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如何提高行测成绩
行测你一定不可能把所有的题目全部搞定,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你要一开始找到你的优势题型,对于你不擅长的模块,在复习的时候投入三成的功力就行了,这样取得高分的可能性才会大。
答题的时候也是这个思路,在自己优势的领域拿到足够多的分,放弃一部分的题目。
五大模块时间分配
1. 常识判断(10分钟)
常识判断是考察咱们自从上学开始到现在,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因此,这一部分只能看大家平时的知识基础和做模拟题时积累的一些题目。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需要在此浪费过多时间。因为每个答案都会给出具体的分析,为什么选?为什么不选?因此我们只需要做完后多看答案,多多积累一些知识,以求在考试中如果遇见这些曾经做过的题,可以把分数拿到手中,让曾经做过的这些题目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 言语理解(30分钟)
言语理解是对我们语言表达综合能力和文字词语基本功底的检验。这一部分大家在做题的时候,除了认真细致以外,选词的题注意多看答案,做对的题也要学会看一下其他三个词语答案,记住另外三个词语答案的词性、意思、用法,积少成多,这样才能迅速增加我们的词汇量,扩容我们的词语储备。
做这一部分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语感,在考试中出现的词语,咱们大部分都能在平时的模拟中遇到。在做另外20道归纳的言语理解时,要找准关键词,例如“说明了什么”“提示我们”“最核心”等等,每个关键词所要求的答案风格并不是一样的。
3. 判断推理(30分钟)
这一部分分成了四个部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除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大家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薄弱项。比如说有些人感到图形推理很棘手,那就再去看看课本,看看自己做错的题,多找些这方面的题集中突击一下,让自己掌握都有哪些比较常见的类型,使自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快的突破。其他三部分亦是如此。
在做这一模块时,要注意做题顺序,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就会事半功倍。每个人在判断推理这一模块的四个部分里面,所擅长的部分都不一样,我们就先做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做自己最有把握的那一部分。这样在做完言语理解有可能懵圈的时候,转做判断推理这一大模块,就能够有一个思维非常清楚的开始,才不至于陷入手忙脚乱中。
4. 资料分析(30分钟)
很多人在面对这个模块时会陷入一个误区,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这个太过麻烦,对这20道题都会有多多少少有些抵触情绪。其实,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行测这五大模块,你会发现资料分析是唯一认真做就能够做出来并且能够做对的部分,而且分值也比较高,但就是有些麻烦。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要让自己沉下心来,让自己不怕麻烦,戒骄戒躁。总而言之一句话,快乐地去做这20道题,让自己享受这个这个计算的过程。
另外,大家在计算时,最好养成一个习惯,同一道题的5道小题,尽量在草稿纸的一个区域来运算,因为很多题的计算可能要用到上面一些题的计算结果,这样就方便我们更快更准地找到这些。
5. 数学运算(20分钟)
当你做一套稍微有些难度的题时,做完前面的四个部分,你会发现可能只剩下十分钟左右来做数学了。因此,我把数学时间列为机动时间,无论剩下多少时间,对于数学都是恰当的。大家都知道,数学这十道题,你全部做完可能需要半个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对,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所以最好把数学放在最后。
这部分题在练习时就只做自己有兴趣的、有把握的,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正确率,而且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感觉做不出来就赶快做下一题。当你做出几道题时,时间就差不多了,就要要“猜”了,“猜”也是一门技术。最好大体上尽量按照这个时间安排来模拟,让自己熟悉这一套时间我们做下来的顺序和时间,养成做题习惯,但更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试卷实际,调整各个部分时间的分配。有些试卷可能题目普遍较长,那么,言语理解就可以适当加一点时间,其它三项亦是如此。唯独数学,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剩下的时间都是数学时间。
下面具体针对各个模块和大家聊一聊
资料分析
这部分题目主要以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出现,考察大家对文字、图表及材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而这一部分往往也因其庞大的阅读量和计算量让小伙伴们望而却步,致使许多人在这一部分得分率并不高,我们必胜公考老师针对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源进行了研究,以便帮助大家找出对策克服恐惧。
1概念理解有障碍
资料分析中材料、文字及图表众多,许多考生由于心理恐惧以及平时缺乏练习而不愿读材料或读不懂材料,致使考试过程中解题效率并不高。特别是一些陌生、不常见的概念足以让考生在阅读中停滞不前,比如“增加值”、“百分点”等。
2材料阅读无技巧
许多人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都喜欢先入为主地看数据,实际上材料当中数据众多,不容易记住,即使记住了在解题过程中也不一定用得上。因此读数据是一个误区;建议大家先阅读问题中的关键名词,并把关键名词在材料中出现的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在做好标记的位置附近快速地找出相应数据,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3速算技巧没掌握
资料分析部分数值大、计算量大,耗费时间。事实上,资料分析部分对考生的考察重点并不是计算能力,而是推理和分析能力。考生们熟练掌握了速算技巧后,在资料分析这一部分会有很大的提分空间。
比如:54321×12.5%/(1+12.5%)可以转换为:54321/9。
4地理位置处劣势
行测试卷中资料分析通常是最后一部分,而我们习惯性的做题顺序是从第一道题开始按顺序往后做。显而易见,按这个顺序做题到最后所剩时间不会太多,做资料分析这部分就会很吃力,从而造成不得不放弃或者做不完的情况。因此,在行测考试中,考生不一定要按照卷面题型排列来依次做题,可以先做自己擅长的题型 ,将难度最高的数量关系放在最后解答 ,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有助于考生提高分数。
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关于片段阅读口诀是:
看好提问,把握目的;精读材料,找到重点。观察选项,排除干扰。
在做题时候,先要观察提问方式,片段阅读根据提问方式会有不同的做法,所以一定要看提问方式。之后看材,区分题干结构,包含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递进、转折、比兴、比较、因果、补充说明等结构类型。接下来确认关键句,关键词,分析找到作者的观点和意图,然后结合选项,应用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读懂题外话(难),有的时候正确答案未必是原文原话,需要在读懂题外话来选择观点。此点比较难,要多注意做题总结。
除此之外,在选项上也有些技巧。大多不选原文的简单复述(注意:如果是关键句的转述,则需要选);基本不选同类;一般不选缺少关键词的选项;绝对不选与题干不符的选项;绝对不选无中生有的选项;尽量不选过于绝对化表述的选项,关注可能化的表述,关注含有应当,不应,需要,不需要等词语的选项;尽量选择全面和完整的表述(对比结构与强调问题除外);二选一的时候,可以采取因果分析和假设倒推的方法。
言语理解关于选词填空口诀:
通读材料,理解倾向;注意标志,判定语境,辨析选项,排除干扰;把握整体,综合评判。
对于选取的片段,首先要获悉作者想表达倾向。作者是赞同还是反对,是认为事情严重还是不重要。这些都有助于排除选项中不符合的。其次是要注意上下文的内在呼应。我们选取的不是通顺的,而是要选取最恰当,最符合作者意图的。在通常都会有一些关联词的提示。之后就需要结合材料做出选择了基础自然是了解词语的意思,但是请记住,词意只是一个基础,使用词语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观点才是关键。通常,我们能根据常见的搭配和词意能排除两个选项,而剩余的两个,我们则需要通过细微的区别去判断。
请注意,选词填空绝对不是选通顺的,而是选恰当的!而言语,必然是连贯的,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观点,这一点尤其重要。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作为公务员考试行测最难,费时最多的题目之一,是我们在考试中最容易放弃的板块但同时数学又是最有技巧性可言的,换句话说,行测中最有可能秒杀的题目就是数学运算部分。行测中数量关系部分绝大多数题目要求每一位考生要在一分钟之内快速解出,没有技巧确实是不行的。在此为考生提出以下技巧:
1解题时整体把握抓住出题人思路
【例1】将A、B、C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2分钟可以灌满;将B、C、D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5分钟可以灌满;将A、D两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20分钟可以灌满。如果将A、B、C、D四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需()分钟可以灌满。
A.25 B.20
C.15 D.10
解析:选择D。此题出题人考的是考生整体把握的能力,A、B、C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2分钟可以灌满,而现在加入D管,帮助A、B、C三个水管放水,因此时间一定低于12分钟,因此此题选D。
2题干信息与选项成比例或倍数关系想倍数,想整除
【例2】一列客车长250米,一列货车长35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5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问两车的速度相差多少?
A.10米/秒 B.15米/秒
C.25米/秒 D.30米/秒
解析:选择A。此题问的是两车的速度相差,因此,做题时找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数据,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而B、C比值正好是5:3,推断分别为客货车速度,而两车速度相差为10米/秒。
3确实没时间要放弃根据奇偶性选与众不同的选项
【例3】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解析:选择D。数学运算如果确实没有时间完成,可根据奇偶性选择与众不同的,此题只有D是奇数,因此大胆推断选择D。
此种方法正确率可达到60%以上。当然,此题可利用鸡免同笼、方程、盈亏思想等方法来解,算出答案确实选D。
4数量关系时钟问题巧应对
【例4】现在时间为4点13分,此时时针与分针成什么角度?
A.30度 B.45度
C.90度 D.120度
解析:选择B。时钟问题如果题干或选项的时间分母为11,提醒考生思考时针与分钟角度差;时间的分母出现13,提醒时针与分钟的角度和。
此题如果在考试时最直接的方法,是带上一块手表直接拨或画图,观察后不难发现角度为45度,当然如果有的题目角度相差不是很大,建议广大考生带上一块手表和量角器,便可解决。
5数量关系选一个出现频率出现最高的
【例5】一个最简真分数m/7,化成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起连续若干位的数字之和等于2011,求m的值。
A.2或6 B.3或5
C.1或4 D.4或6
解析:选择D。此题中,4、6分别出现了两次,大胆推断4、6为正确选项,因为如果此题的3或5为正确先项,只需要计算出3或5的任意一个便可选择,出题人为了增加计算难度,便给出了相关干扰选项。
此题要计算,必须先算出m/7是关于0.142857的循环,一个循环节的加和为27,2011除以27商73,余13,说明73个循环之后,剩下的两位或三位数的加和为13,而4/7,6/7满足题意。
6数量关系根据常识判断代入排除
【例6】传说,古代有个守财奴,临死前留下13颗宝石。嘱咐三个女儿:大女儿可得1/2,二女儿可得1/3,三女儿可得1/4。老人咽气后,三个女儿无论如何也难按遗嘱分配,只好请教舅父。舅父知道了原委后说:“你们父亲的遗嘱不能违背,但也不能将这么珍贵的物品用来陪葬,这事就由我来想办法吧!”果然,舅舅很快就将宝石分好,姐妹三人都如数拿走了应分得的宝石,你知道舅舅是怎么分配的么?
A.6颗,3颗,4颗 B.7颗,2颗,4颗
C.6颗,5颗,4颗 D.6颗,4颗,3颗
解析:选择D。此题最大的难点在于题干比较长,考生在一分钟之内把题读下来也就差不多了,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在读数学运算时,直接读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数据部分的相关内容。
此题,因为大女儿可得1/2,二女儿可得1/3,三女儿可得1/4,三个女儿因排名前后而一个比一个多,而C项总和不等于13。因此选择D。
7数量关系数字敏感解不定方程
【例7】甲组同学每人分28个核桃,乙组同学每人分30个核桃,丙组同学每人分31个核桃,三组同学共有核桃总数365个。问:三个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A、11 B、12
C、13 D、14
解析:选择B。此题如果根据题意,列出不定方程,28X+30Y+31Z=365,再通过整除、代入、尾数等方法,解出答案选择B。
但是如果广大考生对数字敏感,此题可变为:平月每月28天,小月每月30天,大月每月31天,一年365天,问一年共有多少个月?如果出题人这样问,那所有人相信都能很快解出答案。
8数量关系极限特值的运用
【例8】一条船顺水而下用时t1,逆流而上用时t2,则当水速增大时,t1+t2如何变化?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解析:选择A。提醒广大考生朋友,在行测的考试中,像C、D这样的选项,在90%以上的题目中都是不会选择。
此题我们可使用特值求解,而最好的特值便是极限,假设某天的水流速度无限大,以至于船永远都回不去了,而之前是一个有限大的时间,之后是一个无限大的时间,因此时间变大。
所以做数学问题一定要懂技巧!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模块在行测一直占据着较大比重,如何能把这一模块做好做精也就成了大家在公考路上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一模块的难度体现在三个方面:
1.考点原理陌生:对必须掌握的逻辑原理不能信手拈来,举例来说“并非所有人都必然热爱小动物=有的人可能不热爱小动物”这样的等价互换语句有些考生显然是需要费时费力去思考的;
2.思维方向不当:通常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只能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能够正确地分析全部公考题目的,多数公考题目需要严谨的逻辑自洽;
3.大脑疲劳:公考中,行测的答题时间为两个小时,而判断推理模块通常位于试卷的后半部分,同学们的大脑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后难免会出现疲劳,最直接的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这将使你不能正确地进行逻辑思维判断。
因此,需要考生学会、掌握判断推理的所有考点,转变习惯性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锻炼脑力,下面是为大家总结的判断推理知识点,实在是有点多。
一、逻辑判断
1逻辑判断之翻译推理:
充分条件命题:前推后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后推前
逆否命题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性结论
递推公式:A→B,B→C 可以得到 A→C
联言命题: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选言命题:全假为假,一真为真
摩根定律:去括号,分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否定肯定式: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一肢,肯定一肢
模态命题: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
平行结构:只对比推理过程,不关注推理对错
2逻辑判断之真假推理:
解题技巧:找关系,看其余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3逻辑判断之分析推理:
优先排除法;最大信息法;确定信息优先;假设条件法;选项代入法。
4逻辑判断之归纳推理:
话题一致原则:偷换话题、无由猜测、夸大事实;
从弱原则;整体优先原则。
5逻辑判断之原因解释:
题干中找冲突,选项中看解释。
6逻辑判断之加强论证:
加强论点;加强论据;建立联系;补充前提。
7逻辑判断之削弱论证:
削弱论点;削弱论据;切断联系;否定前提。
二、图形推理
1图形推理之位置类:
当图形“组成相同”的时候,考虑位置规律。位置规律常见的有移动、旋转和翻转。目前而言的命题趋势是:(1)单独考查,难度较大;(2)与其他考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平移:方向、方式、步数
旋转:方向、度数
翻转:翻转轴(判定旋转与翻转的方法:时针法)
静态位置
2图形推理之样式类:
当图形的组成上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时候,可以考虑样式类的规律,这时候关注的是“相同部分”以及“不同部分”的去留问题。目前而言样式规律通常是和位置规律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
遍历:缺啥补啥
运算:加减同异
3图形推理之属性类:
当图形之间彼此的组成上没有共性,但属性上呈现出一致性或其他规律性的时候,可考虑“属性”规律。属性与结构一样,都是从整体上进行考虑的。
对称性: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方向、数量)
曲直性
封闭性
连接性:点连接与线连接
4图形推理之数量类:
当图形的组成上没有共性的时候,一般从整体上观察其结构与属性。如果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则要数数了。至于可数的对象,主要包含“点、线、角、面、素”五个方面,数完之后的规律,无非就是常见的数字规律了。
数字规律:等差、常数、周期等
点:交点、顶点、切点、端点、实心点
线:直线、曲线、文字笔画、图形一笔画和多笔画
角:角的个数、角的度数
面:封闭区域的个数、面积
素:个数、种类、部分数
5图形推理之功能信息:
功能信息主要有功能点、功能线和功能箭头等等,我们一直在强调图形推理考查我们的是图形思维,要把所给出的题目都看成是图形来思考,但是新出现的功能信息考点不一样,它往往是从图形的实际意义去出发。
功能点
功能线
功能箭头
6图形推理之空间重构类:
特征面;
向对面;
相邻面:时针法、点定位、坐标法;
空间重组;
三视图;
剖面图。
三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之外延关系:
全同关系;种属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交叉关系。
2类比推理之物涵关系:
必然和或然关系;充分和必要关系;对应和组成关系。
3类比推理之词涵关系:
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象征关系; 褒贬关系:主谓关系;谓宾关系;主宾关系。
四定义判断
1定义判断之关键词法:
主体;客体;限定词;行为;属。
2定义判断之合取定义 析取定义:
合取定义:各个要件之间“合而取之,缺一不可”
析取定义:各个要件之间“选而取之,数者择一”
常识
最后说到常识,常识要怎么学怎么准备?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常识和言语、判断、数量不太一样,这是一个考平时积累的过程。下面是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心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关注生活,用心积累
常识判断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自然、人文等多个领域。文科类考生在这一块是占优势的。这源于文科生对于这些常识接触得比较多,并且具有文科生的思维方式,这一方式理科生可以学习一下。就是在看到一个现象事件的同时,将这件事对应某一知识领域,对其进行思维发散。
比如,近年清宫剧很火,那么我们在看剧的时候,就可以针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扩散:《康熙大帝》中有一段视频很火,其中康熙在乾清宫升起了“正大光明”的匾额。我们可以想到这是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的结合。
例: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明镜高悬——贡院
B.万世师表——关帝庙
C.还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宫
这是2012年的国考真题,就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2. 举个例子,破解难题
常识判断中有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题型,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法律部分。面对这些题目,一方面本身对基础的概念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非该专业相关的考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还是比较困难,那么怎么办呢?蒙吗?其实举个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理解这些题目。
例: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这道是2011年的国考真题,在常识判断中属于难度较大的了。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货币升值指的是一国的货币对外币价值的上升。
下面就可以举例子了:以人民币对美元为例,原来7元兑1美元,升值后6元兑7美元。那么出口商赚了相同数量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少了,不利于出口。中国公民到美国旅游,同样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多了,有利于出境旅游。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短期套利的热钱会流入。因此本题选D。
3.排除绝对,提高比例
如果要问什么方法是做选择题的“神兵利器”,毫无疑问——排除法。无论是什么题型,除了刚好撞到你“枪口”上了,都或多或少能用到排除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
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
B.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
D.我国已与周边所有的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选项B中有一个绝对形容词“唯一”,D项也有“所有”,所以这两项基本可以排除了。这样准确率就提高到了50%,剩余的选项就可以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分析,选择C项。
排除法特别适用于对题目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如果选项中出现过于极端、绝对的词语,往往可以排除此选项。
4.善于总结,学会复习
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总结,常识这种零散的特点要求我们要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复习。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以笔记的方式。每一个方面的知识用一个笔记,总结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把试相似和相通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比如在做题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京剧的知识,那么相应的就得把重一些著名的戏剧剧种都整理一下。中国地方戏有哪些,代表作品是什么等。
实在在考试中有不会做的题把经典口诀拿出来:三长一短就选短、三短一长就选长、两长两短就选B、参差不齐C无敌,开开玩笑,还是要认真复习才能得高分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