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丢掉你最善于做的一件事情
请先丢掉你最善于做的一件事情
——有感于《国史大纲》的成就过程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8月28日,受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授函指定,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三校一路南迁。直至1938年4月2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电令,综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本部设在当时昆明的云南师范学院,并于4月19日在蒙自设立西南联大办事处。
也就是这个4月中的几个夜晚,西南联大一个年轻的国文老师和一个年逾四十的历史学教授有过几次恳切的长谈。然后历史学教授滞留蒙自,自当年5月开始,对自己手头的历史讲稿进行重修。因频有空袭警报,蒙自与昆明摆下的书桌已不得安宁,历史学教授更不得平复心情,不得不迁移寓居宜良县北山岩泉寺,专心修稿。一年半之后,终于1939年9月,捧出一本不朽巨著,超900页,逾50万言。这本不朽史学巨著就是《国史大纲》,那位历史学教授就是钱穆,之前另一位国文老师乃是陈梦家。
钱穆1895年生于江苏无锡,6岁入私塾,13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1年,16岁的钱穆因辛亥革命被迫辍学,并开始在无锡秦家渠三兼小学任教。1922年转赴厦门集美学校任中学教师,后辗转任教于无锡苏州中学及师范学校之间。1930年,仅中学肄业的钱穆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而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分别授课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1933年,钱穆成为北大讲授中国通史课程第一人,结束了北大此前一个历史学老师只讲授断代史的历史。
1938年,正是华夏危难之际,一个有情怀的国文老师和一个有情怀的历史学教授的几次恳切长谈,让历史学教授钱穆肩负起民族危难时刻的文化担当,写就了《国史大纲》。
一个中学肄业的历史学教授,一个摆不下安静书桌的年代,一个资料和纸笔双匮乏的条件,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竟然成就了一本《国史大纲》,填补了国内通史大纲的空白。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没人称其为作家。而恰恰是写作成就了《国史大纲》,也实现了一个历史学家的情怀。
说到践行写作练习,有人说我底子差,但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学历高于中学肄业;有人说我没时间,但我相信大多数人每天都有在一张安静的书桌前坐30分钟的时间……
为否定自己找借口,是每个人最善于做的事情。如果你想践行写作,那就请从先丢掉借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