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文物那些事儿

春联

2023-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待发生
春联“肇始”

在博物馆内这块展板上,记载的是曾经被称为历史上第一幅春联。但根据最新研究,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在此我也想表达一个观点,万事万物不要以静止的状态观察,时光流逝,凡事也在不断变化。

本期我们以这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契机,讲讲春联的一些事儿。

春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过年的重要习俗。

1、春联是怎么来的呢?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一般读作“shēn shū”)、“郁垒”(一般读作“yù lǜ ”)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另一种说法是说春联源自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东汉以后,形成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强化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古代对于贴年画和贴春联,有个专用名词叫“封印”,不论是挂桃符、贴年画和春联,皆有操作的规矩。“封印”,是指封闭已经扫除干净,清理整洁的内在场态,让邪气妖氛不能再进入家中。 “封”,是封闭、阻隔之义; “印”,则是标示于显隐两境,已经封起来了。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如何作春联?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为了阅读工仗,春联还强调平仄关系,也就是上下联平仄要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也有例外,如毛泽东截王勃句创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门户贴的春联还有个横联。这种是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幅。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

3、如何贴春联?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虽然春联的传统要求比较复杂,但是随着时代进步,迎合当代人群的新式“春联”登场,也展示了现代人对文化的翻新塑造。比如:

新颖春联1 新颖春联2 新颖春联3

小生认为,一个时代有适应它本身的文化特征,是参照前人的文化衍生出来的产物,此时留存下来的印记,又何尝不会被后人奉为圭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