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个行为都是你的作品,只要作品有价值,你就能变现
几天前,我还一直在愁自己没什么“代表作”,不像学ps的、学画画的、写代码的……他们随随便便都能拿出一张图、一个程序作品。
而我,自从新闻专业毕业后,写过的软文阅读量惨淡,参与过的其他工作好像都一直是与人沟通为主。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没有实体的作品可以展现给别人看。
但在读到《学会成长》中的“作品思维”这一章节后,忽然我就明白了,其实在工作、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作品,“代表作”就是你做的最多,最好的那件事。
以我为例,阅读量惨淡的软文称不上我的“代表作”,但“沟通技巧”可以是我的代表作。
回想每一次跨部门沟通合作越来越顺畅,别人越来越愿意配合我,这是因为我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
01代表作是个人品牌的载体
你想要通过运动练就美好身材,想去找一个健身教练来带你,你一定会选身材很好,人鱼线、马甲线、肌肉充足的教练,因为他们自己的好身材本身就是实力最好的证明。
如果给你一个大腹便便的健身教练,然后告诉你,他带出来的学员都是八块腹肌、翘臀、马甲线……恐怕你也不信,更不会买他的课。
在做个人品牌之前,要刻意留心去积累自己的“代表作”,也就是成功案例。
以我为例,比如我的个人品牌是“职场沟通达人”,那我就要把职场中从沟通不顺畅到沟通迅速解决事情的故事积累好,并且说好这个故事。
而且要有用户案例,也就是用我这套沟通技巧帮助一定的人群在他们的职场中沟通成功的案例。
“作品思维”这一节中,写道:当下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撬动更大的机会和更美好的未来。
应付工作或许是很多职场人的做法,觉得拿多少工资就做多少事。
而作品思维教我们的,是要珍惜每一次工作的机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得最好,当做得最好的事越来越多的时候,你积累的“代表作”就越多,你的个人品牌就越之前,将来撬动更好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02代表作的款式有很多
文章、出书、写歌、写程序……这些可以是代表作。
促成一次合作的方式、成交每一个客户的方式、运营好的社群、提供给别人的正能量……这些也可以是代表作。
只要作品对别人有价值都能称之为代表作。
举个例子,a同学说她只是一个公司小前台,没什么手艺和技能,但公司的同事和领导都很喜欢她,她和谁都能聊,大老板都喜欢站在前台和她聊天。她发现自己有极强的同理心,共情能力,别人和她在一起总能被理解、被安慰、被赞美,得到很多正能量。
a同学的价值就是她的共情能力,她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教人如何拥有同理心”的个人品牌。
03代表作有不完美,迭代就行了
我们不需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才觉得自己有资格做个人品牌。我们高中的化学老师也不是科学家,但他们教高中生冲刺高考化学就绰绰有余了。
有同学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有什么擅长的”,我昨天的文章中分享了“成就事件”梳理法,我觉得这是帮自己最快找回自信,找到能力的一次梳理(可以看下昨天的文章《你的天赋在哪?就在“成就事件”里》),通过这个方法,你就能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
从自己能做的事开始做,比如教别人有逻辑的写一个方案,一个有逻辑的表达方式,一个逻辑严禁的方案……多分享几次,获取用户反馈,以及自己能力提升后,再一次一次做迭代。
最后,我觉得观点说了,道理讲了,读者也看了。这没啥用,要马上付诸行动,就算做错了,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因为只有做了才会犯错,才会纠正,才会越改越好,自己也会越来越有价值。
职场中有一句话,大家都怕犯错,少做就少错,不做就不错。
但不做,不错,就不会成长,就只会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