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友广场想法

施主,老衲已没有执念

2025-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彭斋

用文字记录人间百态。

——彭斋

【一】

永宁九年,那年的冬天,来得出奇早。

九月底,雪花就零零洒洒飘落,气温都没反应过来,人们尚穿着单衫。

午后太阳懒洋洋的,似乎也不理解雪花来这么早干什么。

人们都说,宫里的静妃娘娘,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

崇安寺与皇城遥遥相望,晨钟惊醒山中雀,云团缭绕。

这日早课,小沙弥忘尘因不小心打了个哈欠,被大师兄忘痴惩戒,手登时红了。

大师兄素来严厉,功课也很认真。

可不知为何,他越用功,师父就对他越无奈。

师父总说,大师兄不会久留,迟早会离开崇安寺。

下一刻,殿外有客至,抖落簌簌飘雪,轻唤师兄俗名:“书华。”

师兄的戒尺,滑落在蒲团垫上,一同掉落的,还有他素来的镇定自若。

忘尘瞧见,师兄眼眶红了。

不知道师兄同那人说了些什么,只知道临走时,师兄笑着送走故人:“施主,老衲已没有执念。”

师兄惯会开玩笑,不过双十年华,偏喜欢趁师父不在时,拔高自己的身价。

那人摇摇头,“红尘过客,处处是执念。”

不久,宫中传信,静妃娘娘殁了,要请寺里进宫为其念经超度。

师兄变得不爱笑了。

因为师父不准他进宫。

最后甚至为了凑足人数,让忘尘也跟去。

仍旧不许大师兄去。

忘尘不明白。

不过是皇宫死了位娘娘,同他们有何干系?

再说谁去超度不都是去,为何偏偏不准大师兄去?

忘尘觉得,大师兄不笑的时候,心里下着雨。

他想起大师兄来崇安寺那日,玉冠束发,身姿卓然,生来副贵气凌人的模样。

师父问大师兄:“此番剃度,前尘往事皆休,可悔?”

大师兄跪在蒲团上,摇摇头:“弟子,不悔。”

当时忘尘就知道,大师兄对佛祖撒了慌。

大师兄心里,藏着太多秘密。

【二】

那是忘尘第一次进宫。

跟在二师兄后,亦步亦趋,生怕不小心犯了错,就再也出不去了。

二师兄常说,皇宫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没人真的愿意进去。

这话吓得忘尘心惊肉跳。

一众僧侣到了已故静妃的宫殿,昼夜诵经。

到午时,大家能轮换着休息。

忘尘十分紧张,不断回忆着大师兄交代的细节。

瞧见一株桃树,穿过长廊,会看见一汪池塘,池塘后有座假山。走进假山,在靠近东北角的地方,藏着一个物件。

大师兄几乎是跪求,只说若忘尘能将东西带出来,他要什么都答应。

忘尘叹了口气,仗着自己身量小,东躲西藏,还真找到了那个地方。

桃树。

长廊。

池塘。

没有池塘,只有一片花圃。

听宫人说,静妃娘娘曾欲跳下去,被圣人知晓,才下令填埋。

倒确实有假山。

忘尘悄悄过去,蹲在地上挖了半天,一无所获。

“你是找这个?”

忘尘回头,瞧见一个锦衣少年,手中玉佩晃呀晃。

“可以给我么?”

“你是谁?”

“你又是谁?”

二人僵持间,诵经声又起。

忘尘得回去了。

瞧着少年手中的玉佩,忘尘只能放弃。

罢了,回去给大师兄说明情况,他也会理解自己的。

忘尘在宫里一共待了七天。

超度法会结束后,他们就得回崇安寺。

这期间,他再未见到那少年,还有那枚玉佩。

也许,是大师兄和那玉佩没缘分吧。

离开皇宫时,忘尘回头,深觉这偌大皇宫,竟像一座密不透风的鸟笼。

知道事情经过,大师兄只问了一个问题:“那孩子,眉间可有痣?”

我想了想,肯定点点头。

大师兄又哭又笑,极是吓人。

我赶紧去找二师兄。

二师兄赶来,给了我一块糖,让我去外头守着,千万别被人发现了。

是的。

于出家人而言。

爱恨嗔痴,皆是罪过。

大师兄怎么能哭呢?

忘尘打来了崇安寺,从未哭过。

师父不准。

可那晚发生的事,还是被师父发现了。

他要赶大师兄走。

众师弟都去劝,没用。

师父只说,大师兄尘缘未了,此番还俗,也是为了他好。

忘尘不明白。

到底什么才算真的为别人好。

大师兄是被他家人送来崇安寺的,又被师父赶走了。

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如何。

大师兄走后,再没人给忘尘讲山海经的故事。

【三】

十年后,忘尘也成了大师兄,开始带师弟们做功课。

听闻秦王起兵谋反,十万大军逼至皇城。

忘尘一夜未眠。

遥望灯火通明的皇宫,莫名想起大师兄。

也不知道,这些年,大师兄都去哪儿了?

三日后,新皇即位,大赦天下。

又过了月余,新皇同太子来崇安寺礼佛。

忘尘负责在山下迎接,瞧见新皇模样时,感慨万千。

昔日总爱说没有执念的大师兄,到底还是心中执念难平,再入红尘。

旁边的太子,眉眼间有颗痣。

“多年不见,你可还记得我呀?”太子腰间,坠着当年那枚玉佩。

一切,都已分明。

忘尘想起多年前,前来拜访大师兄的那人所言,当真如此。

红尘过客,皆是执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