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启发—怎样的职业才是一份好的职业?

2019-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从晓就驴
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启发—怎样的职业才是一份好的职业?

这个周六拜访了一位从未谋面的新朋友。

未曾谋面就对她充满了好奇:她是我们青年社群的一位“超龄”会员,退休教师。其次是我的家乡人。依稀读过一些她的文字,厚重苍茫,感觉格局很大…

突然的拥抱

约了晚上七点在咖啡馆见面,她六点四十分就到了。

我们几乎是第一眼就认出了彼此,赵老师给了我一个温暖而热情的拥抱…

朴实亲切的乡音让我有种与亲人失散团聚的感动。

好记性”养成记

赵老师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小县城里。从小家境贫寒,九岁被送到亲戚家帮忙照顾小婴儿。过了没多久,父母亲还是觉得心里不安,说什么也要将她接回来,送去上学。

由于家里穷,交不起书本费,赵老师上学以后一直没有书看。她为了不耽误功课,就在课间翻阅老师和同学的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尽全力记住所有的知识。

用功和努力,都让启蒙老师看在眼里,经常在班里夸奖她是“好记性”。大段大段的毛主席语录,她背起来丝毫不差,快速轻松。

这种正向的引导和鼓励,让赵老师直至今日都感慨万千:正向激励,让她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得到了极大地发挥,也让她深深记住了这种感觉和动力,并积极传递在后来的教育工作中。

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启发—怎样的职业才是一份好的职业?

我的班里没有差生

学校毕业后,赵老师在村里当上了数学老师。

她说前几年有一次出行,意外遇到一个她都记不清是哪一届的学生。学生见到她兴奋异常,讲起了当初自己受益最大的一件事。

赵老师代课的时候,除了正常的作业外,还要求孩子们额外自选五道题。题目难度自己定,当天课业压力不大就可以选应用题,活动太多也可以做速算题…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只做完五道题,还要把这五道题清清楚楚地讲给身边的人。

这个方法不只令学生自己受益良多,现在还成为家里小朋友学习的“独门法宝”。

谈到这里,我感同身受,积极回应:

我们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一门知识?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学过-教过-用过。学过意味着输入,教过意味着输出,用过意味着实践过。

就像很多人问我你看了那么多书,是怎么都记得住的?答案很简单,看书,也就是输入是很容易遗忘的。我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这本书讲什么,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还会主动链接,这种方法叫做-让知识穿过身体。

赵老师说: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就是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教会一种学习方法远胜于教会一百道题。

赵老师从村办学校的数学老师渐渐成长为大队辅导员,校长;从自治区级优秀辅导员,到团中央授予的教育创新奖…

大大小小的荣誉背后都是上班第一天的初心在支撑-“我的班上没有差生”。

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启发—怎样的职业才是一份好的职业?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2003年开始,随着大学“精英教育”转型“大众教育”,各大院校开始加入扩招。很多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压力,焦急的家长和毕业生纷纷来找公认的教育专家-赵老师,寻出路。

大家的重托,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位小学校长开始操心起帮大学毕业的孩子们找工作的事。

赵老师利用假期的时间,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职业培训教育发展的潜力。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在靠谱的职业教育培训渠道中,造就了从业能力,顺利进入理想的岗位。

赵老师的家中经常是左边,一拨又一拨来感谢的毕业生,右边是一拨又一拨来找她吐露焦虑,希望得到心灵安慰和指引的迷惘中的孩子们…

2017年退休之后,赵老师被学校返聘,继续在教育行业发光发热。

说到这里,赵老师说她发了一个大愿:现在就想保持身体健康,我现在六十岁,我希望在未来的三十年,在老家办一所“公益学堂”:

场地已经找好了,主要帮助那些家境贫困,父母没时间或没能力辅导功课的孩子们,教会他们阅读,陪他们写作业,一起背古诗词,争取有一天可以一起去参加“诗词大会”。

教育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要做终身的教育活动家。

下午听到著名儿童眼科专家于刚的分享,他说好的职业可以得到快速的工作反馈和长久的情感反馈。

在终身职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好的职业可以让人持续成长,不断获得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而好的职业,就如同好的感情,它终将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