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只要教育孩子得法,都能成为非凡之人(一)

2019-07-27  本文已影响1人  凝聚才华

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能成为非凡之人。几百年来,这些教育方法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被奉为最有效的教子宝典。

教育方式

我相信为人父母的最大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都会尽其所能地教育的孩子,然而最终结果是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其实,造成差别的原因很简单——教育方法有问题!即使禀赋一般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能成为非凡之人。而由于环境和教育方法的不同,有的孩子可能成为天才,有的孩子则会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接下来,我要将这些好的教育法,呈现给各位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你们,先来看一下我们都要讲解的目录结构吧:

★教育方法大集合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运用递减法则: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 100 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 100 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 5 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 80 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 10 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 60 度能力的成人,到 15 岁时就会只剩 40 度了。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是要杜绝这种递减
教育孩子的最重要之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其能力的机会。
怎样才能杜绝孩子潜在能力递减呢?
如下,请划重点
卡尔•威特认为,应该尽早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进行教育。从出生到3岁之前,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简直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记忆不是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才记住的,而是在反复的观察中,将整个事物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了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之中。

婴儿的模式识别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对 3 岁以前的婴儿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婴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具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是成人远不能及的。他的大脑还处在一个白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吸收能力。如果不把你认为正确的模式,经常地、生动地反复灌入幼儿尚未具自主分辨好坏能力的大脑的话,他也会毫无区别地大量吸收坏的东西,从而形成人的素质。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给3岁以前的模式时期“硬灌”些什么呢?大致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根据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在婴儿期,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地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促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接受了卡尔•威特的这一教育
思想,坚持早期教育,使女儿的记忆能力明显超过了常规孩子。以
“认生”——婴儿第一次表现出记忆能力——为例,刘亦婷 3 个月
大就开始认生,比平均水平提早 6 个月,6 个半月就出现了“理解记
忆”(即明白词汇与物体的关系)。而 50%的婴儿则是在 10 个月大时
出现的。当她长到 1 岁 1 个月时,记忆力的发展又出现一个飞跃。
在记忆方式上,她已不再仅仅依靠人类 3 岁以前所特有的“模式记
忆”,而是提前萌发了 3 岁之后才有的“分解记忆”能力。经过妈妈
的不懈努力,对女儿的教育也结下了满意的果实。
在女儿满 1 岁半时,妈妈就试着教她背唐诗。刚开始是两个字
一段地教她,没过几天,女儿就可以流利地背诵朝辞、白帝、彩云„„
虽说她并不懂诗的含义,但唱歌一样的朗诵,却能使她感悟到诗歌
韵律的美妙。自那以后,婷婷的学习热情一直很高,姥姥教她背了
一首诗:“雄鸡一唱天下白,千家万户把门开„„”在从工厂的路南
区到路北区的路上,她看见一只公鸡就把诗背了一遍。

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要使孩子的理性蒙上阴云
威特父亲的教育方法是严格的,然而并不专制。所谓专制,是
指强迫孩子盲从。威特的父亲反对专制,他不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
在其他方面,都注重讲道理。
他认为教育之重要就在于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
断力。所以他在批评孩子时,决不使孩子在挨了批评后仍不知道为
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再没有比父母弄错了事实而错误地批
评孩子更糟糕的了。退一步讲,即使父母的斥责和阻止是正确的,
如果不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原因,那也是不好的。

威特父亲说,一旦孩子失去正常的判断力,那么他一生就不能
正确地判断事物的正误好坏了。他在书中写道:
如果儿子对他人说了些鲁莽的话,我并不马上斥责他,而是先
立即给对方道歉:“我儿子是在乡下长大的,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请您不要介意。”这时儿子就已省悟到自己可能说了不合适的话,过
后他一定会询问个中原因。等他问我时,我才向他说明:“刚才说的
那些话从道理上来讲也没什么不对,而且我也是那样认为的。但是
在别人面前那样说就不好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当你说了之后,N
君的脸都怔得发红了!人家只是因为喜欢你,又碍着爸爸的面子,
所以才没有作声。但他一定很生气,后来N君之所以一直沉默不语,
就是因为你说了那种话。”我这样对儿子讲明道理,也不会伤害他的
判断力。

简书友们,今天就先更新到这里,后续会继续更新,欢迎大家的品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