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817903/fd38b9c408bb400d.jpg)
在一次和妈妈的电话聊天中,我得知了村里一个女孩的可怜遭遇。在她的第一个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就被婆婆强行要求离婚,两个年轻人感情好不愿意分开。虽然她的丈夫对这个女孩不错,但在独断专行一手遮天的母亲面前软弱无力,无计可施,请求哭诉都没有用,就在不得已要离婚时,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婆婆看在孩子的面上,暂时偃旗息鼓,没有兴风作浪。谁知,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没几个月,这个婆婆又把女孩赶出了家门,理由不在乎儿媳妇不听她的话,总有自己的想法。女孩无奈,只得在外面流浪,对两个孩子的想念让她痛苦万分。
我听了以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都什么时代了,还有这些不知道尊重为何物、爱护为何物的人存在。
按理说,尊重他人是一个基本常识,是大多数父母都会教给孩子的家教内容。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在常识问题上做得不够理想,因为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我经常会在成年人的身上看到这一品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种缺失的受害者通常是身边比较亲近的人。
如果这种成年人是家长,受苦的就是他的孩子,他们会以专横的态度安排好孩子的人生,从来不知道孩子的感受,学习、婚姻、工作都要在他的规划下去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果是老师,受害的就是他的学生;这种老师是非常自我的,总是一副真理是我的姿态,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那些不按照他的想法做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如果是领导,受害的就是他的员工。受几千年封建社会体制的影响,官僚主义作风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领导那里还有相当的存在。他们没有认清当领导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作威作福、颐指气使的。他们往往通过压榨员工、批评员工、指责员工来显示自己的高明,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样的领导喜欢言听计从、俯首帖耳的下属,有想法有个性的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真正证明一个人优秀的应该是人品和实力。在好的人品中,第一条就应该是尊重别人。
而尊重别人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有话好好说,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和批评指责的语气和别人讲话。如果不慎打扰了他人,要真诚地道歉并做到下不为例。
比如,在老师讲课时,不能中途旁若无人地走进教室;在庄重严肃的课堂上,不能带着孩子听课;在开会时,不能接听电话、随意走动;在公共场所,不能高声喧哗,影响他人……
遗憾的是,上述种种不尊重他人的现象时常会出现在工作生活中。一次参加会议,碰到一位带着孩子来听会的老师。会议室里除了教授就是一线老师,不论是从会议主题还是讲座老师上,都能感受到这是一次全国性会议,规格高,学术性强,本身就是严肃的场合。当这位老师带着孩子大摇大摆地走进会议室时,好多参会者都露出了不解的神情。“这样合适吗?”的疑问写在了大家的脸上,唯独这个带着孩子的老师丝毫没有觉得不妥。碍于脸面,没有人提出意见;他们母子就那么自由自在地成了会议室里的一道风景。当教授和学员都沉浸在学习、讨论的氛围中时,那个孩子坐在后面,不时地发出声响,一会出来跑动、一会跳上椅子,一会爬到桌子底下,一会儿又把双脚翘在桌子上……
参会老师都感觉到了不悦,不时地回望后面,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安分下来,诡异的是,那位老师母亲竟然能够神态自若地听课记笔记,仿佛这个孩子不是她的。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位既不尊重他人也不自我尊重的培训机构老板。
他最擅长的本领就是溜须拍马加拉拢关系,手段不外乎送钱送礼和花言巧语。他的眼睛喜欢朝上看,尊重能给他带来实惠好处的官人,对那些实实在在做事干活的职员则能无视就无视,能批评就批评,很少考虑下面干活人的苦和累。
我们常常感叹,这样一个不懂得尊重的人怎么会有朋友?若有,我想也是用酒用肉来维持的吧。
尊重他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有平等和开放的心态。不以自己的意志来代替别人的意志,不用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
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以后,写作作为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这自然是一件好事情,不仅个人的情感得以抒发,个人的思想得以表达,个人的才情得以展现,而且还促使很多找回了久违的自信,甚至个别人还因此实现了人生价值。
但好事情一旦运用不当就会暴露出个人修养中的缺陷。
我常常会收到来自朋友圈的干扰,这种干扰偶一为之尚可接受,但变成常态就实为不妥。不管朋友圈怎样定位,毕竟还是个人的园地,究竟发什么还是应该由自己做主,而不是被他人绑架。
就我的朋友圈而言,我定位为学习的方式和工作的方式,偶尔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我珍惜这个属于自己的园地,总是认真经营,小心维护,力求传播好的知识、信息和能量。每一篇发出去的文章都经过我的阅读和过滤,我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有内容的文章才是值得我分享的,它们不一定满足所有朋友的阅读需求,但最起码能满足朋友圈里大部分朋友的阅读需求。
让我觉得不被尊重的是,有些人总是拿自己的文章或者会给自己带来名利的文章强行要求我在朋友圈里转发,有的是帮人拉票,有的是自己圈粉,有的是求人打赏,有的是想寻求关注……目的形形色色,实质只有一点,就是不懂得尊重别人。在这些人中有年长为师者,也有年少轻狂者,还有盛年得志者。
尊重表达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关联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中非常重要的衡量要素。可以说,懂得尊重并学会尊重是人之为人的必备素养之一,其核心是平等和开放,其前提是自信和自重,四者缺其一都不能说拥有了尊重的美好品德。
耶鲁哲学教授Shelly Kagan说:“我自己并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是,这个问题可以分给那些相信的人去深入研究和证明。”对于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即使我们不赞同,只要对方没有对他人造成影响,我们也要接受和包容。
在朝着新时代不断迈进的今天,有必要强调尊重他人这一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只有意识到这一美德的重要性并能够在说话做事中去主动践行,才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和谐如意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