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
有种想刷手机的冲动,原因是内心有困惑,看着有些孩子不好好学,或者不会,具体来说是我没有驾驭这种情况的能力,心中有些恐慌。不如把他们抽离出来,具体化。
回顾以往的辉煌,碎片化时间是个关键,作业的质量是个关键,一些学生是个更关键,少说废话直接让学生掌握知识,借助于讲台培养自己的能力是关键。突然生出一个好主意:给孩子分习题,上台讲解,我只针对关键地方提升和总结。课上优秀学生讲,课下抽查学生讲。
做了两个数学题,又不想做了,脑子里立即呈现不想做的想法,而且想刷手机。不如站起来换一下功,或者看一会书。实际是换了一套试卷还接着做,这样一种学习的态度怎么会学不好,我唯一的动力就是回家可以给女儿讲,而且最近发展区内的成功也给了我无形的推动。
借助于这一原理,调整自我的教学方式。每天坚持让女儿给我讲或者共同讨论一个题,让她在行动中获得成就感,同样在班级教学中让孩子们当场讲题,其他孩子认真听,及时提出问题,做个英语学习中的啄木鸟。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一书中,雷夫提到“以口述方式批改模拟考分数,等于带领孩子们预演考场上的独立思考过程。”我可以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清晰的看到他们知识的缺口,同时也看到孩子们考试过程中的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这样的能力将成为他们人生魅力的一部分。”儿子一边洗脚一边看书
今天给他们买了五十多元的零食,买东西不考虑钱的感觉真好。老公说50多元也不算多。
满足孩子们提的合理要求,听从他们的声音。平常我们对待他人都是太理性,而对待自己往往很感性。
比如如果自己今天很想吃外卖虽然也知道外卖对身体不好,但是还会爽快一把。如果孩子们今天想吃辣片儿,就会很理性的告诉孩子们,对身体不好,不能吃之类的。此时孩子的要求也不是为了想损坏自己的身体,而是和大人一样的情感。但是他不具备像大人一样可以任意购物的能力。
当孩子鼓起勇气能够向我们表达这样一种他自己也认为不合理的要求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把握良好的沟通契机。当我们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