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补遗学习笔记一百三十
第二卷 能入人心脾者,便是佳诗
六十七.文字奇妙
【原话】壬子春,余在杭州,钱塘曹江庐明府以小照属题。卷中诗甚多,余独爱吴嵩梁一首。询之,云是西江高才生也。癸丑春,王葑亭给谏书来云:“有诗人吴某南来,索书为介。”余大喜,扫榻以待。又迟半年,始从扬州来,人果倜傥。读所著作,以未窥前豹为恨。忽于除夕前七日五鼓,梦兰雪来,诵其旧句,数联俱超妙,而以《不寐》一联为稍逊。言未终,惺惺欲醒,而佳句亦沉沉渐忘。余亦惊怖,如健步捕亡人,苦相捉留,而竟冥然逝矣。仅记《不寐》云:“不倒喜传丹诀好,将衰愁见圣人难。”晨起录出,觉二句未尝不佳,而终不如前所诵之超超元箸也,为闷闷者久之。因思人海寻针,针非不在海底也,然而不可寻矣;探汤求雪,雪非不在汤中也,然而不可求矣。天仙化人之句,未尝不在人心也。然而兰雪不能知,我亦不能再梦矣。文字之奇,一至于此。
[译文]壬子年春天,我在杭州时,钱塘的曹江庐明府以一幅小照请人题诗。卷中的题诗很多,我只喜爱吴嵩梁写的一首诗。我一打听,说他是西江的高才生。癸丑年春天,王葑亭写信来说:“有一位姓吴的诗人从南面来,想索要一些书保存。”
我大喜过望,打扫庭院准备接待他。又过了半年,他才从扬州来;为人果然倜傥。我阅读了他的诗作,但由于没能从整体上欣赏他的诗而感到悔恨。我忽然在除夕前七天的五鼓夜中,梦见兰雪前来,向我读了吴嵩梁以前的旧作,几副对联都非常绝妙,其中以《不寐》这副对联稍为逊色一些。兰雪的话还没说完,我睡眼惺忪就要醒来,但梦中所说的那些佳句也将渐渐淡忘了。我也十分害怕,就如同是在健步如飞地追捕逃亡者,苦苦追寻,但那梦竟冥然逝去了。我仅仅还记得《不寐》中说:“在没有倒下死去前为传授良丹妙诀而高兴,将要衰老时又为难以见到圣人而发愁。”
我早晨起床后把这副对联记录下来,忽觉这二句未尝不好,但最终还是比不上前面几副对联那么绝妙高明,我为此很长时间闷闷不乐。因为想起到大海中寻针,针并非不在海底,但却无法寻找到;在热汤中寻雪,雪并非不在热汤水中,但也无法寻找到。天仙们点化凡人的诗句,未尝不能长存人心。但是兰雪不知道这件事,我也不能再做同样的梦了。文字的奇妙,竟到了如此地步。
[笔记] 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录了一个“文字奇妙”的故事。
壬子春,余在杭州,钱塘曹江庐明府以小照属题。
卷中诗甚多,余独爱吴嵩梁一首。
询之,云是西江高才生也。
癸丑春,王葑亭给谏书来云:“有诗人吴某南来,索书为介。”
余大喜,扫榻以待。
又迟半年,始从扬州来,人果倜傥。
读所著作,以未窥前豹为恨。
忽于除夕前七日五鼓,梦兰雪来,诵其旧句,数联俱超妙,而以《不寐》一联为稍逊。
言未终,惺惺欲醒,而佳句亦沉沉渐忘。
余亦惊怖,如健步捕亡人,苦相捉留,而竟冥然逝矣。
仅记《不寐》云:“不倒喜传丹诀好,将衰愁见圣人难。”
晨起录出,觉二句未尝不佳,而终不如前所诵之超超元箸也,为闷闷者久之。
因思人海寻针,针非不在海底也,然而不可寻矣;探汤求雪,雪非不在汤中也,然而不可求矣。
天仙化人之句,未尝不在人心也。
然而兰雪不能知,我亦不能再梦矣。
文字之奇,一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