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想法

《亲爱的安德烈》|02.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沟通,在于彼此刮目相看时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185人  蓝天下的耕耘者
《亲爱的安德烈》|02.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沟通,在于彼此刮目相看时

在《亲爱的安德烈》书中,在那三十六封书信前,龙应台和安德烈写了两篇小文章:讲述这一对平等交流沟通到让无数人羡慕的母子,在彼此最开始沟通时的困难与初衷,约定书信沟通的原因与方法,值得我们为人父母或将来为人父母的我们去细细品读。

《亲爱的安德烈》|02.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沟通,在于彼此刮目相看时

龙妈妈在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十四岁。当她结束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重新有时间过日子的时候,安已经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184公分高,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了,站在面前,已有些陌生感了。这一切,突然间让龙妈妈不知道怎样去和儿子交流沟通了。

龙妈妈说:“我极不适应——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

安德烈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

仿佛突然间,作为一名母亲,不知道怎样去和儿子交流;作为一个儿子,也不知道怎样和妈妈好好说话了。

面对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龙应台不再认识的一个人。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那样做……通通不再是龙妈妈熟悉的样子。一夜之间,一无所知。

一个在德国,一个在香港,电话中的对话,只能这样:

你好吗?

好啊。

学校如何?

没问题。

……

《亲爱的安德烈》|02.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沟通,在于彼此刮目相看时

多像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与我们的对话,妈妈想问的东西很多不知道怎样问,儿子动不动就觉得父母烦,除了“嗯”就是“好”、“我知道了”……

龙妈妈有句话概括的很对:“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所以她决心:失去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要人生成熟的安德烈,认识这个人。

于是有了三年的书信沟通,有了这本书。

反思我们生活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沟通总是问题,见面总是冷淡,明明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却一再因为缺乏沟通看着甚至于比同学朋友更疏远。

《亲爱的安德烈》|02.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沟通,在于彼此刮目相看时

多少父母总是把子女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即使已经成年,有了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而一味指教。

多少父母本身就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理念,盲目认为:他是我的孩子,他就该听我的,我还能害了他?

殊不知,孩子也要独立成长的空间,也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们一天天长大,面对的却是十年如一日的教育理念,总是把他们管的太死,温室里的花朵,纵使培育得再鲜艳,终究缺乏野花的芬芳与灵性,也无法经历社会的风雨。

在保证安全成长的基础上,何不放孩子自由飞翔?

安德烈通过书信与龙妈妈沟通,母亲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儿子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他们所有沟通,都建立在龙妈妈对儿子刮目相看、彼此人格平等的基础上。

母亲可以讲自己十八岁的经历与成长,让安德烈知道了解母亲以前的生活和故事;儿子讲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龙应台更是宽容地去理解儿子的生活而不是动辄用自己的视野去指教甚至于指责。何其不易。

母子两个可以敞开心扉地谈彼此对国家概念的看法、谈对道德的想法、谈不同文化的感受,甚至于谈性、谈摇滚、谈流行文化。平等交谈而不相互指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榜样。

当然了,父母与子女要更好地交流还有一点必不可少:共同语言。

很多父母觉得与孩子缺乏话题可讲,却从不去走进孩子的生活,不去看孩子看的书,不去走孩子走的路,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想当然地去以自己的思想代替孩子的思想,以自己的逻辑去代替孩子的逻辑。

所以,请每位父母俯下身子,每个子女站直身体,彼此平等交流,每天都对彼此刮目相看,不要用昨天的旧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新问题。

愿天底下最亲的父母子女不要因为缺乏沟通而丧失了爱和亲情的体验。

愿每对父子都如兄弟、每对母女都如姐妹、每对父女(母子)都如情侣般温暖交流、平等沟通。

愿每对父母子女都可以如多年老友般一杯清茶谈人生。

《亲爱的安德烈》|02.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沟通,在于彼此刮目相看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