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之书信
先给父母、兄姐写了封报平安的信,再给家乡那些仍在独木桥上苦苦挣扎的同学写上一封鼓励的信,我就陆续收到了全国各地同学们的来信了。
来而无往非礼也。一来二去,遥远的时空仿佛成了自由飞翔的天地。信鸽划破长空,笛声阵阵传情。书信一笔一划勾勒着多彩的世界,也一页一页捻动了平静的生活。
学校东门口的收发室,是午饭后最热闹的一个地方。一格一格的信箱,收藏着同学们的期待和寄托。收到信的人喜形于色,空手而归的怅然若失。
我写信,通常先打一遍草稿,逐字逐句修改几遍后,才开始在信纸上誊写。重要的信件,我会在手上留下一份底稿。
课堂上、晚自习和寝室里,都留下了我奋笔疾书的身影。每月初,我会买足一个月所需的饭票与邮票,这样既解决了温饱问题,又保证了精神享受。即便如此,生活费晚来几天,我依然会有断顿的时候。同学之间腾挪粮草,就仿佛现在做生意拆借资金是常有的事。
对于室友而言,宿舍里的每一封来信都是公开的。即使信中有了秘密,他一个人也架不住众人地围观起哄,紧绷的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有的同学把信折叠成小“工艺品”邮寄给远方的朋友。我曾收到过信鸽形状的来信。启封之后的惊喜,是无以言表的幸福感觉。令人尴尬的是,我手忙脚乱地拆解了半天竟也无法安然地打开信件。
院报编辑处设在校办工厂内,与宿舍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我写了几首小诗,却没有勇气把稿件直接送过去,而像投稿外地报刊一样把它装在信封里寄走了。领稿费时,编辑人员说:“你怎么不自己过来呢?我还以为是毕业的校友投稿呢……”
大学期间,我延续了高中时期的“创作”热情,时不时就收到了地方小报邮寄来的稿费领取通知单。这着实让我在同学们面前火了一把,并有了“诗人”和“教授”(叫瘦)的雅称。
与我通信最多的女生是高中同学苗丽。她当时就读于焦作大学中文系文秘专业。共同的文学爱好,让我们有分享不完的创作感受。苗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细微的情绪反应,并用独特的文字予以表达。为完成此文,我翻阅了大学日记,找到了她当年的几首诗作。
让我飘过
我是一朵
飘离了故乡的柳絮
那么请让我
让我飘过这儿美丽的荷塘
—— 因为,如果
我被你的泪水沾湿
便今生将不能再飞回
而落入此处
怎样慢慢一池的
惆怅……
摇
我摇着撸
唱着古老的情歌
从早霞到晚霞
摇得
太阳初升
白帆点点
海鸥啾啾
依然摇不到你的海湾
海升起 落下
你竟然忘了
苦海中为你唱歌的女人
为了鼓励我写作,苗丽把自己修完的教课书邮寄了过来。我不得不硬下头皮,一头扎进了“之乎者也”的汪洋大海里。我辜负了苗丽同学的厚望,这些书,我读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把它们与梦想一起放到了床头。
我所有的信件都放在宿舍里的一个小木箱里。厚厚几打信件,女生来信占绝大部分。杨水利是一只好奇的山羊,他以种种借口从我手里拿走钥匙,偷偷欣赏和他一样青春的文字。
我有一封没有发出去的求爱信,居然让他“淘”到了。他心惊肉跳地看完后,随手不知把信塞到哪里去了。四处寻觅未果,我只得接受了现实,但只要一看到杨水利那一副嬉皮笑脸、玩世不恭的样子,就想照脸上狠狠打他一巴掌。
大学毕业后,近百封信跟着我回到了家乡。
我和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那天,她下班后,在我的小屋子里翻阅信件。那封早已迷失了的求爱信,居然在秋的眼皮底下又粉墨登场了。
秋发怒了。她在两页情书反面给我留了言,又把它一撕两半。最后三个字,她用尽了全力,笔锋贯穿了信纸!
——我 恨 你!
2017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