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集中营精品文艺

哀愁的预感——吉本芭娜娜的精神世界

2016-03-07  本文已影响69人  纪颜

一直以来,我都有查询百度的习惯。这种习惯指的是,我读过的书,听着的歌,我都好奇它们的创作者是怎样的。长相,性格,生活经历。只是百度的官方语言很难体现出这些我触摸不到的人的真实存在,我只有在心里无声地勾勒他们的形象。例外的,吉本芭娜娜的百度介绍牵动了我本身的记忆。那就是以高中为分界点,前后的性格变化。“到中学为止都很活跃的她,进入高中之后,整个人突然变得很封闭,不仅是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来,连斗志也丧失了,每天过着游魂般的生活,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几乎什么事也不做。因为芭娜娜上的是一所独立高校,学生们都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少爷、小姐,学校生活平淡无奇,生性开放的芭娜娜就在这种普通生活当中开始了她的‘睡眠生活’”。与其相似的经历实在引起我的好奇。生命中的轨迹与我有所重叠,或者说是平行的这样一位日本女作家,究竟会创造出怎样的文学世界。

至今,我上了大学以后,也不能够好好地说明当初变化的缘由。而芭娜娜,则是将她的情绪都倾数赋予了她笔下的人物。那些混乱的,年轻的玻璃心,在字里行间游荡,寻找情感的归宿。

这样普通的周末的下午,我翻出了这本一年前买的书。它沉寂在角落的一年时间里,我也早已忘却曾经看过的书中的情节。当我重又拿起它的瞬间,与书中主人公弥生相似的预感突然浮现——那是未曾有过的,关于自己未来的某些细碎片段,在脑海中一一闪过。它带给我的这一奇妙的错觉带领我毫不费劲地一口气读完了它。

没有章节的分裂,仅仅以星号作为新章节的开头,带来的连贯感就像是电影镜头。情节平实而舒缓,尽述日常生活。尽管有作为铺垫的谜题,扑朔迷离的关系带动着情节的发展,整体上却是在强调几个人之间的情感转变。细微的,不易察觉的,却又是自然的转变。

我读这本书丝毫没感到无聊,吉本对于细节和心理的掌控超乎我的想象。我在这本书中的标记比其他的书都要多。有时甚至会划满一页,暗自感叹她拿捏情感的恰到好处,甚至于透过了文字直戳进读者的心。

那幢独门独户的老房子,和雪野阿姨很符合。看完一本书后,再翻回至第一页,我的直觉就是如此。她也许曾经是那样温暖的女子,却在突如其来的变故后隐进与外界分隔之地,独自新生,同时寻求内心的回归感。散乱而随性的生活,既延续了其亲生父母的天性,也是对外界制约的抵抗。“在那栋破旧、脏乱的房子里,所有的一切好像都随着阿姨的一举手一投足而如潮水一般缓缓地起起落落。”那是怎样的天然之美,如水一般自由,令人生羡。

而“我”,弥生,作为不明真相的妹妹,也有着与亲生姐姐相同的习惯,譬如随意出行。正是因着这血缘相连的相似性,弥生和雪野,才逐渐将欲断的细线重新连上。同时,两人的恋人,同样与禁忌相关,却显得自然而无畏。

人物的定位,正如吉本个人所说,剔除暧昧,呈现本身。原本普通的亲人关系,由于弥生天生的预感而导致了惊人的覆变。在不断地行走,旅行,寻找中,命运相连的人终究重新遇见。弥生摆正了原先的阿姨和弟弟的桎梏,将他们重新编排进姐姐和恋人的位置里。雪野也放下过往因害怕失去而一再逃避的心态,以新的姿态面对恋人。

芭娜娜的小说,惊喜隐藏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里。那些散发着迷幻色彩的背景描写,映衬着情节的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将读者卷入迷乱的漩涡。“天色晦冥,空气里散发着隆冬快要下雪时的光亮。”那是葬礼的背景。“晦冥”一词,带入灰暗的界限。“侧耳聆听,恍若置身于绿色的海底。整个世界好像闪耀着明亮的绿光。水流清透舒缓,好像无论多么痛苦的事,在这里面都会像掠过肌肤而去的鱼群。我有了一种哀愁的预感,仿佛自己将一个人独自走到天黑,就那样迷失在远方的潮流里。”我读到这一段时,仿佛也迷失在什么不知名的地方,听着Salyu的《呼吸》,感受同样奇妙而精致的幻觉。这是芭娜娜精巧的文字性带来的幻觉,瑰丽而迷人。

弥生与雪野的蜕变,是每一个为情感牵绊之人的写照。世界之大,尤以不变之物应万变之行,唯此,便不会失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