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护法》:电影要如何驾驭复杂深刻的主题

《大护法》的故事是有野心的,它力图通过一个荒诞的、具有象征主义色彩的故事,来传达它复杂而深刻的内涵。观众在观影中以及观影后,都会对其主题内蕴进行思考,这也是《大护法》想要带给观众的观影快感。这是快感吗?当然是。思考是人类的乐趣之一,尤其是思考一些永远得不出答案的问题。
《大护法》中的核心主题,至少是核心主题之一,便是向观众提出了一个终极问题:我们眼中的世界是否是真实的?
此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但因其太过难解,所以一直都有意义。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这个比喻假设人类生来便是居住于洞穴的囚徒,双腿与脖子都被锁链锁住,不能回头,只能看到眼前的墙壁。在囚徒的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有一些人拿着各种人和动物的雕像走来走去。通过火光的映射,墙壁上便出现了这些雕像的影子,因囚徒不能回头,他们便把这些影子当作真实的存在。假设有一天,某个囚徒因为机缘巧合,挣脱了锁链,他回过头发现眼前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以往被看作真实存在的东西只不过是影像。再假设他被带出了洞穴,发现外面有更广阔、更真实的世界。在一定时间内,他的三观一定崩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会逐渐适应与接受外面的世界。他会想要返回洞穴,解救他的那些同伴。但他的同伴因为只能看见眼前的墙壁,只相信自己眼中的事物,所以决不会相信他,只会认为是他脑子不正常。
这个比喻最悲哀的地方在于,那个逃出来的囚徒看到就一定是真实的世界吗?那个阳光普照、鸟语花香的世界会不会是一个更大的洞穴呢?我们对事物的感知与事物的本质是否同一?
《大护法》之所以有点难懂,有点故弄玄虚的样子,正是因为提出了这一人类认识论上的终极问题。花生人的眼睛与嘴巴,我们原以为就是眼睛和嘴巴,看到后来才知道是假的。原以为他们不会说话,没想到也使用人类的语言。一副大boss模样的那个神神秘秘的小花生人,本质竟是一个逗比小家伙。花生人心目中的神仙是装神弄鬼的老头。太子的山水画实际上是裸女。大花生蜕掉外壳后,完全变了一副模样。貌似纯良的小鸣,实则城府颇深,很有野心。影片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无需再举。总之无论是观众,还是片中人物,我们所见的都未必是真实。
花生人“小姜”就像那个逃出洞穴的囚徒,探知了世界的真相,知道了自己是谁、从何而来。但他只是知道了一点点,花生人究竟是什么?蚁后是什么?大护法是什么?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电影都没有给出解答。当然,一部好电影,不需要面面俱到地回答所有问题。但从我的观影体验来看,《大护法》对这一问题的表现力,远不如柏拉图的洞穴比喻精彩。
电影和哲学毕竟不同,哲学论著里洞穴比喻短小精悍,它无需考虑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问题。而电影则不同,想要表现深刻而复杂的主题,是值得鼓励的创作态度,但电影需要通过故事来表现主题。
创作好故事没有定法,但却有规矩。显然《大护法》有点不按套路出牌,这当然不是坏事,总是套路,会令观众审美疲劳,太过依赖套路,也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
跳出套路,会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更能吸引观众,更容易促使观众思考。然而《大护法》做得并不理想,它虽然不是那么模板化,但它自己的叙事方式以及其带来的效果并不理想。矛盾冲突不够明晰,造成主题一定程度的分散。人物塑造不够立体,观众难以共情,以致无法投入其中。
有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便是给主角安排一个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设置大大小小的障碍,通过跨越障碍,主角最后实现理想——大团圆,或是失败——悲剧。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观众很容易移情角色,与主人公一起走完一系列的起承转合,到达终点——结局,造成一种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但《大护法》主角的起始目标在于带回太子,带回太子对主角、对世界有什么关键性意义吗?没说。太子很重要吗?如太子所说,他有很多弟弟,他并不是唯一的、不可或缺的继承人。这个目标的设定就不怎么激动人心。影片的结尾,大护法与太子团聚,目标达成,但最终决战草草收场,接着便戛然而止。
我的批评或许过于苛刻,这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在起承转合的套路上当然可以有所突破。但我们多数人看电影,还是要看故事,我们期待好故事。我们更不会排斥思考,我们很多人是喜欢深刻主题的。但在这方面《大护法》做得也不尽人意,很遗憾,《大护法》也在投机取巧。影片有大量充满哲理性的对白与独白,但基本是浅尝辄止,并未通过人物行动对此深入挖掘,但依然给观众造成一种意蕴深刻、主旨复杂的错觉,但观众只要稍稍回过神来,便会发现,缺乏足够表现力的电影,任其主题多么深刻,都是空洞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文说《大护法》有点故弄玄虚。
象征主义的故事就是这么讨巧,它很容易让受众莫名感觉其意义重大。但它也很有风险,若缺乏具有表现力的形式,观众很快会驱散迷雾,认清其本质不过是一些零碎理念的拙劣堆砌。这类故事也有可能在艺术追求上走偏,陷入为象征而象征的怪圈。
说到这里,我想提到另一部作品《来自新世界》。这是日本作家贵志佑介的小说,已改编为TV动画。其中“化鼠”的设定与“花生人”有部分相似之处。与《大护法》一样,这也是一个幻想故事,然而,《来自新世界》的叙述与人物塑造是非常落实的,它有浪漫主义的外壳,但也具备现实主义的精神,其引人深思的故事又具有象征意义。这应该是《大护法》追求的目标,然而它没有做到,至少是不够完善。
当然,象征型的影片把所有问题都说透了也就没意思了。但关于此类故事的创作,我个人觉得不把话说透固然很重要,但只是第一步,最好表面上看起来是说透了,实际上是话里有话,让受众“从字缝中读出字”。
《大护法》的创作团队表示有制作第二部、第三部的打算,或许在后续的影片中,《大护法》的一些谜团会逐步为观众解开。但其在对主题的挖掘与表现形式的把控方面,如果依然与第一部一样,没有多大进步的话,那么出多少续集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