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3大流程,6个技巧
一切能力的获得,都要求你会学习。
学了太多,但从未学习过“学习”本身。
学习的3大流程,6个技巧,构建你的学习力。
学习的流程输入
1、保持专注,只学当下有用的
明星八卦、标题党、淘宝促销,每天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在极力的吸引者你的注意力。你不自觉的,就会掉入到它设置的圈套中,不能自拔。漫天杂乱的信息垃圾,会占用你大脑的带宽,信息超载导致运行不畅。
有意识的远离信息垃圾,给大脑减负,它才会去装有用的信息。提到“有用”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是真正有用的。
我每天学英语、学心理学,学企业经营,这些都有用啊。是的,这些的确都有用,但对你当下是否有用呢?学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必然是腾不出时间学习另外一个东西。而往往另外这个东西,却是你目前最迫切需要的。
只学当下有用的知识,一来,提升你的学习效率,学了立刻能用,形成正反馈。二来,提高时间效能,提升投入产出比。
2、利用碎片时间,收集知识碎片
在一线城市工作,住所离公司一个小时车程,都是非常正常的。每天来回差不多2小时。如果这2小时,能利用起来是可以看很多少书的。不妨你计算一下,一个正常人每分钟的阅读量大概在500字左右,2小时的阅读量达到6万字。1本书10万字算不薄了,也能2天读完。可多少人一个月都未必能看完一本。
利用碎片时间,读你这个领域的书籍,1天、2天看不到效果,但一年下来,你会有巨大的提升。其实你付出了很多吗?没有,无非就是把通勤路上的时间,等车等人的时间利用起来了而已。
一个人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还有8小时你自由支配的时间,哪怕你加班,你每天多余的时间也远远不止2小时。
内化
1、构建知识体系
解决完输入,其次就是要对你输入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了。知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彼此依附,通过迁移、佐证、互补进行融合,交织成网。
输入的大量知识,你需要有个框架,把它们固定住。就像建房子一样,先有地基框架,然后再把散落在地的砖块,垒成墙。
先有框架,再根据框架去输入。还是先大量输入,归纳总结出框架。这个是可以交替进行的,你可以先借助前人总结的框架,把看到的文章或者书籍依附到这个框架下,随着你输入的知识量越来越多,你再调整优化它的框架体系,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知识的运用
学到的知识,你要运用出来,或者观察别人是用了哪点。
古典在得到讲了一个坡道理论,坡道简单来讲就是,演讲开始的时候,你需要一个坡道,让人进入“听”的状态。
一旦有了,这个知识点,以后你在听演讲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讲,原来他是在建坡道。这个过程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应用联系起来,加深你的理解。
李叫兽『90后百度副总裁』每学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会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它的想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
类似的方法也出现在李倩『青山资本董事总经理』的成长经历中,她谈到:比如这个书里面谈到了“名人背书”或者企业的品牌资产评估,我就拿着跟我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去对,我觉得能对上,那我就信了。
输出
1、最小化产品,迭代思维
最小化产品输出:知识变为技能是需要操练的。你学ps技巧,学完了立刻输出一张P的图片。你学文案写作,看到几个文案写作的技巧,你就可以尝试者用这几个技巧输出一篇文案。这张图片或这篇文案就是你的最小化产品,它可能不完美但它完整。
知识不断的操练,会带来能力的提升,从1.0版本到3.0版本,进化出惊艳的作品。废品、赝品最后到精品。
还有一种非常好的输出方式,就是写,看完书,输出一篇读后感。在文章编写的过程就是你对书解码然后重新编码的过程,打通知识阻塞。
我平常遇到好的文章或者课程,会有意识的拿一张A4纸,用自己的话默写一遍它的结构。把零散的知识碎片通过关键词关联起来存储在我的大脑里。若旁边有人,我可以拿这张A4纸跟对方分享一遍,教的过程会加深印象,把自己讲明白了。
以教促学也称费曼技巧是我目前运用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写文章发到网络平台上,其实也是以教为学,目前我非常熟悉且能运用的知识,往往是我曾写过的。
2、体系化输出
不少人,会刻意去追求爆款文章,什么类型的文章,容易引发传播,我就写什么。写的内容,五花八门,这其实非常不利于你打造个人品牌。因为读者对你的认识,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好像你什么都能写,但什么都写的不多。
先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你希望在互联网上留下一个什么样的标签,或者别人想到你会想到什么?比如想到ppt就会想到秋叶大叔,想到职业规划会想到古典,想到文案会想到李叫兽。
体系化输出犹如组合拳,会强化你在互联网上的标签,一旦你的标签被大多人熟知,就会形成个人品牌。
怎么做到体系化输出,就是假装写本书。把某一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全部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