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祭与救恩三部曲(利未记1章)
引言
今天我们讲利未记第一章,燔祭的条例。为什么讲利未记?好像很多人一提起利未记就皱起眉头,或觉得头疼。利未记最没有故事情节,只是一大堆关于什么献祭什么洁净不洁净的“繁文缛节”,又跟我们今天的实践没什么相关,读起来最乏味。这些内容在新约中不是已经废除了吗?就像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19章第三节里说的:“今天到了新约时代,这些礼仪律都废止了。”没错,今天没有人向耶和华神献牲祭了,连犹太人也不献了,因为圣殿在公元70年就被摧毁,这近两千年来,犹太人想献祭也没地方献了。但是神并没有叫我们停止献祭。神借着保罗的口在罗马书12章1节中说:
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使徒彼得也在他的第一封信2章5节中说:
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
所以神并没有叫我们停止献祭,而只是不再需要杀牛羊作为祭牲。那么没有祭牲的祭要怎么献呢?保罗说的“活祭”,彼得说的“灵祭”都很抽象,没有具体的步骤教我们一步一步怎么做。在神面前我们都像小孩子,学习要从具体形象的东西开始。上帝是最好的老师,祂教导我们也是从具体形象的开始,从初级到高级渐进。要明白新约中的献祭,得先回到旧约中关于献祭的教导。关于献祭最详尽而系统的教导就在利未记里面。
大家千万别轻看了利未记的地位。大家都知道摩西五经的重要性,摩西五经是整部圣经的根,从上面长出繁茂的枝叶花果来。而摩西五经的排列顺序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圣经其它经卷的顺序可能在不同时代或不同教派中有所不同,但摩西五经的顺序从来没有变过。这五经中,利未记排在中央。光从这个位置就可以猜测它的重要性。利未记的开头第一个字,从语法上是紧接着出埃及记的结尾而来。而民数记开头的第一个字,在语法上也是紧接着利未记而来,所以至少出埃及记、利未记和民数记这三卷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
利未记开头三个希伯来文单词组合“呼叫摩西”在整部圣经中只出现在另一处经文中,就是出埃及记24:16
耶和华的荣耀停于西奈山;云彩遮盖山六天,第七天他从云中召摩西。
这节经文中的“召摩西”就和利未记开头的三个单词组合完全一模一样。再比较上下文,就会发现这两处经文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在接着出埃及记24:16呼召摩西之后,25-30章描述了耶和华详细教导摩西如何建造会幕。而利未记呼叫摩西之后,耶和华详细教导摩西如何在会幕中献祭。在出埃及记呼叫摩西之前描写了西奈山上神的荣耀和云彩,而在利未记之前,就是出埃及记的末尾,出埃及记40章说到会幕完工了,
34 当时,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 35 摩西不能进会幕;因为云彩停在其上,并且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帐幕。
这时耶和华的荣光和云彩就从西奈山转移到了会幕上面。所以利未记无论是从语法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和出埃及记紧密联接。也就是从出埃及记24章到利未记,叙述了神要住在以色列民中间的两个步骤:先是教他们建造会幕,然后教他们在会幕里献祭。那么效果如何呢?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出埃及记结尾时的情形和民数记开始时的情形,也就是经过了利未记之后,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我们前面看到出埃及记40章35节说摩西不能进会幕。利未记1章1节说耶和华是从会幕里呼叫在会幕外的摩西。这差不多是说“通讯基本靠吼”然后看民数记1:1
耶和华在西奈旷野在会幕中晓谕摩西
看到变化了吗?摩西现在能在会幕里聆听神的教导了。从利未记1章1节到民数记1章1节之间的变化喻示着利未记所教导的以献祭为中心的礼仪律让神和人亲近了,克服了原先的隔阂。这就是献祭的功效。
燔祭的条例
我们来看利未记第1章关于献燔祭的条例。第1章一整章都是讲燔祭,分三段,分别是讲以牛为燔祭,以羊为燔祭,以鸟为燔祭。因时间关系,我们只看第一段。
1 耶和华从会幕中呼叫摩西,对他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中间若有人献供物给耶和华,要从牛群羊群中献牲畜为供物。 3 他的供物若以牛为燔祭,就要在会幕门口献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牛,可以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 4 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头上,燔祭便蒙悦纳,为他赎罪。 5 他要在耶和华面前宰公牛;亚伦子孙作祭司的,要奉上血,把血洒在会幕门口、坛的周围。 6 那人要剥去燔祭牲的皮,把燔祭牲切成块子。 7 祭司亚伦的子孙要把火放在坛上,把柴摆在火上。 8 亚伦子孙作祭司的,要把肉块和头并脂油摆在坛上火的柴上。 9 但燔祭的脏腑与腿要用水洗。祭司就要把一切全烧在坛上,当作燔祭,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无论是献什么祭,在献祭之前都要挑选没有残疾的牲畜。这是所有牲祭的共同要求。献燔祭的具体仪式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赎罪,包括献祭者按手祷告并宰杀,然后由祭司把血洒在会幕门口和祭坛周围。第二步是洁净,包括剥皮、切块、水洗,摆列。第三步是祭品烧化成烟和香气,达到耶和华面前,与神相交。这三步不能颠倒,不能错乱。这三个步骤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一、赎罪
祭牲的血为什么能赎罪?利未记中就有答案:
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17:10)
也就是说,血代表生命,祭牲为献祭者流血,就是替献祭者死去。献祭者按手在祭牲头上,表示与祭牲合为一体,由祭牲代替自己去死。血为什么要洒在“会幕门口和祭坛周围”?有罪的人进入圣洁的场所,会污染了这个场所,所以要用血来洁净。“赎罪”原文就是“涂抹、洁净”的意思。
所以赎罪的关键在于代替。牛羊之所以能为我们赎罪,是因为它们没有自由意志,内在没有犯罪的能力,而外在又没有残疾,预表我们真正的赎罪羔羊耶稣。耶稣是神的儿子,本性就是圣洁无瑕的,内在没有罪性,外在也没有任何罪行,所以只有祂的血能够遮盖、涂抹我们的罪。而耶稣和牛羊最大的不同在于,牛羊没有自由意志,当然也没有主动为我们牺牲的意愿,而耶稣有不犯罪的自由,同时又有为我们赎罪的意愿。所以牛羊并不能真正永久地为人赎罪,它们只是作为预表,指向那真正的神羔羊,既圣洁无罪,又甘心乐意地为我们赎罪。所以耶稣的献祭只要一次献上就永远有效,不需要再重复用牛羊献祭。正如希伯来书9章13-14节说:
13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14 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祂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神吗?
所以耶稣的献祭是真正满足了旧约中献祭的要求,让我们不用再献牛羊的祭。但神并没有叫我们停止献祭。
二、洁净
在燔祭中,有两个动作是其它各类的祭所没有的,就是对祭牲进行剥皮和切块。剥皮的“剥”字在圣经中也常常用来指脱衣服。比如利未记16:23说:
亚伦要进会幕,把他进圣所时所穿的细麻布衣服脱下,放在那里。
这里的“脱下”和1:6中的“剥去”是同样的字。当这个字用来指剥皮的时候,总是指祭司献祭的仪式(历代志下29:34; 35:11)。
其实衣服是人的第二张皮。亚当夏娃刚被创造的时候,是没有衣服的。创世记2:25“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这时皮肤就是天然的衣服。但是亚当和夏娃犯罪以后,整个人就变得不洁净了,天然的皮肤变成了一种羞耻,不敢赤裸地面对神和人。所以他们就开始为自己缝制衣服遮羞(创世记3:7)。从那以后,在圣经中,赤身露体就是羞耻的。在亚当夏娃离开伊甸园之前,神还为他们用皮子作了衣服给他们穿(创世记3:21)。当然在穿上神亲手作的新衣服之前,先要脱下人手所作的旧衣服。这个细节预表了歌罗西书3:9-10说的属灵事实:
你们已经脱去旧人的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
这里的宾语虽然是旧人与新人,动词却是脱与穿,显然都是用在衣服上的。因此在保罗的心中,衣服和人心灵的面貌有很密切的关联。燔祭中的剥皮也就象征着祭牲要代表献祭者脱去“旧人”并穿上“新人”,
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4)
同时,
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歌罗西书3:10)
这脱旧穿新的过程代表了成圣的过程。
切块的仪式是由祭司进行的。祭司的刀很锋利,能够“刺入、剖开”“骨节和骨髓”,预表着希伯来书4章12节里的那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也就是“神的道”,它能辨明心中的“思念和主意”。希伯来书4章13-16节接着说:
13 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显露敞开的。14 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按规定所承认的道。15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16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希伯来书4章12-16节描述的是我们真正的属天大祭司,正在操着圣灵的宝剑,对我们进行属灵的“切块”,洁净我们的灵魂,把我们预备成为神所悦纳的祭品。
三、与神相交
祭司预备好的祭品,按照神所规定的次序陈列在柴火上,整只祭牲,除了它的皮之外,都烧化成烟气和馨香,达于神的面前。也就是说这只祭牲,必须被剥皮,且经过刀剑和火才能到达神的面前。大家回想一下,亚当夏娃犯罪以后,被神赶出伊甸园。神“又在园子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创世记3:24)这里的剑和火是人要回到神面前的必经之路。神设立献祭仪式,就是祂对人的慈爱,先是让祭牲代表我们经过剑和火,回到神面前,预表的是神派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作我们的代表,我们在基督里回到神的面前,享受与神相交的喜乐。
燔祭与救恩
总的看来,燔祭的三个步骤,相当于属灵的天路历程。祭牲代表着献祭者,先是在会幕门口,被杀后到了祭坛边上,洁净后摆放在祭坛中央,烧化成烟气香味,上达于神的面前。这对应着大祭司在赎罪日从会幕门口,经过圣所,进入至圣所。也对应着出埃及记24章中摩西从西奈山的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在云雾与火光中与神相交。这云雾与火光,就像祭坛中央的燃烧着的烟气与火光。这三个步骤,也对应着我们的救恩三部曲:称义、成圣和得荣。
称义就是我们藉着耶稣的血,罪得赦免,基督完全的公义归算给我们。这只是救恩的第一步,并不是全部,更不是救恩的目的本身。
成圣就是基督现在在天上的至圣所中,在父神面前亲自作我们的大祭司,用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为我们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也用神的道为我们剖析灵魂和意念,让我们的心灵日日更新,越来越成为圣洁公义的样式。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在其中经历很多挣扎、痛苦和试炼。这是救恩的必经阶段,本身也不是救恩的目的。
得荣就是将来基督要再次降临,召唤祂的门徒从死里复活,重新得到荣耀的身体,在基督里沐浴神的荣光,永远享受在三一真神里面的无尽福乐。这才是救恩要达成的目标。
众祭之母
燔祭在旧约中有特殊的地位。它被放在利未记的最开头。在摩西律法之前,以色列先祖们,以及挪亚,所行的只有燔祭。当耶和华呼召亚伯拉罕把以撒献上的时候,也是要献燔祭。燔祭本身就包含了赎罪、洁净和与神相交的功效,是众祭之母。赎罪祭和赎愆祭是强调并扩展了燔祭中的赎罪功能。而素祭是没有单独献上的,总是与燔祭伴随,表达的是献祭者甘心把自己的所有全然奉献给神。平安祭是强调并扩展了燔祭中的与神相交的功能。平安祭是唯一一种献祭者能一同分享祭品,在神面前一同吃喝快乐的祭。
在圣经所记载的所有以色列全体敬拜中,献祭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敬拜中的音乐是后来才加上去的。是大卫把约柜迎到锡安山的时候才设立的。在旧约中,献祭才是敬拜的核心。而在所有大型献祭仪式中,献祭的次序总是不变,总是先献赎罪祭,再献燔祭(有时伴随素祭),最后献平安祭。这个次序,其实也就是燔祭三个环节的强化与扩展,对应的正是救恩三部曲:称义、成圣和得荣。
律法的成全
当神的儿子降世为人,祂带给世人的救恩,正是通过献祭来实现的。如果我们按照改革宗的传统把摩西律法分为道德律、礼仪律和司法律,那么以献祭为中心的礼仪律才是救赎的核心。而耶稣来实现救恩的途径正是祂的献祭。没有耶稣的献祭,就没有我们的救恩。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
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马太福音5:17-18)
有人会问,耶稣来了以后那献祭牲的仪式和饮食洁净的条例不是都废去了吗?废去和成全有时候看起来是很相似的,但有本质的区别。比如我们不再需要用牛羊献祭,是因为耶稣的献祭只要一次就永远有效,牛羊就成为多余,但我们仍然要在基督里献祭,在基督里悔改认罪,在基督里藉着神的话语成为圣洁,在基督里与三一真神相交。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献祭,就是保罗所说的活祭,彼得所说的灵祭。
而把食物分为洁净不洁净的条例,象征的是神的拣选,正如利未记20:22-26中,神亲口对这个条例背后的象征意义作了清楚的解释:
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免得我领你们去住的那地把你们吐出。我在你们面前所逐出的国民,你们不可随从他们的风俗,因为他们行了这一切的事,所以我厌恶他们。但我对你们说过,你们要承受他们的地,就是我要赐给你们为业流奶与蜜之地。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使你们与万民有分别的。所以,你们要把洁净和不洁净的禽兽分别出来,不可因我给你们分为不洁净的禽兽,或是滋生在地上的活物,使自己成为可憎恶的。你们要归我为圣,因为我耶和华是圣的,并叫你们与万民有分别,使你们作我的民。
就是说,地上的不同动物物种象征着地上的民族。神交代以色列人把动物区分为洁净和不洁净的物种,是象征着神把祂预定拣选的民族从万民中分别出来,归祂为圣。在旧约中,选民和非选民主要是以民族来区分,而耶稣来了以后,用祂的宝血把民族和民族之间的隔墙拆毁了(以弗所书2:14),选民不再以民族来区分,而以是不是在基督里来区分。这时动物的物种就不需要再区分洁净不洁净了。正如神在异象中向彼得所启示的:“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使徒行传10:15)所以耶稣是成全了神的拣选,让神所预定的人不分民族种族都归神为圣。我们不再需要区分所吃动物洁净不洁净,但洁净条例所指向的归神为圣的命令仍要遵行。
敬拜和奉献
现在很多人把敬拜等同于唱几首赞美歌。当耶稣用宝血献上一次就永远有效的祭而废掉牛羊祭牲的祭时,神设立献祭时隐含的真义也就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献祭,尤其是燔祭,体现的是神与人彼此奉献,彼此相交。神首先把自己全然奉献给祂的子民,子民以信心和感恩回应,也把自己全然奉献给神。由于罪的阻隔,神与人之间的相交需要中介,就是祭司。祭司是神和人之间的中保,既代表神来服侍人,也代表人来服侍神。只有耶稣基督是真正合格的祭司。祂是神的儿子,有完全的神性,是父神差来作祂代表的。基督也是人子,有完全的人性,体贴我们的软弱,足以代表我们。这样完美的大祭司又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全然献上为祭,打通了神与人之间的阻隔。祂复活的身体升上高天,到那真正的至圣所,在父神面前,既代表着神,又代表着人,作那完美的中保,让我们的献祭真正发生。我们的献祭就是在基督里领受神对我们的全然奉献,而我们在基督里把自己全然奉献给神。这就是新约里的活祭和灵祭。
在旧约中,以色列人的集体敬拜总是按序献上赎罪祭、燔祭和平安祭。相应地,在新约中的集体敬拜也应该是按序再现救恩三部曲:称义、成圣和得荣。称义在客观上是神凭着基督的宝血白白地赦免我们的罪;主观上是我们为自己的罪忧伤痛悔。不是为罪的后果忧伤痛悔,而是因着我们冒犯神、悖逆神、亏欠神、不信神、不忠于神而忧伤痛悔。成圣在客观上是基督大祭司用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话语剖析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成为圣洁,全身心地归神为圣;主观上是我们用心地研读或聆听神的话语,作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操练顺服与敬虔。得荣在客观上是将来基督再来,让我们复活得荣耀的身体,与基督面对面,同享永恒福乐;主观上是我们怀着永活的盼望,迫切等待神国降临。在敬拜中,首先是我们领受神的恩典服侍,然后才是我们理所应当的全然摆上和奉献,并且与教会的弟兄姐妹一同庆祝与神相交的福乐。所以,无论是个人灵修还是集体敬拜,燔祭的三要素都要在我们内心和外在形式上体现出来,也就是对罪的痛悔,对圣洁的渴慕,对天国的盼望。这就是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灵祭。教会作为神的圣殿,这是理所应当的献祭。
神设立这样的燔祭,是要体现祂自己的性情和品格。上次我分享了腓立比书2章5-11节,说明神的本性就是不断地倒空自己,全然地舍己。在三位一体里面,三个位格彼此全然奉献。当父神为祂的儿子预备新娘,也是定意要让这新娘有同样的性情。所以保罗才会说,
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马书12:1)
这也是利未记一书反复强调的中心主题:
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 神是圣洁的。(利未记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