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12岁女孩写给过世妈妈的日记,揭开一个国家裂变的历史

2022-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summer林溪

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而我的家没了。

我一直很少涉猎政治或战争题材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反映的问题过于沉重,就像最近发生的动荡一样,明知道会有很多人会流离失所,却无能为力,有时候心里很庆幸,幸好祖国足够强大,我们才免受战争的侵扰。

这本《深夜日记》读起来很温情,它是一个12岁的女孩给过世的妈妈写的日记,在日记中每一篇都以“亲爱的妈妈”开头,诉说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也叙说着这个小家庭在这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下的喜怒哀乐,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交缠,也有真实存在的苦难与幸福的双重人生体验。

或许因为这些经历是作者的家族的真实经历,书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只是用孩子天真的语言和想象力,就能让读者为之伤感,为之落泪。同样这部日记题材的小说也受到众多小读者的喜欢,荣获了12项图书大奖。

孩子的视角总是天真无邪的,作者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娓娓道来了一个关于一个国家的裂变之路与一个孩子微妙成长之途,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黑暗与光明,人性的聪明与愚蠢,也能看到一个12岁的小女孩的成长经历。

一、即便爱不入籍,爱依旧成立

12岁的妮莎本来无忧无虑,她有一个爱画画的双胞胎弟弟,一个不怎么说话的奶奶,一个忙于工作的医生爸爸,有一个擅长做各种美食的厨工,唯一的遗憾就是妈妈过世。

她喜欢去厨房帮忙,她喜欢闻着这种美食的味道,厨工卡兹对他比爸爸还要耐心,她喜欢和他说话,但对着家人以外的人她却开不了口。

妮莎的父母是不同信仰的人,母亲是穆斯林,父亲是印度教徒。两家人都反对他们结婚,他们为了能在一起搬到新地方居住,在这里没有偏见,你是印度教徒,你的老师可以是穆斯林,朋友也可以是穆斯林,连家里的厨工也可以是穆斯林。

可是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有人朝他们姐弟俩扔东西。

原来他们所在的国家——印度,在英国统治几百年下独立了,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结果现在将人按照信仰不同规划居住地,将国家分裂为两个地方,现在所有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标签,你是穆斯林,他是印度教徒

难道自由不是意味着你可以选择你想待的地方吗?”这是妮莎的疑惑。

可是世界的变化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思考时间,有一群人跑入她家摔摔打打,庆幸奶奶带着姐弟俩藏在厨房,可是厨工卡兹头被那些人打伤了。

爸爸决定带着一家迁徙到政府划好的地方,厨工卡兹因身份的不同不能跟随。

在逃亡前,妮莎很想让卡兹和他们一起,卡兹说:“是的,我害怕,但比起我自己,我更害怕你们受到伤害。”可见当时的局面多么糟糕,身份对立多么严重。

在逃亡路上,妮莎一家经历了缺水危机,见到了同样身份的人因为水的问题把对方捅伤,也得到过对立身份的穆斯林人的善意帮助,也目睹了途中发生身份不同的暴力冲突。

不过让妮莎高兴的是在穆斯林舅舅家她结识了不同身份的邻家女孩。

当一家人终于迁徙到目的地后,卡兹却冒着生命危险跟随过来了。

“我必须来找你们,你们是我的家人。”

当看到这一章节的时候,我特别震撼,卡兹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啊,因为身份的问题他又经历了什么,他仅仅凭着对妮莎一家的爱,就一如既往的跟随过来,支撑着自己坚持下去。

全家接纳了卡兹,即便信仰不同,爸爸依旧给卡兹准备做礼拜的垫子,在这个家庭里,可以听到印度教歌曲,也能听到穆斯林祈祷,它们和平共处,相亲相爱。

世人因身份的不同而相互残杀,可是爱却能超越文化,超越时空依旧存在。妮莎的父母跨越宗教的阻隔而成为相爱的夫妻,厨工卡兹和妮莎一家人的宗教信仰不同却相互爱护,妮莎的舅舅、与她做朋友的邻家女孩、她父亲医院最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同,但他们对彼此充满善意。

即便这种爱在世人眼中不入籍,但爱依旧成立。

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仅仅因为信仰身份不同,前一秒还在一起玩玩闹闹的人,或许下一刻就会去你家捣乱,甚至会因为身份的问题将你伤害。

之前总觉得这样的事情很滑稽,可是在这本书中妮莎一家就经历了这样的变故,即便父亲作为医生救治了很多不同身份的病人,即便妮莎一家从来没有伤害过其他人,即便他们也有很多穆斯林的朋友,可是依旧会有穆斯林人跑到他家去捣乱。

在去舅舅家时,妮莎被穆斯林人劫持了,穆斯林人控诉印度教徒对其的伤害,大声说:你杀了我的家人。

你看只因身份,悲剧就加载在你身上了,仇恨也加载在你身上了,即便你什么都没有做,却因为身份,你也能被当做报复的对象。

爸爸说“以眼还眼,只会让全世界的人变成瞎子”。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在火车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锡克教徒相互残杀。

最后他们躺在地上,手碰手地死去了。

这可以说是一种暗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死去了,你也死去了,不管怎么仇恨,我们依旧殊途同归。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在保护自己这一边的人,但我们都是人,不是吗?

我们的身体都有着血液、器官和骨骼,不管我们信仰什么宗教,大家都是一样的。

本是一国人,却因为政治的原因,选择身份的对立,用身份来识别亲人和仇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族群优于其他族群。不得不说,这也是人性的愚蠢。

三、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这个故事中,妮莎是个很普通的孩子,唯一有点特别的是,除了在自己家人面前,她几乎无法开始说话。她选择用日记的方式,向过世的妈妈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事实上,在家人面前,她也说得少,因为大家觉得她说的话完全是愚蠢的。

比如她认为妈妈是穆斯林,如果告诉其他人,也许他们可以和所有人做朋友了,也许就不用离开,可以留下来了。

弟弟说:这是你说过最愚蠢的话,也许你应该永远把嘴巴闭上。

在离别派对上,因为妮莎告诉了朋友自己一家要离开的事情,让整个派对提前结束了。

在逃亡过程中,她结识了不同身份的邻家女孩哈法,她们成为好朋友,也愉快地说话了,这让妮莎觉得特别开心。

可是这件事被爸爸知道了,爸爸说:那我之前就不该一直告诉你要多说话,也许你闭上嘴,对我们都好。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妮莎,她心里满是羞愧。

在火车上,她看到女人一家分离,也没有办法说出来告诉爸爸,她觉得自己没用。

到了目的地,妮莎还是不跟别人说话,即便是弟弟,她也不说。每次她想说话的时候,她都感觉会伤害到其他人。

爸爸一直求着她说话,向他道歉,可是她依旧说不出来。

在新学校,有个女孩一直跟着她,也不说话,有一天,这个女孩终于开口问妮莎的名字,妮莎低着头没有说话,女孩安慰道没关系,可以不说话。

妮莎想要找到和哈法在一起的感觉,她想要和这个女孩说话,于是尝试着说话。

在妮莎的说话经历中,很多次家人让其闭嘴,是她说得不对吗,当然不是,而是她说的内容完全不能被这个世界所接纳,更会给其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而言,在目睹了大人世界的冲突,并为此感到困惑甚至愤怒时,却不能说出自己的疑惑,也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周围人都知道是事实,却依旧选择让你闭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爸爸在道歉后告诉妮莎不必再这么勇敢了,其实爸爸也知道妮莎为何不再说话了,因为她害怕,所以选择不问不说,选择独自承受。

自己不说话,就不会失去舅舅的关怀,也不会失去好朋友哈法,是不是只要自己不说话,就不会伤害他人,那我就保持安静吧,选择用烹饪来宽慰自己困惑的心。

新学校女孩的鼓励让妮莎走出了逃亡的阴影,让其知道即便说话,也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也不会失去家人。

因为这里有爱,有卡兹的爱,有爸爸奶奶的爱,也有弟弟阿米尔的爱,有朋友的爱,就好像在之前的家里一样,但也不一样,在逃亡迁徙的过程中,她在命运的漩涡中勇敢的长大了,一家人也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团结。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妮莎经历了这场充满艰辛的迁徙之后,才明白曾经的生活多么可贵,现在的生活多么难得,依旧选择热爱这困惑的世界。

小说的结尾,我觉得是作者给予我们的一种希望。妮莎的父亲因为是医生,也有朋友的帮助,所以即便在逃亡过程中也有充足的食物,也有钱买到火车票,到了新地方立马有地方住,也立马有收入。

事实上,很多家庭并不像妮莎一样幸福,他们抛弃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财富和家庭,只因为政府的要求,就要长途迁徙到未知的地方,没有人来告诉他们如何在新的地方该怎么存活下去。就像火车站那个女人一样,在拥挤中与丈夫和孩子走散,只能抱着幼小的婴儿看着他们远去,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她们该如何存活下去呢?

好的书籍总是引人深思的,《深夜日记》就是这样一本书籍,他借助儿童的目光,让我们思考关于战争、离别等话题,我想,也许很多孩子读了《深夜日记》,日后会有多一些为和平而努力的力量吧。

因为孩子是明天,也是希望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