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2 《今日复盘》《认知天性》分享
小时候所有人评价我的学习方法,只有四个字“笨鸟先飞”,笨到什么程度呢?我的学习时间一般都是别人的近两倍之多,很多题目老师同学讲了很多遍,我自己也背了很多遍,还是会忘。
《认知天性》这本书让我看清了一些自己学习的误区。比如反复阅读课本可以提高练习效率、考试不利于记忆……大家认同吗?其实我要告诉大家,这些我们长期根深蒂固的观念,都是错的。
首先是一些我们常见的学习误区:
1)反复阅读课本,集中练习效率高。
实际:反复阅读就是在机械地重复一些东西,这种方法不能真正的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若使用检索式练习,如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因为检索的难度大,反倒更有效。
2)学起来更快、更轻松的效果更好。
实际:对一种知识越熟悉,就越会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阅读的内容。只有当我们学习感到更吃力、头脑在被迫工作时,才能将所学的东西记得更长久,更牢靠。
3)考试不利于记忆。
实际:考试可以强化记忆。考试可以告诉你什么是你掌握的,什么是你没掌握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
4)一次研究一个主题效果比多个要好
实际:一个主题只能引发一个层次的思考,而多样化练习有助于我们提高思维层次,获得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的学习效果。
5)学完考完就没了
实际:对于学习,我们要不停的练习-测验-反思-再测验,从掌握的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和已知联系起来构建一套自己完整的心智模型。
其次,联机阅读选这本《认知天性》作为开始也是在帮我打好认知的基础,给作为职场人士的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
1)检索,阅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以后,先在白纸上使用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写出关键点及关联关系。
2)生成,采用写作的方式,如简书日更,用自己的话将知识点描述出来,同时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关联起来,如举实际的案例。
3)反思,观察别人的阅读方法,如良伟大大说的用一本书的观点去解读另一本书,读出文字等等,不断改进迭代自己的阅读体系。
4)细化,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小伙伴,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