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巢湖文海心理

无为而治下的害怕心理

2023-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臻知夏

文 /臻知夏

图/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

你有害怕、不安、恐惧的情绪吗?

我有。

人之凡子,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惧在某一阶段某一时间或会出现,有些人仅仅只是一闪而过,而有些人会因害怕亦或恐惧的情绪一直延续,而成了惯性的身之存在。

害怕不仅仅只是在人的身上给予体现,在动物界亦是如此。

某个角落里小猫懒洋洋地躺在地上,你向它们走近,它立时机灵地跑得无影,逃离了那个在它们看来不安全的地方。

防御对抗危险,本能地由内生发。

害怕的原因很多,过程或轻或重,有的人因厌学而不愿上学;有的人因害怕某种带毛的物品而拒绝穿戴或饮食该属性的东西;有些人或是对于不想见到的事物或是不愿进行尝试的工作时,他们或本能地回避,或心生厌恶,产生不适的生理反应。

我们说这种让其感到不安的情绪有保护自我的作用,当然严重者亦会有伤害身心的影响。

转移注意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地缓解或是治愈恐惧心理。

当然注意力的深度应是自我特别感兴趣或是有志于能够完成的一些事情,它们能够在其内心促发其积极的动力。当带有强烈的劲头认真对待且长期保持注意力的阶段之下,会将那些困扰的害怕、不安情绪慢慢地消解。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当在某个方面过多关注时,原有特别在意的不良情绪亦会不知不觉地减少。这仿佛是用可欢喜之物替代厌恶之物的做法。

“无为而治”,用在该状态下好像合情合理,早期的儒家思想亦有关于此番论说。

有时我们特别关注或是在意的某人、某事,倾注特别的心力,希其能够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而那些不经意的不管、放手,将心力朝向另一个需要在意的完善上,结果却发现长久以来的”顽疾”竟不治而愈了。

“无心插柳枊成荫”,原来治愈仅仅只需轻松地放下,多看看别处的风景。

当然,害怕、恐惧的情绪有时在自我的想像和重复架构下,会越来越被其放在不可动摇的位置上,任凭再如何转移注意力也是无法。

那就让害怕置于害怕之中。

当多次被突入怕的情境之下,其害怕的强度从高到低,或降至瓦解,有些人或有可能自愈。

害怕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正常反应,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待我们去开启、去确认、去完善,带着不安去体验生活,又从生活的周围圈去看待世界、认知社会。

原有的不安又变成了心安,当安全为心内促其了稳固的桥梁,那些不安的元素早就被后续的安全给占满。

当不安来临,不要觉得它是特别不好的事,想想引发它的缘由,想想是否是由自我意识构建的图像所扩大,想想是否有其它的途径改变滞于固有情绪而前行的方式。

当化作另一种突破的力量,当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种别样经历后,也许你早已忘记了那个时常困扰你的不良情绪。

自愈有时很快,不易察觉,好像那只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