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白话解说

2025-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孙庚辛

开篇:缘起与与会大众

这是我(阿难)亲耳听闻佛陀这样说的:

那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外的灵鹫山(耆阇崛山)中,和他在一起的有无数亿(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的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们都具备以下非凡的特质:

智慧高深,修行勇猛,方法巧妙(大智精进善巧):他们有极高的智慧,在修行道路上非常努力,并且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和自我提升。

证悟了超越语言的真理,口才绝佳(证无言法获妙辩才):他们已经亲身体证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宇宙实相,但同时又能善巧地运用语言,辩才无碍地为众生说法。

洞悉事理,圆融无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他们能透彻理解事物的适宜与否、因果关联和可能性,行事没有矛盾和障碍。

善于调伏身心,获得各种解脱境界(善调身心具诸解脱):他们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和念头,已经达到了各种不同层次的解脱和自在。

常在禅定中,却不失慈悲心(常游三昧不舍大悲):他们常常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三昧)状态,但心中始终怀有对一切众生的深切慈悲,从未舍弃。

以惭愧约束行为,以智慧引领方向(惭愧为身,智慧为首):他们用惭愧心(知道什么是该做不该做,做错了会反省)作为行为的防护,用无上的智慧作为行动的指导。

像宝岛一样利益众生(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他们能给众生带来极大的利益和帮助,就像一座蕴藏无限宝藏的大岛屿。

清楚了知善恶(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他们非常清楚地了解世间和出世间一切现象(法)的善恶性质。

不执着文字,却善于言说(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他们不拘泥于经文的字面意思,但又能用恰当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道理。

通达真理与世俗(于真俗门洞达无碍):他们对于宇宙的究竟实相(真谛)和世俗的相对现象(俗谛)都能通达明了,没有隔阂。

深明实相,但不执着(深明实际不住其中):他们深刻理解诸法实相(空性),但又不执着于这个“空”,不滞留其中。

善于分辨,内心无染(善能分别而无所受):他们能清晰地分辨各种事物和道理,但内心不执取、不受这些分别所染污。

虽厌轮回,仍护世间(虽厌生死常护世间):虽然他们已经看透了生死轮回的苦,想要超越,但仍然恒常地守护着世间的众生。

名声远扬(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他们的美德和事迹广为人知,名声传遍了十方世界。

安住于法性,寂静安稳(于真妙藏寂然宴息):他们安住在真实、微妙的法性宝藏中,内心无比宁静和安详。

虽有形相,早已超脱三界(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虽然他们显现为有身体的样子,但实际上早已超越了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的束缚。

在六道中救度众生(而行诸有勉济众生):他们仍然在各种生命形态中(诸有,指三界六道)积极地帮助和救度苦难的众生。

平等教化,心志贤善(平等教诲志常贤善):他们以平等心教导和引导一切众生,心志永远是贤良和美善的。

平等怜悯,心无执着(平等怜愍心无染著):他们平等地慈悲怜悯所有众生,内心清净,没有任何染污和执着。

能令自他都清净(能令自他莫不清净):他们的存在和教化,能够使自己和他人都能达到身心的清净。

成就无量功德(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他们就是这样成就了数不清的伟大功德。

这些大菩萨们的名字有: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音wǎng, 意为法网)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等等。他们(菩萨摩诃萨,即大菩萨)都像年轻的童子一样,相貌端庄,神态庄严,是这次与会大众中的佼佼者和领导者。

这时,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菩萨和各类众生也来到了集会现场: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和像恒河沙那么多即将成就佛位的菩萨们在一起。

殊胜见菩萨和数不清的天帝释(忉利天主,玉皇大帝的原型之一)在一起。

虚空藏菩萨和无量的菩萨以及无量的四天王(护世四天王)天众在一起。

大势至菩萨和无量亿的梵天(色界天神)天众在一起。

遍吉祥菩萨和无量的天女(或宫廷侍女)在一起。

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也都各自和无量的菩萨们在一起。

其中,还有无量的佛陀,他们为了方便度化,变化了自己的身形,显现为菩萨的形象也来到这里。

佛陀的大弟子,如尊者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等大阿罗汉们,也各自和无量的声闻弟子(通过听闻佛法而解脱的圣者)在一起。

那罗延天(印度教大神毗湿奴在佛教中的形象)、以及其他无量的天神大众,乃至像恒河沙数那么多世界里的日天、月天等天神,他们的威德光明都非常炽盛,全部来到了佛陀的所在地。

然而,当他们来到佛陀面前时,自身的光芒就都显得黯淡无光了,就像一堆黑墨放在最明亮耀眼的阎浮金(一种传说中的优质黄金)旁边一样,完全无法相比。

还有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无热恼龙王)、美音乾闼婆王(乐神之王)、无扰浊迦楼罗王(金翅鸟王),也都各自带着无量的眷属,前来参加这场盛会。

此外,来自十方世界、数量多如恒河沙的所有菩萨,他们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启请了那里的佛陀同意后,和各自世界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同时来到了灵鹫山。他们各自带来了各种超越世间的、极为殊胜美好的供品,奉献给佛陀和在场的菩萨们。供养完毕后,他们就在会场中各自的莲花宝座上坐下。

核心问答:菩萨的修行要点

这时,大菩萨胜思惟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了下袈裟,露出右肩(表示尊敬),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向佛行礼,然后说道:“世尊(对佛陀最尊敬的称呼),我现在想请教您几个关键的问题,恳请如来(佛陀的称号之一,意为“如实而来”,证悟真理者)慈悲,允许我提问。”

佛陀告诉胜思惟菩萨:“好孩子(善男子),你想问什么,就随你的心意问吧。如来不是为了某一个众生才出现在世间,而是为了利益无量的众生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

于是,胜思惟菩萨就问佛陀:“世尊,请问:

什么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那‘一种法’(核心原则或事物)?

什么是菩萨们应该常常守护坚持的那‘一种法’?

又什么是所有佛陀现在所觉悟到的那‘一种法’?”

佛陀赞叹道:“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能凭借如来的威神之力加持,才能问出这样深刻的义理。你仔细听!仔细听!好好地思考,我现在就为你解说。”

第一个问题:菩萨应该永远舍离什么?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有一种法是菩萨应该舍离的,那就是 ‘贪欲’(对世间事物或感官享受的强烈渴望和执着)。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还有一种法菩萨应该舍离,那就是 ‘嗔怒’(对他人的怨恨、愤怒和不满)。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还有一种法菩萨应该舍离,那就是 ‘愚痴’(也叫无明,即不明白事物的真相,特别是因果、缘起和空性等道理)。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还有一种法菩萨应该舍离,那就是 ‘我取’(紧紧抓住一个‘我’或‘自我’的概念,认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独立存在的‘我’)。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还有一种法菩萨应该舍离,那就是 ‘疑惑’(对佛法真理、因果报应等犹豫不决,缺乏信心)。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还有一种法菩萨应该舍离,那就是 ‘憍慢’(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还有一种法菩萨应该舍离,那就是 ‘懈怠’(懒惰,不精进修行)。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还有一种法菩萨应该舍离,那就是 ‘惛眠’(精神昏沉、提不起劲,以及贪睡)。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还有一种法菩萨应该舍离,那就是 ‘爱著’(对人、事、物产生强烈的喜爱和粘著,放不下)。这种法,是菩萨们应该永远舍离的。”

“善男子,像以上所说的这些(贪、嗔、痴、我执、疑、慢、懈怠、昏沉、爱著等烦恼),都是菩萨们应该永远彻底舍离的。”

第二个问题:菩萨应该常常护持什么?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你又问我,什么是菩萨们应该常常守护坚持的那‘一种法’?善男子,那就是 ‘自己不喜欢、不希望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给他人或其他众生’(原文: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如果菩萨们能守护好这一条根本原则,那就等于是持守了诸佛如来所制定的一切戒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爱惜生命,所以就不应该杀害其他众生;自己看重自己的财物,所以就不应该去偷盗别人的东西;自己守护自己的家庭和伴侣,所以就不应该去侵犯他人的家庭。像这样推己及人的行为,都包含在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条根本法则之中。”

“善男子,如果是真心敬重、愿意听从如来教诲的人,就应当常常把这一原则记在心里,并努力去实践。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众生喜欢痛苦,所有众生的一切行为,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是为了追求安乐。甚至于菩萨追求至高无上的圆满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成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自己和所有其他众生都能得到永恒的安乐。”

“善男子,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我才强调说:‘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给别人。’这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菩萨们应该常常守护坚持的。”

第三个问题:诸佛如来觉悟的是什么?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至于你问,什么是所有如来现在所觉悟的那‘一种法’?我要告诉你,并没有一个具体、独立存在的‘法’被如来所觉悟。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觉悟境界,是一种‘无所觉’的状态——没有一个能觉悟的主体(‘我’),也没有一个被觉悟的客观对象(‘法’),主客是对立是消融的。”

“那么,如来觉悟到了什么呢?

‘一切法(所有现象)本来就不曾真正地生起’(一切法无生),这就是如来的觉悟。

‘一切法也就不曾真正地消灭’(一切法无灭),这就是如来的觉悟。(因为没有实实在在的生,也就没有实实在在的灭,它们只是因缘和合的显现和消散。)

‘一切法都远离了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二元对立的极端看法’(一切法离二边),这就是如来的觉悟。(真理超越了这些相对的概念。)

‘一切法都不是真实、坚固、独立存在的’(一切法不实),它们如同梦幻泡影,这就是如来的觉悟。

‘彻底了达一切行为造作(业)及其结果的本质是空性’(诸业自性),这也是如来的觉悟。

‘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由各种原因和条件(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一切法从因缘生),这就是如来的觉悟。

‘了悟到因缘所生的万法,就像闪电一样迅速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自体’(因缘之法犹如电光),这也是如来的觉悟。

‘明白正是因为因缘的聚合,才有了各种业力现象的显现’(以因缘故而有诸业),这也是如来的觉悟。”

“善男子,‘一切万法的真实本性(法性),就是那个‘普光明藏’’,这就是如来的觉悟。”

“善男子,为什么这个法性被称为‘普光明藏’呢?善男子,因为世间(凡夫)和出世间(圣者)的一切智慧,都必须依赖这个法性才能产生,它就像母亲孕育孩子一样能出生一切功德智慧,所以叫做‘藏’(宝藏,含有含藏和出生两层意思)。而当智慧(特别是般若智慧)产生的时候,它又能反过来观照、契合这个本源(法性)。这个法性本身就含摄了‘般若波罗蜜’(能到达解脱彼岸的大智慧),或者说法性就是般若波罗蜜所证悟、所含藏的内容,因此叫做‘普光明藏’——它普遍存在,本身是光明的(觉性),并且蕴藏着无量的功德和智慧。”

“善男子,‘了悟到一切法都如同幻术、如同海市蜃楼(阳焰)一样虚幻不实’,这也是如来的觉悟。”

“善男子,‘诸法的真实本性,只有一个味道,那就是解脱的味道(一味解脱)’,这就是如来的觉悟。而这‘一味解脱’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普光明藏’。”

“善男子,‘证入‘一相’(超越一切差别相、无形无相)的境界’,是如来的觉悟。什么叫做‘一相’呢?就是了悟到一切法:

没有真实的来处,也没有真实的去处(不来不去);

不是由某个单一的原因或单一的条件就能产生的(非因非缘);

它本来就不曾真实地生起,因此也就不存在真实的寂灭(不生不灭);

没有什么可以让你真正执取,也没有什么需要你真正舍弃(无取无舍);

它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不增不减)。”

“善男子,一切法的真实自性,本来就是空无所有(指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无法用任何比喻来形容它,也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描述和辩论清楚的。这样一种‘一相’、‘无生’、‘空性’、‘不可言说’的法,就是所有如来现在所共同觉悟到的实相。”

闻法功德与流通

当佛陀宣说这个名为“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意思是:以法性庄严为王,超越文字相,开显普遍光明的如来藏)的殊胜法门时,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应:

有和十地菩萨(菩萨修行的最高阶位)所能看到的微尘数量一样多的众生,都发起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心。

又有同样数量像微尘那么多的众生,发起了追求声闻(阿罗汉)或辟支佛(独觉)果位以求解脱的心。

还有同样数量像微尘那么多的在地狱里的众生,都因此得以脱离苦难,转生到人间或天界中。

有无量的菩萨当下证入了菩萨修行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初地(欢喜地)。

有无量的菩萨获得了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三昧(甚深禅定)。

总之,无量的众生都得到了巨大的法益,没有一个空手而归的。

这时,佛陀告诉他的儿子罗睺罗(以持戒严密、默默修行著称):“好孩子(善男子),我所说的这个核心法要,你应当好好地领受并坚持奉行。”

佛陀刚说完这话,与会大众中有九十亿位大菩萨,仰仗着佛陀的威神之力加持,立刻都从座位上站起来,对佛陀说:“世尊,我们在此郑重发誓,一定会受持您所说的这个法要!并且在未来这个娑婆世界(我们所在的世界)进入末法时代时,如果见到有能够流通、弘扬这部经典的人,我们一定会去解说、护持他们!”

这时,护持佛法的四大天王也对佛陀说:“世尊,将来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这部经典,我们四大天王一定会保护、拥护他,让他所有合理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为什么呢?因为能受持这部经的人,本身就是承载如来正法的宝贵容器(是法器)啊!”

佛陀强调此法难闻与殊胜利益

这时,世尊环视大众,对大家说:“各位仁者,我今天所说的这个极其深奥、广阔、稀有难得的法门,不是那些只积累了少量善根福德的众生所能轻易听到和相信接受的。”

“凡是能够听闻、信受这部经的人:

就等于是亲自承侍、供养了我(佛陀),也等于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追求无上菩提(圆满佛果)的重任。

这样的人将来必定获得无碍的辩才,能够流利地解说佛法。

并且决定能够往生到清净庄严的佛国净土。

这样的人在临近命终的时候,一定能够亲眼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圣众显现在他的面前。

就像我现在在这灵鹫山上,被这么多菩萨大众所围绕一样,那个人临终时见到的景象也是如此庄严。

你们应当知道,这个人已经获得了永不枯竭的佛法宝藏。

应当知道,这个人已经获得了能了知自己和他人的过去生生世世的智慧(宿命通)。

应当知道,这个人绝不会再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恶道中去。”

“善男子,我现在说的是一切世间都极难相信的殊胜法门。即使有众生曾经犯下了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坏僧团和合这五种最严重的罪行),如果他听到了这部经之后,能够书写、受持(心中铭记不忘)、读诵(念出来),并且为他人解释说明经义,那么他所有往昔积累的业障(罪业障碍)都能够全部消除,最终永远不会再遭受堕入恶道的痛苦。”

“这样的人,就会得到十方诸佛和菩萨们的保护与忆念。无论他投生到哪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会健全完美。他还能够得到佛的灌顶加持(表示印可和加持),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代表不同层次的视觉能力和智慧)都将得到清净。”

“善男子,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能够这样信受奉行这部经的人,等同于已经走在成就佛道的路上了,甚至可以说已经成就了佛道!”

结尾:大众信受奉行

佛陀说完这部经之后,胜思惟菩萨等所有在场的菩萨们,以及所有的声闻弟子、天龙八部(包括天神、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各类护法神众)等等,都心生无比的欢喜,完全相信并理解了佛陀所说的教法,并且郑重承诺要遵照奉行。

(以上为白话解说,力求易懂,但佛经原文含义深邃,此解说仅供参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