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3什么样的屋境就有什么样的心境
很早就想写写这个主题,但一直未动笔。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写出了我的心里话,引起我的共鸣。文中列出四个场景,让我心中一震,介绍的是人们看过一则公益片,片中描述了这样四对父母——
第一对:爸爸看书,妈妈收拾屋子,偶尔四目相对,眼里都充满了爱意。
第二对: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餐,偶尔互相夹菜,彼此有说有笑。
第三对:站在樱花树下约会,旁边放着一个婴儿车,一家人其乐融融。
第四对:两人激烈地争吵,房间凌乱不堪,生活一地鸡毛。
可以想象,前三对父母流露出的是温馨与和谐。而第四对父母流露出的是一种紧张忐忑不安的心境。
孩子小时候,模仿能力最强。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对孩子影响也不好,书包乱放,书本破损,作业本凌乱不堪,常常丢三落四,做事没有计划。
“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如果从小培养孩子自己收拾房间的习惯,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主动且有条理地做事。所以我们家长就应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定期清洁了。
家是修养身心的港湾,劳累一天的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就是为了放松身心享受家的温暖与安宁。所以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才能让我们在推开家门的瞬间洗去工作中的烦闷与疲倦,开始与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杂乱无章的事物会让我们心神不宁,当我们发觉生活不知何时开始变得一团糟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好好收拾一下自己的房间。学会定期大扫除,才能告别凌乱的房间,享受生活的乐趣,唤醒对新生活的向往。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正是培养他(她)动手能力的关键期,不要沉浸在焦虑中,去做手头能做的事情。比如早晨起床主动把被子叠放整齐,学会收拾文具,学习折叠衣服,并根据季节或服装样式分门别类做一次整理。
带着孩子每月或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该扔的扔,能捐的捐,清理杂物,让房间焕然一新,心情也能豁然开朗。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和家人一起收拾房间,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来一次惬意的远足,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气十足,才对得起这一生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