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书友会人民广场风语阁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2023-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碧彧

春秋时节,在乡村的野外会经常看到一种野花,因为它花期较早,当其它植物尚未萌绿之时,它已经悄然绽放了。

因为它颜色亮丽,所以远远的就能被发现,艳丽的紫色在田野间、山坡上格外醒目。

走到近处,便可看到一整朵花长满了白色的绒毛,紫色的花瓣绽放后外翻,露出里面金黄色的花蕊,漂亮极了。

当花期一过,花瓣脱落后,花枝上会留下一缕缕白绒绒的细毛,像极了一位白发飘飘,仙风道骨的老者,所以,人们送给它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白头翁。

其实,白头翁有很多名字,它又名羊胡子花、老冠花、将军草、大碗花、老翁花、老姑子花、毛姑朵花……

它满身白色的绒毛,密布于茎、叶、花瓣的背面,如满身白羽,仙气飘飘。于光影中透着柔和,让人心生暖意!

关于白头翁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我们知道,晚年的杜甫生活极为凄凉落魄,从它的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便能窥知一二。

一日清晨,杜甫喝下一碗隔夜的剩粥,肚痛难忍,呕吐不止。身无分文的他无钱寻医问药。

这时,茅屋前出现一位白发老翁,老翁见状,便采来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回来,将其煎汤后让他服下,少倾病愈。

杜甫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遂感慨道:“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

因此草头部为白色柔毛,又为表达对白头翁伸手援助的感激之情,于是杜甫将此野草取名为“白头翁”。

的确,这白头翁将它带根采下,可以做为一种药材 。它能够清热解毒,另外还有凉血、利湿和止痢疾的功效。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看来,这生长在乡间,籍籍无名的小小的白头翁却还是真是个宝贝哈。

白头翁确实不是什么名花,又长得比较矮小纤弱,它就生长在山坡荒野和杂草之中,是一种不起眼的野花。

大诗人李白去看望一位农家朋友,路上看见了白头翁,颇有感触,由花及人,不禁感慨万千:

“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我折下一枝对镜自视,它与我衰败的头发如此相似。

那微微的芳香似乎也在讥笑我,我只有把遗恨都付与东风。

诗人借白发翁的讥诮,感叹人生。自己一生仕途坎坷,事业无成,现在已垂垂老矣,头发斑白,就如这白头翁般,美好年华已逝,实在令人痛心。

李白一生素有辅弼王驾、建立勋业之大志,年纪轻轻就自比“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解长风”的大鹏,常常自比谢安、乐毅等名臣。

然而,现实的社会让他理想幻灭,他兜兜转转,最终也没有真正走上仕途。

他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这成了李白一生的遗憾。

这首诗歌作于李白晚年,诗歌风格虽还是以明快为主,但字里行间的那种伤悲与惆怅却已跃然纸上。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唐·李白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诗作于晚年。

诗以野草起兴,写出自己年老鬓衰的境况。 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之中。

本诗由花名生情,从白头翁花联想到诗人自己,发出了人生短促,功业难成的嗟叹。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首联的意思是,我在醉中向农家走去,在荒山野道上一路高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醉,是诗人的一贯风格。“醉入田家去”,起笔自然,显示了李白行云流水之诗风。

“行歌荒野”,则给人以悲怆的韵味,悲怆中又带有几丝惆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颔联的意思是,却看到这青青的草丛中,也有白头翁。

花生草丛,本无可疑,但荒野行歌者竟疑了,并以“亦”字增强疑问的语气,那么,另一个白头翁在哪里?诗人为什么要对花生疑?

折取对明镜,宛将哀鬓同。

颈联的意思是,我折下一枝对镜自视,它与我衰败的头发如此相似。

紧承上句,使人顿悟,另一个白头翁就是诗人自己呀!原来诗人由花及人,想到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宛将衰鬓同”,寥寥五字,不知含有几多辛酸。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尾联的意思是,那微微的芳香似乎也在讥笑我,我只有把遗恨都付与东风。

意为白头翁的芳香似在讥诮白头翁苍老的颜色,花香自然不会嘲笑什么,实在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嘲。“留恨向东风”,使全诗结束在沉重的叹息中。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