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图书归还角的秘密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秦未眠

          本文共2232字,阅读约需5分钟

我喜欢借图书归还角的书。

确切地说,除了书架,归还角是我在图书馆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归还角一般在图书馆的入口处,必经之路。

每次进图书馆,虽说不总是目的明确地投奔到那,但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往那靠拢。

其实归还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都是一些别人借过归还来的书,一摞摞堆放在一起。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借的书一半多是从归还角挑的。

并不全是我本来想要借的书,我居然依然乐此不疲地驻足良久。

我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这一切背后的动机和解释。

为什么我会热衷于看别人看过的书,借别人借过的书?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经验主义。

这是现在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一个现象,经验肆意蔓延,久而自成主义。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抑或是中性词,但是其中的是非好坏,还是值得探讨。

我浏览了自己上半年的借书记录,出乎我意料的是,将近一成半的书属于成功学,鸡汤学,方法论的范畴,其中还不包括电子书。

除了专业课的书籍资料和文学类书籍占比八成,成功学的书居然独占半壁江山。

这说明了什么,惭愧的是,我开始有了急功近利的毛病。

当然不是说市面上正流行的成功学,鸡汤学和方法论一无是处,我只是在感叹自己居然花了将近两成的时间在阅读同一类书籍,而这些书籍并没有真正解决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是什么?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困扰,如果不是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光速式普及,我想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人担忧自己不够上进,不够自律,不够优秀

而这就是此类书籍畅销火爆的心理原因之一。

之所以说这些书籍大行其道,只要看看书店的畅销书书架和最显眼的位置摆的是什么便一目了然。

有需求就会有供应,这是经济规律,也是自然规律。

从侧面反映的社会现实,就是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向往成功,而所能想到的获取成功的途径方法,主要就是获取经验。

无论是草根逆袭还是天生奇才,人们总是可以在这些成功人士身上挖掘到所谓的成功人生的成功方法。

熊培云说过,现在社会被三种东西充斥着:性自由,消费主义,成功学。

前两者都是对身体和物质的欲望,而成功学是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欲望

成功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发明,它很好地帮助人类社会不断进化,进化得更快,从个体的层面推动整体的发展,这也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大壮举。

见微知著。

正如我总是下意识地停留在图书归还角,一本本地查看,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有些时候,我甚至能发现自己很早就想看的书,只是一直没有刻意去找而已。

除了借鉴别人的经验,还说明了一个事实,我在碰运气

大多时候,我是在图书归还角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书,更多时候我总是失意而归,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每次来图书馆依然热情高涨地一本一本地查看。

因为这是一个速成的捷径,我无需从杂志书籍网络找到自己想看的书,我只需在归还角看一眼书的标题就可以找到,即使我总是十有八九找不到,但是我总是抱着侥幸。

欲望,经验,侥幸。

这三者相互关联,交织成人们对于自身发展焦虑迷茫的大网。

因为渴望速成,渴望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开始从经验中寻求方法寻求所谓的捷径,并且抱着侥幸心理。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到:

期望速成,从基本的层面上来看,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另外一个期望速成的原因,也是浮躁的根源,是不懂得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因而才那么不现实地希望有个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达成目标、完成任务、获得解脱。

渴望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总是不现实地抱着侥幸心理,急于摆脱现状,这就是成功学如此风靡的原因。

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而另外一方面又是自我满意度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

人的欲望是无尽的,只是这个时代放大了人性的渴望。一个人的渴望激发了一群人的渴望,一个社会的渴望,一个时代的渴望

再回到借书这个话题,我潜意识希望得到别人看书的经验,抱着侥幸心理碰到自己想看的书,而业余时间看的书又基本是成功学方法论。

其实也很能理解,这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无法适应,自然选择学说自然奏效。

但无论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生而为人,不必过分追求,懈怠,一切都要讲究平衡。

唯有永衡方能永恒。

我最喜欢的一个词就是平衡。它蕴含了一种在各个层面都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了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写到,疯子是在另一个层面达到均衡的人。

在这个纷扰的时代里,也许平衡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平衡自己的思想,平衡自己的情绪,平衡自己的行为,一切都是为了平衡自己的生活。

套用一句烂大街的话,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

如果是以前,我会觉得这句话无非是卖弄标新立异的口号。

但是现在我开始认识到,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只能自己掌控。

经验学并非无用,欲望也没有错,但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这是大忌。

借鉴别人的经验固然可以增长规避可避免错误的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人生上的建议。

我个人很喜欢看人物类传记,透过他们的一生,可以看见无数本来看不到的生活,通过他们一生经历的讲述,受益匪浅,也会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

但是,我要讲的是,平衡

不是一味地效仿盲从,也不是一味地批判驳斥,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权衡,尽力做到平衡。

培根曾说: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无论身处何方,遇见什么人,做何事,都要讲究平衡,才能完整明晰地掌控你的生活。

后话:关于借书的事情,我还是喜欢经常去归还角转转,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有人跟我对书有一样的品味。这才是邂逅的最美丽的借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