验室。为进一步支撑创新体系,甚至依靠母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公司。目前我县新型植保企业中,通过省、市级技术中心认定,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列入省级新产品新技术名录者众多,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攀升。
智能,是转型必须触碰的另一关键词。意即通过融入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率,降低综合能耗。在园区农药标杆企业“优嘉植保”,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连续化是公司建厂伊始就展开的追求。“生产时通过计算机控制温度、压力、流量,保证人的失误永远处在最低范围内。”公司总经理吴孝举介绍,厂内205个高清探头实现了生产全程可追溯。自动化使每栋厂房工人减岗至18人,最少的只需2人,大幅减少了生产成本。
除优嘉外,还有快达农化、长青农化等众多企业,大规模采用DCS控制、视频远程监控、在线分析等技术,将数据采集进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调度、物料平衡、安环管理等功能,大幅提高了生产质效。
业内人士认为,实现农药生产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诚如《规划》指出,智能化生产是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药行业准入壁垒、推动行业集约发展的必要举措。另一方面,基于农药生产的特殊性,它与国家大力强化的农药生产者“责任关怀”密切相关。
正是从后一种角度看,可谓不管是企业还是园区层面,推动农药智能化生产的成果都可圈可点。“人的操作失误,会带来生产参数改变,从而造成风险。”吴孝举说,“智能生产改变了原来肩抬人扛、近距离操作,给予工人切身的健康关怀。”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当我县采取“休克疗法”对多家抗拒履行责任关怀的农药企业进行强制关停时,就透露出变革的信号。那就是必须经由智能化生产管理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进阶之路,挑战机遇并存
《规划》指出,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农药工业将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给这一表述换个直截了当的说法便是:农业部要求“十三五”期间农药企业总体数量减少30%,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
这是个足够分量的挑战。“我县新型植保产业发展的势头很好,但纠结的是,这一产业扩张的空间不大了。”县发改委副主任曹爱明分析指出,未来可期的发展路径,是在优化存量上下足功夫。
扩张受限是行业结构使然。今年3月,全球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给沿海经济开发区提供的一份行业分析报告中指出,近几年全球农药行业供需两端趋势稳定,市场规模保持年复合增长5%态势,无系统性增长机遇。经过几十年激烈竞争与兼并,已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世界前8家农化集团销售额占到全球农药市场的80%以上,而我国整个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在此前提下,国内2000余家农药企业却还面临小、散、弱等多种问题,国际竞争力孱弱。
无论是从市场还是政策角度,盲目扩张都不是明智之举。而对我县并报型植保产业来说,存量调整也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命题。从产品层次看,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直接面向市场的制剂类成品种类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从技术上水平看,绝大多数为市场中较成熟的仿制品种,同品种生产企业众多,产能过剩严重。
从原药、中间体向制剂生产转型,存在一定的技术和贸易壁垒。新药研发难度增大,则是全球性的问题,均非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境况。农药行业还有一道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来自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倒逼企业加速绿色化发展进程。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农药企业‘三废’排放量减少50%,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50%。”反映到现实中,这类要求意味着一笔不菲的投入。以“优嘉植保”为例,尽管实现了尾水100%达标排放,废气有组织收集,但高达近30%的环保投入比,恐非所有企业都能承受。而政策发力,又往往较市场波动更让企业猝不及防。源于环保监管升级,近年来,我县已有十多家农药企业被列入限期治理名单,数个生产项目被列入淘汰目录。伴随这类不可湮灭的信号,以及263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一些无力承担高昂环保改造的企业将退出市场。
不过,如能积极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农药行业未来依然充满机遇。例如,随着土地流转加快,对作物全程解决方案需求增加,为农药带来了新的舞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可溯源等信息大势,将派生更多市场机会;产业链融合也是趋势所向。植保飞防、种衣剂、药肥……诸如此类市场新景象层出不穷。
抓住机遇的必要条件在于,农药企业需“不断构建绿色清洁生产体系,积极开拓非农业用农药、生物农药市场,使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政府则要“建立和完善兼并重组机制,严把行业准入关,保证我县农药行业健康发展。”县发改委去年的一份行业调查报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