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于茶——喝茶即是隐身法
两年前冒出创办”茶小隐”的念头时,我们都不懂茶。那会儿,我还在负责一本不成功的杂志的收尾工作,十多年在媒体和出版行业干下来,觉得很疲惫。几位好友状况类似,有的做图书、有的做广告,都干到管理层,却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没了兴致。因此,当我说不如开家茶叶店时,大家的反应都很踊跃。
老老实实在职场里待了十几年,我不再想“做大事”,而想做一件踏踏实实的“小事”,几个人就可以完成。我还想离原来的行业远一点,还能借着做这件事,到处走动,体会风土民情。于是自然而然想到茶。
我和许多人一样,每天上班都会泡点茶来喝,但几乎不了解,也不知道去哪里买合适的茶,碰到什么喝什么。如果能从“为自己找到性价比高的好喝的茶”出发,帮助和我们一样的城市人群,找到实在的好茶,还能分享寻茶过程中风土的故事,这样的定位,应该有需求。为此,我先做了一次贯穿浙南、武夷山一直到潮州的旅行,通过朋友的介绍,走访当地茶园。初步接触种茶、制茶后,感觉心里有了底,于是在二零一二年六月,开了“茶小隐”淘宝店。
“茶小隐”这个名字,是当时的合作伙伴之一起的,是“喝茶就是隐身法,可以在纷繁的日常生活中隐身片刻”的意思,有点像个人名。茶小隐最初的合作伙伴是四个人,现在主要是我和@小刺猬洋 在运营。我负责走茶山,找到合适的茶农和供应商、确定品种、拍照上架及部分事务。有时发完货从库房回家,腿脚提起来都觉得沉重,会对以前老工人下班想喝两口放松下的心情,感同身受。
茶小隐的口号是“简单好喝的茶”。在我们决定卖茶、学习茶的同时,茶道、香道、学古琴等风气也飞快地兴起。但我们的初心并非是为老茶客、玩家和追求风雅的群体找茶,而是希望在各个茶类,都能找到买得起、喝起来舒服、背后也有用心的茶人的茶。年轻人聊天,都愿意去咖啡馆而不是茶馆,或许是茶的面貌太严肃、太端着,甚至太神化。流行的种种“必备”之下,有时只是商家的炒作。如果把茶像奢侈品一样,贴在身上当作品味的标签,就和茶的本意越来越远。
我们觉得,茶和葡萄酒、咖啡,无论在种植、制作和滋味构成上,都有众多类似之处。然而葡萄酒和咖啡都是让人兴奋、活跃的饮料,茶却能让人放松、宁静下来。这正好也是西方和东方的不同。我们希望更多年轻人开始了解茶、欣赏茶。不需要复杂的道具和仪式,只需要对茶有基本了解,有一只盖碗或壶、几个杯子,掌握不同茶类基本的水温、出水时间,就可以随时随地喝到让你身心愉悦的好喝的茶。
我们最初选品,走的是性价比路线。随着走访的茶区越来越多,遇见的好茶越来越多,也逐渐增加了一些中高价位的选品,和产量很小的小品种、限量版的茶。但是,不要卖得太贵,即使最贵的品种一般人也能承受得起,初心不能忘。比如我们最贵的一款茶,是杭州西湖龙井茶王唐小军的极品龙井,为拍卖会特制,初制后五个工人要干整整一周,才能从五十斤两万多级别的斗茶中,一片片挑选出完美碗钉状的一斤这种极品。去年一斤在杭州拍了十八万,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但是喝过这道茶,可以迅速建立“什么是龙井”的概念。
每年清明前后,市面上龙井满天飞,却很少有人喝到眼前一亮的。因为种植环境、采摘要求、制作都变了,纯手工辉锅几乎不复存在,掌握制作要领,用心做茶的茶农也少。没喝过好龙井,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种茶会名列十大名茶之首。它是太好的标本,因此我们和唐老师商量,分装成三克一袋,花两百多体会一次最顶级龙井“貌似无味,实乃至味”的风范,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的。
茶的品质,固然首先赖于风土,但最终打动人的,还是人和茶的关系。走了这么多茶山,我的感觉是脱离做茶的人,谈论茶是没有意义的。尊重土地、热爱茶的人,不管多么偏执,他制出的茶必定有特点。比如在云南景谷秧塔村种茶的文艺青年唐望,自己胼手抵足七年,从完全不懂茶,到做出令人惊叹的“花针”(把茶花和白毫银针压制在一起的小茶饼)、“赤兔”(滇红茶)、“月光白”(白茶)。
还有一辈子都在和茉莉花茶打交道的陈成忠叔叔,他的人生目标就怎么把花的灵魂彻底灌注到茶叶的身体里去,平素温言谨语,一说起窨花便眉飞色舞。
如果说唐望的茶,是用纯净的心做纯净的茶的代表,陈叔的茶,就是老一辈人孜孜以求的传统福州茉莉花茶“冰糖甜”的余香。这样的茶人和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的茶品介绍里,都可以读到。固然,这些故事对卖茶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成为这个年代为数不多、认真做茶的茶人,和喝茶的人之间的桥梁。随一缕茶香聊起茶人的故事,茶是不是也会更生动起来呢?
一年多下来,茶小隐周围出现了一批朋友,基本如我们所预想,他们多是爱茶,而没有时间深入了解茶的城市中青年。通过我们的脚步和眼睛,他们读到遥远的茶山中发生的事,对茶的感情也逐步深厚起来。他们经常会说,小隐你推荐的肯定没错。和这些顾客之间建立的信任感,我想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动力吧。为了大伙儿,也得继续找好茶啊。
整理:李清河
图片提供:陈若云、茶小隐
20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