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四)透筒子经布
透筒:是织布前的首要工序,就是将拐好浆好的经线缠绕在一个苇子筒筒上,缠绕成“尜”状。需要用到的工具是线轮(乾县读音为lei),线轮是一个小于纺车网轮的用具,也有地方叫做“线予”,是给线的载体。将线绺展开,绕到线轮的网轮上。线筒筒穿于纺线车的筒锭上,先将套架在线轮上的线在透线筒筒上绕几圈,一手扶线,一手摇动纺车,线轮上的线就“透”到透线筒筒上了,直到缠绕成“尜”([gá],①一种儿童玩具,两头尖中间大。亦称“~儿”;②像尜尜的)状即可。
经布:就是把将要架在织布机上的经线按设计配制好。将线筒之线总于一手之中,便扯出了一条落地彩虹。经布的工具有:经板(是一根长长的插有三十多根竹或铁细棍的方椽)、木橛(两根长老橛和短木橛若干)、尺子、铁锤等。在经板两端呈对称轴栽上大小木橛子,木橛子距离经板两端的距离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计算方法,所有木橛的横向间距相加的总长度就是布疋的总丈数。如果要经的布多,可适当调整大老橛与小橛之间的距离。这里面有一个规律,就是一般来说一斤经线(未浆的经线)可织布一丈,按经线斤数算好织布的的长度(丈数),确定两橛之间的距离。
将透好的线筒筒,插在细棍上,再依次抽出经线头。经布的人站在弧形的圆心,将所有筒筒上的线头集中在一起,攥在手中,人与筒阵之间形成放射状。另一只手利用灵活的手指动作给每条经线上上交口,叫做“拾交”,一边拾一边将拾了交的线穿在拾交的手腕上。待各条经线都拾了交,将拾了交的一撮经线拉到老橛处,把“呈破口8字状”的线的交口穿在老橛上,在拉着这一撮经线在老橛与小橛之间绕缠,直到绕完最后一个小橛为止。然后循环往复。乾县人有种说法“像经布呢”说的就是这个,指的是来回穿梭。
这里引用许劲文老师在微信公众号“乾陵文苑”上发布的文章《母亲纺织土布纪实——乾州人事钩沉之二十一》的一段说法:然后,她接过我递给她的32根线头拉长一段,分16根一组打个结,挂在横向第三排的第一根短木橛上,再一只手拿一根空筒拉线,那些经线筒随着她的走动哗啦啦的旋转着倒出线来,到了这一头的第二橛挂线,再到那头第三橛挂线、这头第四橛挂线、那头第五橛挂线,就到了这头的两根老橛前,她用右手大拇指灵巧地在一根线上向下一压一翻,这根线呈交扠绕在大拇指上(这叫拾交)。
依次类推,等32根线都拾了交,她就把这把线套在两根老橛上。再拉着走着依次倒挂回到第一根短木橛,算一个轮回。再依次类推,走着、拉着、挂着又来到两个老橛前,再拾交后套在老橛上……因为“逢交必双”的缘因,所以需要织布的宽度数除以64就是拉线拾交的来往轮回数。我在期间就负责给断线结头和补换备用线筒等。最后,母亲用交棍(是一头用绳接着两根竹棍的工具)顺着两根老橛之间的“交”的两边空隙插下去,再把这一头的两根棍用绳连接起来使“交”固定。再用一根长带子从外边的老橛的内空隙贯穿下去,松松地绑牢。拔掉里边老橛,用它穿着第一个短木橛的经线,把所有的线拐缠到老橛上,直到和交棍合并。然后收拾工具收工。(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乾州蕞娃(刘立军,又名终南鲁人,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