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开会要发言、项目要总结、质量审核、财务审计要陪同外部老师,太多的工作场合都需要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一个通用的职场技能。那么工作越久,就越擅长表达吗?
假如你之前观察过自己周围的人,就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
经验往往只是数量的累积,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学的练习方法才能有质量上的突破。
就好比一个人工作经验有十年,不代表能力本身已经达到十年的功力。而一个善于总结和思考、愿意研究方法的人很可能通过五年的工作就能达到十年的功力。
这样的例子,你身边一定有很多。比如说,为什么那个部门的领导比自己手下还年轻、工作年限少?
我相信那些特别牛的职场精英,都刻意培养和练习某些能力。只不过,是悄悄的。
我也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演讲表达这项技能,只要找到一些方法。
1 没有任何技能会自然地慢慢变好
以前我也特别害怕那种正式讲话的场合。
记得硕士面试的时候,中英文的自我介绍明明写了逐字稿还是紧张得要命。口水都干了,整张嘴都紧巴巴的,舌头好像不会动一样,每说一个词语喉咙都很费力。
更糟糕的是,其中有个老师问了一个和房地产政策有关的问题,当时我头就蒙了。
因为完全不懂房地产,搜肠刮肚憋出两三句话,好在三个老师后面自己聊起来这个话题,我侥幸的逃过一劫。
真是典型的关注面很窄、还不懂话术……拜谢让我通过的老师,感谢自己不错的英语。
面试完走出来,整个人口干舌燥,精神紧绷,感觉浑身发凉。跟中暑之后的感觉特别像,晕乎乎。
后面进了业务部工作,更是一半时间都用来说话!(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是逆自己优势的一条路,初生牛犊有点虎。)
有电话会议的时候,总是前一晚在word里列出可能要谈的话题,然后写出来自己的回答。
当时特别崇尚勤能补拙,一切都靠准备。特别害怕第二天在会议现场、主管和客户面前丢脸,答不上来。
工作的前两年,经常纠结的就是这个长长的邮件要怎么写,客户来公司谈项目,有些商务和技术上的问题要怎么沟通。
然后花大量的时间查专业词汇,还专门整理过厦门各个景点的英文介绍。
电脑里专门命名了一个文件夹:工作学习。就是工作里遇到不会的东西单独整理出来,下面设了很多子文件:景点介绍、公司介绍、技术英语、报告格式。
时隔多年,现在想起来也觉得确实是起到了勤能补拙的功效了。
但是,如果早一点用了更好的方法,我想自己现在可以做的更好。尤其是现在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强人太多了。
毕竟,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请不要相信一切慢慢会变好。应该相信的是:没有那么多独一无二的困难,一定有人也有同样的困惑。如果你想掌握一项技能,可以先去看看别人用了什么方法,从中找一些来尝试。
2 增加信息输入
因为是中文系本科毕业,所以总是会遇到朋友和亲戚来问怎么做PPT、怎么写工作汇报、怎么给空降的新领导写报告。
一开始,我也是热心肠,急人之所急,给一堆七七八八的意见,也不管对不对,反正就是授人以鱼。
后来,我的态度就变了,开始提出很多问题:
“你有没有上网查过工作汇报的结构?”
“你们公司别人的工作汇报是什么样的?”
“新领导是什么样的人,他的邮件风格研究过吗?”
“报告时临时一次性的,还是以后固定都要做?”
通过来回几个问答,我知道了求助的紧迫性、对方到底是想要一次免费的捉刀服务还是想学习这个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欲望又有多强。
当需求理清楚之后,我才会开始沟通怎么应对手头的问题。
对于真心想涨本事的小伙伴,在眼下的问题之外,我的意见总是很简单:增加信息输入,主题阅读。
简单粗暴。
增加信息输入,就是在很多渠道都关注和这个技能有关的信息。
举个语言学习的例子。很多人都说想提高自己的英语,那么学习英语的信息输入有哪些呢?
拿出自己的手机,先看一下你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里有多少个是个英语有关的?
检查一下手机桌面有多少个应用是学英语的?如果已经下载了流利说,那么现在配音多少段了呢?
如果你用的是iPhone, 马上打开播客。数一数自己订阅了多少个英语节目?有新闻类吗?有脱口秀吗?
增加输入的渠道还有很多,比如关注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成的输出。
可以是知识型平台:罗辑思维、得到;电子书平台: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等等。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英语邮件写作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观察和模仿身边客户、同事的邮件,看他们如何排版、习惯用哪些词语。
增加信息输入这一步,有一句英语特别合适:OPEN YOUR EYES.
假努力的人总在喊口号,真努力的人总是在观察周围的世界,通过对比找出差距,然后找方法。
3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你要解决的问题,搜索后列出书单,然后广泛阅读,把这些书里的观点和看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融入到你的知识体系里。
当然,一下子读八本、十本,你会觉得负担太重。那也没有关系,先选经典的、推荐指数高的两、三本来阅读。
通过这几本你会发现有很多知识是在你原有的想法之外。秒杀很多 “你以为......”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自己特别好奇的内容,那么就可以围绕这些兴趣点再去调整书单。
主题阅读就等同于OPEN YOUR MIND。这和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是一个意思。
主题阅读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呢?
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与演示能力,2016年我前前后后看了二十几本有关的书,参加了一个2天的演讲工作坊。
也把很多技巧刻意用在了自己平时的工作当中。
没有想到的是,看过的书会返回来找到我。
昨天陪我妈看电视,是真陪,抓耳挠腮。(捂脸,雷人的剧情和努力往台湾偶像剧靠的国产假偶像剧)
妈咪摇到湖南卫视在播一个相亲类节目《为你而来》。
3位女嘉宾带着自己的闺蜜和父母亲友团来参加。
每期一个男嘉宾通过好几轮的侧面互动:闺蜜和亲友团的介绍、短片和问答来确定选哪个女嘉宾。
呃,蒙面交友相亲?
进入闺蜜、父母介绍女嘉宾的环节,真是开始怀疑这是一档拉低人民群众观赏水平的节目吗?
满屏都说美貌、颜值高,连主持人张绍刚都听不下去了。(这是有多直男癌的价值观啊,介绍一个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最美好和值得讲述的点居然是貌美、腿长……)
写到这里,我真想跑题再吐槽200字。
到2号女嘉宾的时候,画风离奇清晰转变了。
顿时心都舒坦了。
她妈妈展示了一张女儿捧着碗自己吃饭的照片,特别小只有几岁的样子。
嘉宾妈妈回忆说女儿特别不容易,因为自己是做设计工作的经常熬夜加班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她女儿很小就开始自己起床穿衣服,拿着碗去单位食堂打饭吃饭,然后她同事都说这孩子太懂事了。
妈妈回忆起来忍不住掉泪了。
全场都跟着动情了。
男嘉宾也很激动,后面主持人问他原因,他讲到自己也是单亲家庭所以特别感同身受。
2号女嘉宾这时候把唯一的一个电话特权用来打给妈妈,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俩人互相安慰鼓励。
(这比另外一个女嘉宾打电话声讨闺蜜抢男嘉宾的场面好看不要太多。)
一个很清晰的因为家庭变故,母女相依为命,勇敢努力互为铠甲的画面夺眶而出,人设太赞。
我也跟着好感动。综合另外两个女嘉宾的情况和现场发挥,大胆猜想最后结尾跑不掉:男嘉宾牵手2号女嘉宾。
结果还真是。当然这可能是节目和个人的设计。
看着这个片段预料到结局的同时,我下意识地脑子里蹦出了好几个演讲表达的关键字:
画面感、讲故事、移情。
是的,有一定的阅读量,再加上刻意练习,就能成为一个入门选手。看节目不再是外行看热闹了,而是知道什么样的演讲设计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现在我听报告的时候,知道别人的演讲哪些信息传递有效,哪些是自嗨没有达到预定效果。会默默数他用了多少个技法:对比、问答、重复、停顿、冲突……(当然,也会数人家有多少个点如果是我要怎么做,做的更好......)
没有积累和思考,就不能融会贯通。
总结一下,学习一个新本领,增加信息输入和主题阅读能帮我们逐步建立知识框架。
碎片化的学习固然有用,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系统化的学习能变成我们自己的独门武器。
职场比起资历更看重实打实的能力。能干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别人知道你能干,学会表达是很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
以上这两个步骤可以帮我们了解演讲和表达是怎么回事儿,自己要提高和关注的具体在哪一方面:逻辑、展现方式、语言语音本身,具体的练习和提高方式很多,后面慢慢写出来。
塑造个人影响力,先要学会表达。大家都是怎样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呢?欢迎评论分享。
最后,送上一句自己非常喜欢的话:时间用在哪里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