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59剩下的人生,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奇特的一生》读书
(2018年12月18日--20日,阅读150’,读书笔记122’,合计272’)
《奇特的一生》中的柳比歇夫
1、柳比歇夫葬礼上,大家的致辞千差万别。
“…他在哲学上知识渊博,所以能就物种起源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数学家的禀赋决定了他的世界观。”
“…他的精力过于分散。他本来应该集中搞分类学,不该驰心旁骛于哲学问题。”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是集中精力、富有创造精神、有明确目标的样板,他一生贯彻始终…”
“…他是个唯理主义者!”
“…唯物主义者!”
“…幻想家,往往迷途忘返,是个直觉主义者!”
作者“没有料到会来那么多人,特别是青年”,“ 教授们、博士们、大学生们、记者们、历史学家们、生物学家们…最多是数学家,因为就是在数学系开的会---爱到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第一次纪念会。”
“他们同柳比歇夫是多年之交,对他的著述也了解有加,但每个人都只是介绍了他们所了解的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是活力主义者便是实证主义者,再不然是唯心主义者。”“一些人认为他是生物学家,另一些人说他是搞科学史的,也有人认为他是昆虫学家,还有人说他是搞哲学的…”
“反正是旁门左道。”
“今天,他的一些离经叛道的见解已升到有争议的等级,一些有争议的见解已升到无可争议的等级。对于他的学术声望乃至荣誉,大可不必担心。”
2、柳比歇夫一生做到了什么?
“他生年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 (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业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A4纸张四号字一页约500字,累计为625万字。本书16.7万字,折合37.4本书。)
“他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骚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学、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的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
“谁一旦同柳比歇夫接触过,总是愿意再去找他。”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业,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这一生的奇特性和神秘性就在于,柳比歇夫把一生中的特殊现象看成自然现象,也许这确实是自然的理性生活。”
3、柳比歇夫是如何做到的?
“1918年,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那会儿,他已经提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他的文件都编了号,装订成册,好几十、好几百本。学术通信、事务信函、生物学、数学、社会学的教案,日记,论文,手稿,他的回忆录,他妻子奥尔珈·彼得罗夫娜·奥尔里茨卡娅(她花了好多力气整理这些文档)的回忆录,笔记本,札记,学术报告,照片,书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年代,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
(每天时间图片)
“1937年 1840小时 (每年工作时间统计)
1938年 1420小时
1939年 1362小时
1940年 1560小时
1941年 1342小时
1942年 1346小时
1943年 1612小时”
“儿子的死,他伤心了很多年。”
因为经过严谨研究后,将害虫带来的损失认定由10%将为2%。为此,受到防止害虫部门领导和某些集体农庄的回击—最高学术委员会差点取消他的博士学位。
“大部分著作没能在他生前出版。”
“他提出的目标确确实实是当务之急。”
4、柳比歇夫的重要原则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
“随时随地地运用‘时间下脚料’”
“凡读过的、看到的、听见的,他都必定要去设法领悟。”
“热爱自己的事业。”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的很多,10小时左右;
5、被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简朴生活:超过最低必需品限度的东西,他都不要。”“只要保持安静和摆脱紧张任务就是了。”“糟糕的是,除了他本人,他最亲近的人和心爱的人,也不得不用他一起付出代价。”“年轻时,柳比歇夫生活条件很优越(他父亲从商,柳比歇夫从商履历较好但还是选择了科学事业),到了老年,他只领一份微薄的养老金。”
“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定自己的时间适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