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C媒体传播实训营 Day4
直播技术及案例分享
杨宜斌
今天的课程非常偏向电视直播的专业技术层面,没有记很多里面的名词解释。
开始讲的时候,用谷歌翻译的机器语音来「替他」介绍,也是一种自我解嘲啦,但真的第一次见这种自我介绍方式。
在电视台,每个人都是分工非常明确的。从前制到后制,职责分得非常细,但同时也有专门管控某一块的人,比如同时管控灯光、音效、摄像工程师的技术指导。
NRCS是中时目前在运转的一套系统,将「采编制播存」糅合到一个可以共享的系统当中。
NRCS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化」,以中央存储为核心,将各种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应对媒体平台众多导致的不同格式需求。
讲课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的一个点就是「重点都在脑子里」。你永远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不能过度依赖机器的帮助,而是用心用脑去做这份工作。
大部分的错误都是 No excuse的,就是不专心。
参观中天电视台
其实主要就是看一下电视台各部门,节目类型的工作方式。大部分是上午讲过的技术的实物见证。
一楼过道装饰参观的时候基本都在拍作业的视频。在抓每个员工工作时的表情。有开心聊天的,有愁眉苦脸的,有在绿板前看起来有点焦躁的,有无所事事的,有玩手机的,有吃饭的。很真实的一种状态,就是这样一群人把新闻变成了自己的生活。
日常
补下昨天的
晚上打卡都好困,总是会漏东西。台湾街边的小石墩上面嵌着各种东西,比如一幅画。
街边石柱社群 团体
很奇怪,现在我们组的组内归属感很强。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团体?
可能就和之前北叔在开会时候分享的,共同经历,隐私性的话题这样。当社群中存在一个比较外放的人,而其它大部分人心理又比较开放的时候真的很容易就能形成一个团体。
那如果不存在那样一个人呢?如果社群中有比较封闭的人呢?这其实才是更多的情况。
中午和蛋蛋讨论打卡的事情,蛋蛋也有说,其实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会不用心地去掩饰自己。打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么能让人更好地打卡?
晚上叔叔发我她的打卡辑。今天大家好多人又打了卡。我真的很喜欢打卡这个机制,打卡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自我梳理和观察别人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欲望,打卡也是所谓的「用户参与内容生成 UGC」的一种,一样可以满足他们发表东西的需求,一样可以帮他们建立个人公众形象,至于程度,于我而言真的是每个人的选择问题。但确实不同话题安排的时间也要考究,听说WeekUP里「你在北辰有没有遇到欣赏的人」这个话题安排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之间,这时候说真话,很难有嘛,大家又怕尴尬,所以肯定没有什么感觉啊。而YES GO的话,把这样的话题安排在毕业典礼前,就真的可以让人产生真实的内容了,甚至可以和毕业典礼产生联动。
第一次抽烟四个人真的好可怕,居然都听过《消失的光年》,在这之前我真的以为我不会遇到一个人也听这个歌的。
当一个看起来很乖乖的女生,拿出烟问你们抽不抽的时候,就知道她已经是比较认可这个团体了。她们三个真的很开放,晚上听她们聊天就知道不少关于「性」的事。
但是路不止一条,并不是非要走看似破格的,猎奇的,关于性的这些路。而怎么能让人在一个社群中打开自己,认可这个社群也一样有很多方式。而这条路上人数众多,同样也反映了精神的匮乏,更关注即时的冲击力。
烟味道真的不好,不会有下次了。但后来听歌突然觉得,哎这个人应该是抽着烟写的这首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