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产品显得有档次?
写在正文之前的话:我的文章虽然是设计主题,但并不仅限于给设计师看,也希望能帮更多的普通消费者理解设计的世界,记录的都是设计过程中,对一些普遍现象的思考,如果您期待看到各种设计图片,那可能来错了地方。在这里只有文字表达,并且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与思辨能力。如果看到这里,您依然感兴趣,那欢迎加入我们。
1.叠加珍贵材料能提升产品价值吗?
我们大部分人都曾经陷入到这样一种幻像而不自知----要想一件商品显得高档,就需要用最好的材料,否则不足以表达。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打扮,不竭尽所能的“穿金戴银”,不足以表达自己身份的高贵。
但真的是这样的嘛?现实世界经常会抽我们的脸,一个人打扮的越是大金链子满身挂,越是让人感觉俗气。
一件产品,越是标榜自己各种稀有材料叠加,越是暴露出它的乏味。
其实,只要稍微深入想一下,就能明白,靠“使用贵的材料来增加产品价值”这一点是不成立的。 如果真的这样都可行的话,一件商品想卖高价,只需要无止尽的堆砌高档材料就好了。而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哪一种商品这样成功过。
2.大众审美到底是谁在定义?
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那么如何才能让一件产品显的既高端又不至于俗气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解决另外一个点:大众审美到底是谁在定义?
很多人可能感觉这个问题很简单,觉着美不美当然就是我们自己定义的,我觉着美,就是美的,管人家怎么说。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待同一个事物,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答案,就很难出现所谓统一的审美,比如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林志玲是美的。 你可能会反驳,这是因为大家都是正常人类,大脑结构决定了,有些东西就能触发“美”的信号。
这已经很接近真相了,解释了“美”能产生的生理基础。
但依然没有回答是谁在不断探索,并开发出了这些能触发“美”的信号。
历史给了我们答案:是每一个时代的精英与强者在做这些探索。
他们握有最丰富的资源,也拥有足够的自信跳脱出现有框架,所以“美”是被他们探索并定义出来的。 精英的生活方式与喜好引领了整个世界,并且随着时间,逐渐出现廉价版本,普及到大众,形成大众审美。
那么精英是如何标榜自己,将自己与普通大众区分开的呢?历史上也有大量例证:
在先秦时代,学习“诗经”是他们标榜的方式,“不学诗,无以言”,在那个时代,文本材料是最稀缺的资源,所以普通大众不可能有学习文字的机会,那个时代的文本材料就如同现代的劳斯莱斯,那个时代的美就是能随口摘引“诗经”,学富五车的样子
不但中国,西方社会也一样。
在房外有一块剪裁整体但不用于放牧的草坪,就是古代西方精英标榜自己的方式。现在已逐渐发展成为别墅的标配。
不但古代,现代也是一样。
常春藤不断变化自己的入学标准,从最早的阿拉伯语,到学习乐器,再到要求各种普通家庭不可能供养的起的运动,都是精英标榜自己的方式。落到大众层面,孩子们掌握一种乐器,精通一门运动,掌握几门外语也就成了“美”的样子。
“美”就是强者的样子。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精英们在标榜自己的时候,很少会用金银来标榜。 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金银实在是太多了,不足以起到标榜的作用。 如果仅仅依靠金银的拥有量来划分精英阶层,那他们筑起的藩篱也就太容易被打碎了。
回到我们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如何让一件产品显得上档次呢?显然堆砌金银是不足的,更不用说其他的各种材料了。
3.审美来自精英阶层的认同。
解题的核心还在于是否契合这个时代精英阶层的认识,能否被他们认同。不光是设计,材质,还包括文化认同。
如果这样说,还是让人很不明白的话,那么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华为的MateRS保时捷版本。 设计上低调,常规材料的使用,但是将华为奋斗成功的文化注入其中,举办了一个致敬时代的主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询)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一批草莽发迹的企业家逐渐功成名就,他们的奋斗史与华为的成长过程很类似,也就很容易引起共鸣,而这就是这个时代,精英阶层的认同。。
再去对比同时期其他厂家的做法,还在标榜自己采用了钛合金,碳纤维,奢华的如同手表,“高端”与“俗气”也就一目了然了。
思考: 如果说想要达成产品的高端感,就需要契合准时代精英的想法,获得他们的认同,你还有其他的例子可以分享吗?也欢迎写在留言区。
欢迎关注我们:设计的世界