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旅行的姑娘最撩人
她学的是油画专业,因为热爱服装,在大四时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小店,在长安区小有名气;研三毕业前夕,她转掉了自己的原有的工作室,用空闲的时间走了中国很多地方,还去了周边五个国家,在泰国、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经历了两段特别的“艳遇”。毕业后一年,她开了自己新的工作室。如今的她,依旧保持着自己惯有的风格,自然随性,说走就走,且行且歇。
姑娘原名邹丽,但大家都喜欢叫她“野人邹”,或者“邹小姐”,“美丽邹”,她喜欢自我介绍为“邹也”,简单而又如风般自由。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
我们是在野人邹的工作室见到她的,工作室的名字特别有趣,叫“野人邹的羊圈”。一抹红唇,一身张扬而个性的服装,手夹一根香烟。刚进门的时候,她正在专心致志地低头看着什么,甚至连我们的敲门声都没有听见,或许搞艺术的人就是这么专注。
椅子本来是放在桌子下面的,她细心地为我们拉开椅子,桌上早已摆好了玫瑰茶,泡得刚刚好。还有两盘水果,火龙果和甜瓜早已削皮切成小块,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上面插着备好的牙签。一切都是那么地细致,从容而美好。
环顾工作室,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服装,有旗袍,也有很多充满着少数民族风情的衣服,包包,墙边角落里还有一台缝纫机和一个老式的收音机,另一件房子里有许多未裁剪的布料,墙纸是墨绿色的,整个工作室里充满着浓浓的民族风情和艺术气息。
一聊起自己的旅游经历,邹就停不下来。
习惯了一个人的旅游,习惯了青旅和民宿,也习惯了“入乡随俗”,跟当地人打成一片。丰富的旅行经历让她变成了“自来熟”。这样的性格特征也给她带来了诸多的便利:青旅老板会告诉她当地最好吃最好玩的地方,广场大妈会热情地请她去家里做客,同样穷游的青旅小伙伴也成为了她的朋友,这样的情谊甚至还差点叩开爱情的大门,她跟我们讲述起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艳遇”。
在清迈拜县的时候,我在青旅里遇到了来自西班牙的D,他也是第一次来亚洲旅游,我俩的床位挨着。那天我问他旅社里的wifi密码,他带我去前台找到了密码,回到房间里,我们就聊了起来。开始的时候交流还是有点困难的,他的西班牙式英语撞上我的中式英语,不过很快我们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了,聊得很开心。由于他也是自己一个人出来旅游,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我俩就结伴出行。
他很绅士,也很顾及我的感受,每次安排次日出行的时候都会礼貌地征求我的意见。我们一起洗衣服,一起逛街,一起吃饭。
他每天载着我出去玩,晚上一起回到旅舍。后来因为旅舍的环境不太好,我们就商量着换了一个环境好一点儿的标准间,这样的美好日子持续了大约一周多。不过后来还是发生了小摩擦。
有一天我们回到房间,旅舍门的锁子有点问题,我在关门时差点把我俩锁在里面,他突然就生气了,那眼神我至今都忘不了,有些责备,甚至有点凶恶。可能是因为彼此间都比较熟识了,熟识的人之间更容易暴露出这样的问题。那天晚上我真得特别揪心,情绪相当低落,事后才觉得当时真有点小题大做了。我俩中途都有试图想要道歉缓和矛盾,但都未能成功。
第二天,我取消了原计划的同行,分道扬镳,他往南,我继续北上。
泰国之行分开后,我们很快都各自回国。清迈发生的小不愉快也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大家又重新认识了一般,开始了线上的交流联系。我在印度时,他在西班牙,每天我会给他发几张照片,这对正在工作的他来说,简直是折磨。哈哈,于是,斯里兰卡的结伴而行开始列入计划,并很快执行。
相约斯里兰卡,我们在一起呆了二十多天。从朋友到恋人,从恋人到朋友,再到形同陌路。文化差异比我想象的更可怕。没有面对面在一起的时候,隔着时空的爱恋往往更简单幸福,处在一块儿,才会发现矛盾接连不断。最后的不欢而散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令我感到不安和颤栗。
斯里兰卡之行结束后,他固执地放弃不辞辛苦办好的中国签证,放弃买好的机票,放弃了原有的和我一起来中国的计划。我对他的决定感到不解,分开之后也不想再联系他。
直到半年之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又联系了我,为之前的一些行为向我道歉。并且问我何时去西班牙,甚至还想约我去欧洲的其它国家。我知道,亚洲的国家让他没有安全感,而在欧洲,似乎所有人都是他的兄弟姐妹。
西班牙,我一定会去的!我想清楚了,之前矛盾的产生并不是其中某一个人的错,而是我们共同的问题。不管怎样,感谢这份相遇,感谢这份美好的回忆!
旅途中的“艳遇”,有美好,也有痛苦;有开心,也有失落。茫茫人海里,偏偏遇见你,纵使结局只是擦肩而过,也有悸动在心头激起涟漪。
旅行是检验真情的试金石,尤其是友情。邹丽说自己很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出行。你能想象吗?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姑娘,独自行走在陌生的异国他乡,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独自出行又该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她的回答干脆而直接:要有适当的警惕心理,但不要因为警惕而拒绝别人的热情。她给我们讲了自己在新疆时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有次我和两个朋友在喀什的一个茶馆里喝茶,茶馆老板是位老爷爷,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旁边一位维吾尔族的小伙子过老帮我们解围,当起了小翻译,还留下了我的同行伙伴(一位男生)的电话。
第二天小伙子就打电话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想着我们只有一面之缘,我和朋友就拒绝了他的邀请,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他竟然多次打电话邀请我们。
我和朋友不禁有点害怕了,因为在印象里,这边还是比较乱的,他多次邀约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后来我们就商量着先请他吃饭,没想到吃饭的时候他还带了个人,那个人至少有一米八的个头,满身伤疤,吃饭过程中还跟我们谈论着敏感的政治话题。吃饭中途,小伙子说自己有事出去了,留下那个满身伤疤的人和我们在一起,当时真是害怕极了,我和旁边另一个女孩紧紧抓着彼此的手。
吃完饭已经很晚了,他还想邀请我们去吃当地有名的冰棍,我们委婉地拒绝了。结果当然是相安无事,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上演着无尽的怀疑与恐惧。
第二天白天的时候小伙子又邀请我们去他家,这次实在不好拒绝,想着大白天的应该也不会发生什么危险,我和朋友就去了。
没想到,我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招待:一张大长条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吃的,这可是他们逢年过节招待亲戚时才有的待遇啊。家里的人都非常地好客,我们甚至都觉得他们热情地过头了。
回到旅舍,老板告诉我们那是他们那边的待客之道,只是我们看多了冷漠,一时还不习惯这样的热情。
是啊,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坏人,只是我们看多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报道,在内心里设置了抵触的屏障。仔细想想,走在大街上,一个陌生人来到你的面前,想跟你说点什么,你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认真去听他说话的内容,而是在内心判断:这个人是不是骗子?当他的行为言语与你的内心期望不符时,他可能就被你打上了“骗子”的标签。
我们需要警惕,但是不要把警惕作为拒绝他人的屏障,过分的警惕和拒绝只会伤害那些淳朴善良的心。
谈到旅游带给自己的改变,邹说最大的改变就是“信任”,与人的交往更多了,对人的信任度也提高了,不再用狭隘的眼光去评价他人;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做事也更加从容不迫。
从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也看到了随性,看到了从容,更看到了真诚。有句话说的一点儿都没错: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都隐藏在你的气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