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分享让你成为高手的12个思维方式
有人问我:如何提高思考能力?我的回答很简单:多动脑就行了!
1.多自问为什么,凭什么。
遇到不懂的事,不理解的事,要先自己琢磨,再查资料,最后才请教大神。
将所得的信息再接连成网,在脑中过滤加工,得到自己想要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的“透过本质看现实”。
2、静
独处要静,遇事更要静。别让大脑跟随着情绪,越是情绪激动越是要闭上嘴巴,解决问题从来不能靠嘴和情绪。
静能观心,静能生智。
3、停止观看“三分钟读懂XXX”类的视频。
别人讲得再精彩、再透彻,都是别人的。你以为吸收的是精华,其实不过是别人吃完的二手菜。
如同一粒口香糖,嚼完的人分享给你,说很甜很好吃,你也只能听到别人说的“甜”,并没有亲口偿试过。
要知道糖有多甜,还得自己去偿,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而最严重的问题是:你习惯了这样的摄入,你就丧失了认真学习的耐心。
同样是读书学习,当你习惯了《5分钟速读经济学》的时候,你真的还愿意花好几天,甚至半个月一个月的时间,去耐心读一下原著么?
不会。
拿着别人的结论当成自己的结论,拿着别人的思考就以为是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人就会失去思考的能力。
4、多观察
看到某件事情/观点,不要急着去给结论,不要用固有思维与常识,去判断事情/观点的对与错,要谨防思维的刻板印象。
再多观察周围的环境与事物,留心整体事件的语言与行为动机。
自媒体时代,奉行得流量者得天下,多少人为了流量密码,为了吸引人眼球而“看图造句”或“随手拍”作文。
在这个眼见都不一定为实的社会,一定要保持警惕心。但凡能勾起你情绪激愤的事件,都要先冷静,先观察。
永远别只听一家之言,任何事情都有另一面。
5、写日记
有人说“正经人哪会写日记!”,这句话,谁信谁中毒。
日记,不仅仅是把一天的鸡毛蒜皮记于本上,而是,在回忆重述的过程中,就有了思考的成分。
而且,在重述后,也会有对某件在意的事情进行反思与总结。
每天重复的记事述说,长期的反思回顾,都是在无形中锻炼人的思考能力。
6、保持好奇心
保持好奇心是打开新视野的最有效方式,多接触新事物、新观点,但不能全盘接收,要带着好奇心与疑问去看待。
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态,要了解:动机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就有答案。
7、多读书
多读书,不是要做扫描仪,而是带着思考与目的去看。有针对性的去读书,特别是功能性的工具书,读完了思考要总结出,什么地方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什么案例可以借鉴使用。
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8、少说多听
保持谦卑的心态,去与牛人交流,多听专业人士谈论与观点,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接触到的人与事也各有不同,眼界与格局更是千差万别。
多听就是学习。多听多观察大佬们的见解,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少说“我觉得”,要多听“别人的觉得”,要多琢磨“别人为什么会这样觉得,观点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9、脑袋,是一个懒惰的器官
王兴曾说过:人会为了逃避思考而去做其他事情。
大脑会刻意逃避思考而转移注意力,比如手机。放下手机,卸载掉你的沉沦“放松感”的视频软件、游戏软件。
这就已经是踏入了练习思考习惯的第一步。
10、刻意练习
随时随地的开始练习,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是练习的对象。
比如关注身边某人的言行举止,而思考他的心理活动,对方开口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中间又隐隐着什么真正的信息。
上周,主管闲聊中似是无意的问我,周末是否有了安排。
我一听就想到,她知道了我向上司申请调休的事情。
既然我没向任何人提过这事,那就只能是我上司和她讲了。从她的面部表情可以窥探到,我上司应该不愉快了。
果然,没聊多久,就说到事情的重点。原来,是我当天申请调休时语气太重了,没有照顾到上司的感受而不自知。
讲话语气太冲,也是我一大缺点,我得改。
在外:从上下班路上或公交、地铁上的所见所闻,都可以作为练习的场景。
在家:看、读、写、反思、总结、复盘。
11、注重因果关系
接触任何事情,不仅仅想能从中得到什么,还要考虑会失去什么。
12、最后就要保持优质的睡眠。
只有最佳的精神状态,大脑才能活跃起来,才能高效地进入深度思考。
我们每天的行为都在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你在意什么就会思考什么。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看一千遍念一万遍都不如做一遍。看完实践,才是王道。
首发:唯一人生自救宝典我是唯一
希望我的内容能对你有细微帮助
今天也是爱你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