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育儿育己,因材施教

姚萍:简易心理学方法改善人际关系的困扰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33人  01109853a82f

育儿育己,因材施教。你好,我是姚萍。每天写一篇文章,分享我的观察和经验。这是124篇文章。

 上篇文章我们说了,如何用间接反转法来处理情绪或者信念。今天我们来看看如何来改善人际关系的困扰?

今天讲的是关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的困扰。心理学家,他把“自我”分为,第一个是躯体的我,我们个人的身体啊,像我们的外貌啊,肉身啊,器官的功能,叫做躯体的我。

第二叫社会的我,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各种的团体,系统里面所承担的角色。比如说我们在家里是一个丈夫,是一个妻子,或者孩子,我们再单位里面可能是个员工或者老板。我们在其他组织里面可能是个社员,可能是一个同学,等等。

第三个就是心理的我,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他的信念,他的理想,他的价值观,他的人生,他认为他自己是什么样的。

围绕这心理我和社会我,就会出现各种样的观念,各种各样的观念就会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引出各种各样的困扰。有的人认为,心理上的我就应该是社会上的我,所以他各种场合本色出演。

因此这类人倾向于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他想要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他觉得最真实才是最好的。记不记得,我们之前文章里面讲过引起情绪困扰的一种信念是“我是对的”。

所以这种人,通常在一些公众场合,公司的场合,他都勇于去表达他自己的意见,也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因此在外人看来,这类人比较自我,比较冲,比较不好打交道。很多时候会讲一些很难听的话,不给人留面子,经常给领导提意见,就是这类人。

当你觉得心理我就是社会我的时候,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引起社会关系的情绪困扰。因为什么是社会我呢?是说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团体当中他都是有社会角色的。既然有所谓的角色,就有所谓的面具。就有所谓的面子。就有所谓的规则。

但是如果你的心理我等同于社会我。你就等同于你在任何场合,没有这个角色没有这个面具,你在每部戏里面演的就只有一个人,演的就只有一种方式,你在你的孩子面前,你在你的伴侣面前,在客户面前,在上司面前,在陌生人面前,在同学面前,所有呈现出来的,表达出来的东西都是高度的一致。

所以这种可能自我可能判断为很正直啊,很真性情啊,有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很多困扰。另外一种是认为这个社会我要比心理我要大很多。包含并且大于心理我。就是别人更重要我自己不重要。我活在别人的认同和赞美声中。

刚才说的是我需要本色出演,第二种是觉得我是怎么样的不重要,我需要屈从于这个社会我,我需要屈从于别人的眼光。别人需要我是什么样的,别需要我乖一点好一点,取悦他们讨好他们。尽可能的谨小慎微。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平衡我们的内在社会属性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是社会上的人,他有社会角色,所以存在着个人空间,群体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不同。所以我们有社会需求,有情感需求,有我们自己的利益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同时去考虑这两种需求。一方面要有办法表达自己,另一方面要能去照顾别人的感受,去满足这社会的属性。

在人际关系的情绪困扰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心理因素或者说心理的源头?

人际关系的情绪困扰是第一大类就是过去在意他人的评价。体现出来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非常渴求对方的接纳,非常渴求和社会我的一致性。

在做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揣测和想法,妄念横飞。揣测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害怕被否定,同时害怕冲突。非常希望能取悦和讨好对方,尤其害怕是对权威和上级的否定和排斥。

因此在他们情绪最常见的委屈、恐惧、焦虑,头脑里面大量的想法,这些人很多时候像个好好先生一样,卑躬屈膝做了很多的让步,但是仍然没有办法获得别人的尊重。在内心同时隐藏很多的愤怒。

在意别人评价在人际关系中导致的情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委屈让步忍让同时很焦虑,会带有愤怒,带有失望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在于你内在的力量不够大。内在存在大量对自己的否定。

一个人当他的内在力量不够的时候,那他怎样去证明自己呢?给自己认同呢?他的来源的唯一的方法是就是通过外界。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够好,那么只有通过外在给于他更多的肯定,接受认同,表扬,鼓励,他才会增加对自己的肯定、认同、表扬、鼓励的信心。

这意味着当我们过份在意他人评价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我们自己,你的内在的这个我是没有力量的。我们很苦苦哀求,想要等到一种授权和肯定。等到一种确定和确认。那个确定和确认,仿佛一个权威在告诉你说:是的,你现在可以被证明是足够好的。你一直在等这个确认。

但是如果你不是从自己的内在的力量,去改变,去修他去改变他,而是通过外在的一些方法。你仍然没有办法彻底的去转化掉,或者讲彻底地去扭转这个局面。你仍然会害怕冲突啊,害怕被否定啊,谨小慎微啊!

很多时候你根本没有办法去做选择,怎么做都害怕被批评,怎么做都有可能失败。那是非常辛苦的。表面上看他是一种在人际关系当中出现了情绪问题,但他的核心是因为你的内在力量不足够,自我对自我的认同不足够。

在以后的文章会详细介绍,如何去增加自己的力量,自我的价值感和资格感。那么我们这里只是简单的提一句,就是要明白一个原则,在所有的心理或者心灵成长里面,自我力量第一原则。

什么是自我力量?就是我们要为自己去-百分之百的责任。我们并不期待与于来自外界的肯定是最重要的。没有人需要为我们负责。我们也不需要去委屈,感觉到我做了很多你没有看见我,没有给我认同。我不需要这个样子,别人不需要为你而负责任。

自我力量第一,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把一种对自我的判断、自我的认同,从外在的导向、外在的肯定,转移到内在的导向、内在的肯定上。这样我们才会有自己有力量。

引起人际关系情绪问题的第二大类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三观不合,难以相容。很难理解对方为什么这个样子啊?

他为什么骗我,为什么说假话?他为什么心口不一啊?他为什么那么小气啊?为什么用这样的表情对待我?他为什么打小报告啊?为什么欺骗我呀?等等。所以你无法理解别人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啊,与别人意见不合。

所以会产生强烈的情绪,觉得说肯定是他出了问题。因为我是对的。因此这一大类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没有办法接受不同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取向太狭窄了。我不允许别人有缺点。同事想要去控制对方,让他们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有些很直率的人在职场里面,尤其会看不起那些,他们所谓溜须拍马的人骑很圆滑的人。他会觉得说你们这么做,你们是投机取巧,你们是出卖自己的良心,你们没有本事。

那些很会搞关系或者讲人际很圆融的人,有时候也会很讨厌这些看上去很直率的人,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缺根心眼。有的人做事风风火火,他就很看不惯那些做事慢悠悠,非常有条理,需要一步一步很严谨的人。

因此有很多人际关系当中有冲突,都是因为你们的观点不同,你们价值观不一样,你们的行为准则不一样而造成的。但是由于一方把持在那个我是对的的观点,所以没有办法去容纳别人的观点。

对那些冲突,看不顺眼,有些矛盾就引起了。针对这一条我们需要明白,在人际情绪问题当中,有一条原则叫做丛林原则。

什么叫丛林原则?你去看那个森林里面森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生物吃草的啊,有的吃肉的,有的在水里游的,有的在岸上。要什么样的都有,有的会飞,有的会爬,有的躲在泥土里面。

这是丛林原则的第一条,在丛林里面,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生存策略。所以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的人。他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而在这个社会的丛林里。这是丛林原则的第一点。

因此你可以明白。无论他的价值观,他的行为风格,他的处事哲学,你喜不喜欢都不要紧。那是由他的经历所造成的。

之前讲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念,这样的行为模式呢?因为我们的童年经历,因为我们的父母潜意识的无意识的言传身教,因为我们在成年当中的习得。因此,每一个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些价值观。他有他自己的原因。

丛林原则的第二条就是,每一个个体的处事哲学都需要被尊重。你可以不喜欢。但是必须要去尊重他的这种处事的哲学。

丛林原则的第三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不需要去干涉对方的样子。你去想一想,你的父母曾经花了很大的时间想要改变你,想让你听话,想让你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想让你变成邻居家的孩子的样子,但都没有成功。

如果你在社会上,在职场上,在你的朋友圈,想去干涉对方,改变对方,其实是非常辛苦和费力的。每个人都有贪嗔痴,每个人都有善良和邪恶,有智慧和愚蠢,都有欲望。

在这个丛林当中,所有的人几乎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可爱的地方,可以相处的地方也有和你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去保持尊重和界限。

我们需要去允许不同。允许怎样的不同呢?我们需要去看见对方的背景。比如说我们是想希望有一个很好关系很融洽的人,这时候你碰到个很强势的人,很掌控的人,你会很紧张。

这时我们可以去看见对方的背景,想象我们可以看见到他的童年的经历。和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的掌控,为什么那么多控制?我们需要去允许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允许他们的存在。在这个社会上有他的位置。同时允许他们不改变。

那么我们怎么把这个原理用成一个方法呢?比如说我有一个很讨厌的人,我觉得他们的处事的方式和他们的道德,他们的价值观我都很讨厌。但是又每天需要面对的,甚至是我们自己的上司,或者是你的公公婆婆。或者是其他的朋友,你必须要见面。

那怎么办呢?大家人都在,你又没法接受他。这边有个很好的一个办法,很简单。

你可以闭上眼睛,就感觉到站在你的面前。有很多跟你三观一致的人,有很多跟你类似的人在这个地球上。你可以想象把你的镜头视野推远,在这个地球上,分布的很多跟你有类似观点的人。

然后你做个深呼吸,再去想象在这个地球上还有更多的,跟你不同的,截然相反的人,有冲突的人,意见不一样的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都和你不同。

所以你可以同时去看着这些和你三关一致的人,看着那些和你三观不和的人。密密麻麻的,在这个城市当中,在这些楼房当中,在这些马路的,穿行当中,各种各样的人。

当你看见他们,你对他们同时说,你们是有理由的,你们都有资格存在在同一个空间。虽然我不喜欢你们,虽然我可以不喜欢你们,但你没有资格存在着。我也有资格存在着。你们和我是一样的平等。并没有哪个更好。

你们有你们自己的经历和原因。形成了你们自己的生存策略,我尊重他。我也有我自己的生存策略,也请你们尊重我。我们是平等的。

然后你可以做个深呼吸,睁开眼睛,也去感受一下。之前你说格格不入的,怨恨的那个人。现在这种感觉是否有减轻?这个就是运用了系统排列的一些原理,NLP的一些原理,做了一个很简单处理,让你能够更加的去接纳那些和你不一致的人。

前面讲了两种人际关系当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的问题,第一个是在意他的评价,第二个三观不合。

人际关系困扰当中出现的第三种,就是缺少自我的界限,没有立场

表现出来有两大类的方向,第一类就是过于的退步忍让,没有办法拒绝别人。别人给你提了怎样的请求,你都没有办法说不。虽然心里很痛苦,但总是很勉强的接受了。像那种好好先生一样。

第二类就是往另外一个方向,他过度的去侵犯去控制别人,想要去操控别人。所以这两种体现出来的都是没有界限。

第一种是让别人过度的进入到你的空间,仿佛你根本没有主权,反正你自己的界限里面,不是你说了算啊,别人只要一开口,那就是他说了算,听他的。

第二种仿佛你可以随意的去进入别人的空间,去要求他去指挥他,去控制他,去操控它。这两种都是缺少自我的界限,没有立场。

针对这一条,我们需要明白,在人际关系当中的情绪的第三条原则就是界限原则。第一就是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界限。我们无法满足其他人的所有的需求。我们没有办法满足所有的人。同样的,对方也没有办法满足你的所有的需求。这条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嗯,有一个同学,他讲他想要去做一些事,但是做这个事以后会得罪一批同事。他感觉很内疚,因为些同事生活工作过的很轻松。他提了这个需求,他的领导会很赏识,但这些同事很辛苦。但如果不做这些事呢,他又觉得他内心又放不下对领导不忠诚。

怎么办呢?其实你就可以把这条界限原则去运用。第一,你不要想要去取悦所有的人,你没有办法去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当你明白你没有办法去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时候,第二,你可以表达或保持这个界限,那就是我做我自己该做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该你们承担的,那是你们的事跟我没有关系。

这样就不会很多时候处在那些纠结里面,处在那些想要去改变别人,想为别人的命运负责里头,那是很辛苦的。在界限原则里面的第三点,就是不要以为别人会了解你。

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待别人会了解我们,尤其是我们的伴侣。尤其是我们在亲密关系里头总觉得,你应该懂我的心思啊,我不高兴你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呀。

但是根据界限的原则,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界限,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也没有办法无条件的满足对方的需求。因此,如果你期待对方能够在你不表达的时候完全的了理解你。那你会引申出大量的情绪的困扰。

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很多的问题都是由此而来。也包括在职场当中,你觉得比如说。你做很多的工作,你觉得说老板应该看见你,认同你,应该表扬你,但其实他并不知道你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又或者你觉得在关系当中,在婚姻当中,你做了很多让步和委屈。你的伴侣应该能够认同这一点,还应该给你很多的补偿。但是他有可能并不是这么想,而且每个人是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在自己的空间和界限里。

界限原则的第四条就是接受对方的不完美。所以我们并不能期待,我们想要去改变每一个人,让他们变成我们一样的样子,我们需要接受这种不完美。

面对界限我们要去表达什么呢?表达第一你是你我是我,这是我的空间,那是你的空间,我们是独立的。我们是相互平等的。我没有办法去操控你,也请你能够尊重我的立场。所以需要相互给予空间。

有很多人很难拒绝别人,别人给你提了要求就很难拒绝。比如说你已经很累了,别人说这个事情帮帮我好不好?你再借我些钱好不好?虽然不想借钱,总是开不了口拒绝。

总觉得好像拒绝了以后,就会伤到一些什么。不管是伤到他的感情,还会伤到你自己的一些形象。仿佛你需要为别人的失望而负责一样。在界限原则里,你需要明白的,你没有办法满足对方所有的条件。因此每个人有自己的界限,为他自己而负责。

所以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你去勇敢的去拒绝。你需要去训练拒绝,怎么去做呢?你说你很想去拒绝别人,但你的内在来又觉得说不出口。

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对方说:很抱歉,那这不是我能够承担的。这也不是我需要承担的。很抱歉,如果让你失望的话,这个失望是你有资格需要去承担的。因为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因为我的行为你感觉到失望的话,让你感觉到愤怒,失望,焦虑的话,我把属于你的情绪交还给你。你可以想象你微微地给他鞠个躬。把属于他的那些焦虑、压力、失望的情绪交换给他。

作为一个个体在他自己的界限里面,他该去承担的。因为你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满意。

这个就是一个简单的处理的方法啊,你闭上眼睛想象着对方。告诉他我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满意,我也不一定能够让您满意,如果你不满意,那个不满意是你自己应该去承担的。

但是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我们会过得非常非常的辛苦。我们会觉得别人的所有的不满我都有责任。因为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他不满了,他伤心了,他失望了,所以这是我的责任。

其实不是这样,这是你把别人的界限和你的界限给搞混了。你需要明白每个人去承担他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成功幸福,这就是界限。

界限的原则在另外方面很好用,那就是怎样去处理和别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说,你的态度是好好的,但是他的情绪很激烈,对你大吼大叫,你有可能会被伤到。或者你希望他尊重你,但是他的那种鄙视,带着那种看不起来对待你。这个时候也可以用界限的原则。

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他在他的空间里面,你在你的空间里面。所以他所有的表现,他的行为,他的情绪背后有他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他自己的经历,那是他的原因。

所以当他把很多的情绪发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面微微的点点头,跟他说这是属于你的情绪,你的模式,我把这些交还给你,我不需要承担这些,那个不是我的,跟我没有关系。

所以你只是通过简单的交还,把他想要投射在你身上的情绪,在你的心里面把这个情绪能量交还回去就可以了。否则当一个人向你发火,把他情绪发在你身上的时候,把那些需求渴望发泄到你身上的时候。把那种依恋发泄的身上的时候。

你可能会觉得说有可能是我出了问题,或者我需要为此而承担负责代价。但是界限原则告诉你,别人的情绪而是他的事情,你不需要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那么在人际的情绪关系里面还有几大原则。刚才讲的是三大原则。我们前面第一个讲的是自我力量第一原则。那就是我们需要去积累自己的内在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事情。第二是丛林原则,每个生物都有它的生存策略,都需要被尊重。

第三个是界限的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我们没有办法无条件的满足对方的期待。他的失望,他的满意,他的不满意,跟我没有关系,属于他。

第四个原则是什么呢?是需求原则需求原则说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都渴望被满足。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我们都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的需求,支持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等。

 

因此每个人都有他的需求。在人际关系当中每个人都有渴望被满足的需求。别说你的老板渴望被尊重,你的同事渴望被赞美,被帮助,普通人渴望被认同,渴望有价值的,亲人渴望被关怀。闺密渴望被陪伴。你的兄弟渴望的是你有义气,能够有担当。

我们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去满足对方的需求。我们需要在人际关系当中去看,对方这样表达他的情绪,他的内在是怎样的需求呢?我在多少程度可以去帮助他,可以去满足他。

第五个原则,那就是效果原则,也就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效果包括什么呢?包括对自己的利益而对自己的身心的影响。所以该放下的要放下。如果有些冲突无法缓和,有些怨恨无法释放。那么哪怕你是对的,对你自己也没有任何的帮助。

因此根据这个效果原则,我们隐引申出来的是什么呢?我们学会去宽恕别人,我们需要去宽恕自己。哪怕别人的确伤害了你,但是你抓的那个恨的不放,但那个恨最终会侵蚀到你。

所以我们在后面的文章里面专门有一讲是讲这个怎样释放这些怨恨的,这样能够宽恕的。同样根据效果原则,我们不再执着于到底什么是对的,我们会去看怎样做更加的有效。怎样做更加能够去达到双方的共赢和目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很大的愤怒的情绪在谈生意,虽然你对这个客户很不满意,你有很大的愤怒的情绪,但是你并不是用的情绪释放出来,去释放它,因为你知道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你需要去调整自己,达到一种更好的状态,更好的一个结果。

因此的效果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会去运用情绪,把它当成一种工具。我们怎么样运用情绪呢?怎么样能够在人际关系当中进入一种更好的情绪状态?怎样能够改善双方的关系呢?

下面来介绍一个很经典的方法叫做空椅子法。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原理就是在不同的人员角色的位置上,去获得新的信息,去补充你的信息。能够更加好的去理解对方,理解对方的价值观。能够去拓展你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去改变双方的关系。

做法也非常的简单,非常实用,大量的人际关系当中例子都可以通过这点来用。那么这个练习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先找两张椅子。那你坐在一张椅子上啊,对方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这个对方坐在另外一个教室,你闭上眼睛想象对方坐在另外张椅子上。

有几个细节,第一个就是你们的眼睛可以互相看见的位置,你闭上眼睛。想象对方坐着,但那个地方不是转过身后脑勺对着你,要不然就没办法沟通。你们是眼睛能够互相看到。

第二你们眼睛的高度基本上是齐平的。有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比如说你想跟你的上司沟通关系,你们关系很僵。所以你在家里面还偷偷的做这个控制法练习。

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有时候你会发现,上司坐的位置很高,你的位置很低。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象,你的椅子边上有个按纽钮,可调节那个高度。让你们两个人尽可能的视线在同一个位置。

为什么呢?因为位置坐的高低。代表了你这个角色,在内在和他的这些差距。如果你们不是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的沟通。有可能你的这个用这个方法的沟通的效果并不会特别好。

那么找两把椅子,想象对方坐在这个椅子上,然后你可以闭上眼睛看见他的面部的姿势表情。做这些你需要放松,找一个安静的空间,不需要被打扰,静心来做。同时注意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举个例子,你想和你的老板来沟通,你闭上眼睛想象他坐在那是什么样子呢?有可能翘的二郎腿,他穿的怎么样?衣服有可能是他的制服西装。当他坐在那时候翘二郎腿,姿势怎么样呢?他有可能懒洋洋的靠在那个椅背上的手。架在这个椅子的扶手上。

头的姿势有可能是前倾或者是后仰,他有可能手托着下巴。他的表情可能是放松或者是严肃的。所以你只是用一种观想的方式想象你看见他。当你看见他的时候,你的内在是怎样的感受?你可以告诉他。虽然不在场,你想像看见他,然后去表达你的想法。

同时要告诉他,你想要改善他的关系,问问他是怎么看的?比如说当你想象你的老板坐在对面,翘着二郎腿靠在椅背上。他的头发可能是中分,那么他的姿势是怎么样?他说话的语气是什么?

然后你跟他说,老板我看见你,我心里觉得非常的委屈。我很难受,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做了很多的事情没有被你认同。

你总是宠爱或者比较偏袒公司里的另外一个员工,我觉得他其实没有我那么认真。而你比较认同于他。现在我很想改善和你的关系啊,你愿意吗?这就是第一步,表达的想法,然后表达你想改善关系。

第二步,就是你站起来站起来走到对方的位置上。然后坐到他的椅子上变成他。所以你要睁开眼睛站起来走到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去,翘起二郎腿,靠在椅背上,用你的手托起你的下巴。

想象你就是那个老板,就是那个发型,就是那个名字。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是这个老板。对面坐的那个人就是你。刚才那个你坐的样子,他有可能是毕恭毕敬的。双膝并拢的手也放在膝盖上,坐在那边。

他告诉你说他很委屈,因为你比较欣赏别的同事。他想改善跟你的关系。所以现在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他。当你看见他这个样子,你可能会说:我觉得你可能的确工作很认真,但是工作有可能不够创新,不够大胆。我有很多的想法,你并没有能够领会到。

我并不觉得你比那个同事更好。但我也很欣赏你的这种细致。我听说你很想改善跟我的关系,我觉得这很好。所以我有一些建议给你。老板可能会跟他讲说,我希望你多跟我来沟通,希望你有什么委屈可以来讲。

这个时候,当你这个角色表达完了以后。你可以问问对方,说当我这样说了以后,你又怎么样的想法?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然后这个老板的角色可以站起来,你甚至可以跳一跳甩一甩,把这个角色能够清理干净,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重新变成自己。所以当你重新变回自己,你把双手放在你的膝盖上面,就像员工一样,老老实实的听着老板在讲。

他说虽然觉得你工作比较细致。但他觉得也并没有你想象的这个样子,让他觉得你有很多的可以改善的地方,也给你提了建议。然后他也问你说当你听到老板这样讲你有怎样的想法?

你可能会说,现在我觉得有点放松了。我也很期待你对我的赏识,我也会多跟你沟通。你对我的工作还有怎样期待和建议呢?所以你就一轮一轮的,这样来回来回来回的去交流和沟通。

然后去看一看。你从这个练习当中去获得了怎样的信息。所以这就是空椅子法。这个方法是非常的简单好用的。细节就是第一,你要尽可能多的用视觉化的方法,声音化的方法,去还原出对方的样子。

第二,当你进入对方的状态的时候,要真的投入到对方的这个角色里面,在他的鞋子里面。就像一个演员一样的。把对方的那种感受能够去表达出来。

第三,你是出于一个改善,你们关系的目的啊,你要告诉她,你想要改善关系,同时问问他的想法和建议。和第四就是双方这种来来回回的角色的互换。来增加更多的信息。

通过这个简单的技巧,你会发现很多你看上去之前存在的委屈怨恨,人际关系当中的冲突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获得很好的缓解和化解。甚至这个和你有冲突的人,有情绪困扰的人,并不需要在场。这就是心理学的神奇之处。

再强调一点,所有的练习回去都要反复的练,反复的练。如果你只是看,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你需要反复的练习,让你去体会新的状态。体会这些情绪的转化。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今日话题:对你触及最深的原则是什么?

如果觉得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转发。

作者简介:姚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育和心理线上学习超过1000小时,拥有高中教师资格。混迹于各种宝妈群7年。热衷于思考和解决各类育儿和亲子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