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之英美租界
2017-07-16 本文已影响168人
哆啦Aa有梦
最近这几周,我参加了两次City Walk,分别去了法租界和外滩(公共租界)。这两次微旅行不仅仅让我亲手触摸到了许多有名的历史建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建筑,了解了它们背后隐藏的历史与故事,同时对上海这座城市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所以,想写一篇文章,通过总结的形式,记录与回顾一下这些建筑与历史。
1、上海租界的起源
上海租界地图
-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商人带家眷在上海居住、贸易,准许英国政府在上海派驻领事、管事官“专理商贾事宜”。
- 1843年,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来沪。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开埠建立上海英租界,这样可以将英国人以及中国人隔开,以求永久相安(另一种说法是,巴富尔当时跟上海人混住在一起,而上海人对外国人很好奇,每天像参观动物园一样“窥视”巴富尔的日常生活。巴富尔由于受不了这种打扰,决定另辟新地,用于建立英国人居住区---来自领队小岩)。巴富尔经过同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达成辟设上海英租界协议。由此,成为了上海百年租界的一个起点。
- 1848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已在苏州河北岸租地造屋,并于上海道台吴健彰交涉后,虹口地区也被划作了美商居留地,美租界从而形成
- 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并成为英美公共租界
- 1899年,英美租界在又一次大面积扩张后,为防止其他各国再要求开辟租界,经中英双方协定,公共租界改称国际公共租界,意为无论何国籍人均可享受居住租界的权利。
2、英美租界的建筑与其背后的历史
白渡桥:在说白渡桥之前,先介绍一下威尔斯桥。美租界开辟后,苏州河两岸(将苏州河以南成为英租界,将苏州河以北成为美租界)来往日益增多,英商韦尔斯见有利可图,便修建了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威尔斯桥。威尔斯桥修成后,向过桥中国人收费,车辆加倍,洋人过桥,分文不收。后来由于威尔斯桥年久失修,加上名声不好,于是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花园桥(因靠近外滩公园)。由于花园桥是一座不收费的桥,沪语称为白渡。于是,花园桥又被称为白渡桥。
下面是白渡桥夜晚的景象。晚上,很多人在这里拍婚纱照;行人也络绎不绝。
image.png
理查饭店外景
- 理查饭店: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当时上海开埠只有三年时间。英国商人阿斯脱豪夫·礼查在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之间、今金陵东路外滩附近,兴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旅馆,名为Richard's Hotel and Restaurant(礼查饭店)。这是上海最早的一所现代化旅馆。在19世纪后期,礼查饭店经常是中国最早接受现代事物的场所:1867年,该店在上海最早使用煤气;1882年7月,在此安装中国首批的电灯,曾引来好奇参观的人潮;1883年,这里成为全上海最早使用自来水的地方。
历史上很多名人入住过理查饭店:辛普特-格兰特(美国第18任总统)1897年入住410房间;罗素(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1920年入住310房间;爱因斯坦1922年入住304房间;卓别林1936年入住404房间。
徒步的时候,跟小伙伴一起顶着保安的压力,很侥幸地到里面走马观花了一下。地板走上去“咯吱咯吱”的,再加上是在晚上,在这种古建筑里行走还是有点吓人的,大体转了一下就跑了。
我们的领队小岩同学曾在里面居住过,下面是他拍的照片。据他回忆,房间内保留了当时装饰风格,比如壁炉。
划船总会
- 划船总会:1905年,划船总会在苏州河路76号船室处设立泳池,是上海第一座室内游泳池。建国后,这座泳池改称黄浦区游泳池,对外开放。后被拆除,现在只剩下一个大门。地上白色部分是泳道,现在已经长满了草。
上海大厦
- 百老汇大厦: 由于位于百老汇路顶端而得名(今大名路),1951年改名为上海大厦.现在上海大厦是一家五星级酒店.1943年,李士群(《色戒》中易先生的原型)在百老汇大厦被人下毒谋杀。
圆明园路夜景 英国领事馆 新天安教堂
- 圆明园路:现在圆明园路已被开辟成了步行街,属于外滩源区域中洛克·外滩源项目的一部分。这条路上有很多有名的建筑,如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兰心大楼、新天安堂等等。
以上大概是就是这次City Walk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